首页 > 教育

摆脱身高焦虑 抓住夏季长高好时机(呵护幼苗成长)

2023-06-30 08:3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杨雪。
  受访者供图

  近日,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体育中心,孩子们在进行轮滑竞技表演。
  秦廷富摄(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
  制图:王美华

  开栏的话

  恰似破土而出的幼苗,又如振翅欲飞的雏鹰,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与以往相比,今天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条件更加优越,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健康问题。例如,“小眼镜”“小胖墩”现象让人忧心,“小豆芽”“小焦虑”问题亟待破解。

  如何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成长得更加健康?本版今起开设“呵护幼苗成长”栏目,聚焦少年儿童成长中的“小烦恼”,理思路、提建议,力争帮助破解孩子成长中的难题,敬请关注。

  

  “医生,我的孩子一直比幼儿园同龄的小朋友矮,怎样才能让他长高点?”“我家孩子是‘矮小症’吗?能不能打生长激素?”“医生,我想长到1米75,该怎么办?”……随着暑期来临,各大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儿科矮小门诊迎来了不少被身高问题困扰的家长和孩子。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矮小门诊,副主任医师杨雪发现,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普遍比较在意,孩子对自己的身高也普遍抱有较高的期待,不知从何时起,“身高焦虑”在部分家长和孩子中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

  关注“遗传靶身高”,充分挖掘生长潜能

  “孩子爸爸身高是多少?妈妈呢?孩子平时吃饭情况怎么样?”不久前,北京朝阳医院举办的一次儿童身高义诊活动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记者发现,现场就诊的孩子年龄跨度较大,基本涵盖了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各个阶段。

  “家长希望孩子长得高有一定的现实原因。”杨雪说,从外形上说,公众普遍认为身材高挑属于一种优势,孩子的身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未来生活、交友等多个方面。同时,有些职业例如运动员对身高有着特殊的要求,“有的孩子在某项运动上可能已经训练了好几年,担心身高不足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障碍,所以也来咨询看能不能长高一点。”

  孩子的身高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身高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约占70%左右,还有30%为环境因素,包括内环境因素和外环境因素。内环境包括相关激素水平和机体的健康状况(有无疾病),外环境包括营养、运动、睡眠、社会因素等。”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任锦霞介绍,在临床上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粗略推测孩子身高的遗传潜能,叫“遗传靶身高”,“不过,这种计算方法适合于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并不适合存在病理状况的儿童。”

  遗传靶身高计算公式:

  男孩=(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5厘米)

  女孩=(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5厘米)

  “排除病理的情况,如果父母双方身高都不高,却希望孩子远远地超过父母的遗传靶身高,最终实现父母期待的概率是比较小的。但是如果通过科学的医学措施干预,充分挖掘孩子后天这30%的潜力,让孩子长高一点,稍稍超过父母的遗传靶身高还是有可能的。”杨雪提醒,营养、睡眠、运动等后天因素对身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们应该重视这些后天因素,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长高。

  杨雪介绍,在饮食上,家长要把握膳食平衡原则,注意食物多样,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营养物质,既要避免营养不良也预防营养过剩。在睡眠上,要让孩子尽早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睡眠密切相关,睡眠不足时自身产生的生长激素会减少继而影响孩子的长高。同时要保证规律的运动,尤其提倡户外运动,运动可以促进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年纪小的孩子可以在家长带领下到户外活动,通常跑、跳等项目就可以帮助其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年纪较大的孩子需要进行中高强度的运动项目,例如打篮球、跳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此外,良好的心理状况对身高增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应帮助孩子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劳逸结合,缓解压力。

  抓住长高“黄金期”,每个阶段都要注意

  俗话说“春生夏长”,春夏季是孩子长个的“黄金期”吗?

  “这话不错,一年四季孩子都会长个,但一般春夏会长得多一些。”杨雪介绍,春夏时期晴朗天气较多,阳光充足,孩子们接受日照时间增加,可以帮助人体转化生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有益于孩子长高。同时,孩子们户外活动增加,跑跳等伸拉运动能对孩子的骨骼进行良性刺激,帮助骨骼加快生长;夏季随着气温逐渐增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也会刺激软骨生长从而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身高并不是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匀速生长,而是有规律的。杨雪介绍,儿童生长可划分为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4个关键时期。其中,婴儿期是每个人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第一年婴儿身高可增长25厘米,3岁之后生长速度稳定保持在每年增长5—7厘米;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孩子出现“蹿高”现象,每年可增高7—10厘米,青春后期(女孩月经初潮、男孩首次遗精),性激素使骨骺逐渐闭合,生长速度减慢直至不再生长。

  “一般情况下,女孩的青春期比男孩要早一些,所以女孩会先进入身高猛增的阶段,可能出现高于同龄男孩的情况。”杨雪强调,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从孩子出生后到停止生长之前,每个阶段、每一天的生长都有意义,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身高发育的“黄金期”,等到青春期的时候再让孩子追身高,而是每个阶段都要注意。

  如何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矮小?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比较,如果比这些孩子平均矮5厘米以上,就应引起重视,去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杨雪介绍,医学上对矮小症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的儿童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低于第3百分位(即同等条件下,100个孩子中前三个身材矮小的孩子)可定义为矮小症。

  “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速度,每3个月测量1次身高,将孩子的身高测量值描记在生长曲线图上,再将连续多个身高测量值的描绘点连线,就可以看出孩子的身高生长趋势了。如果发现孩子身高增长异常,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做专业评估。”任锦霞介绍,生长曲线图由大量有代表性的健康儿童体格调查测量的数据绘制成,它可以将孩子的身高与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的健康儿童进行比较,一目了然地呈现孩子不同阶段的身高及在人群中的位置、不同阶段的生长速度和长期的生长趋势。

  杨雪介绍,对于怀疑生长落后的儿童,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体格测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包括骨龄检测、头颅和垂体核磁检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检测、脏器功能检查等,明确病因。根据生长落后程度和具体病因,确定个体化的随访或治疗干预方案。

  树立科学“身高观”,揠苗助长不可取

  近年来,人们有个越来越显著的感受——新生代中国年轻人的个子似乎越来越高了,公开的数据也佐证了人们的这种感觉。《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18—44岁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6—17岁的男孩和女孩平均身高分别增加了1.6厘米和1厘米。《柳叶刀》一项覆盖全球的调查也显示,在1985—2019这35年间,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增长将近9厘米,全世界增幅第一;中国女性的身高增幅排第三,净身高排名东亚第一。

  随着年轻一代平均身高的上升,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期望值不断增加,有的甚至陷入“身高焦虑”。杨雪发现,这些家长除了通过饮食、睡眠、运动等传统方式帮助孩子增高外,还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注射生长激素上。

  “生长激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对于正常偏矮的孩子,不建议注射生长激素。因为它是有副作用的,建议还是从调整饮食、睡眠和运动等方面入手。”杨雪说,自今年5月北京朝阳医院本部开设儿童矮小门诊以来,接诊患者百余人次,为满足公众较强的就诊需求,近期医院在常营院区也设立了矮小门诊,“我们发现一些孩子由于挑食、运动时间和睡眠时间过少等,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对年龄小的孩子,我们会和他们的家长聊,给他们一些养育方面的建议;对那些年龄大一点、已经有自己的想法的孩子,除了给家长建议,我们还要和孩子聊,让他们明白身高是自己的事儿,告诉他们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孩子一般都能听进去,也能做得到。”

  “当然,孩子生长速度过快,也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杨雪提醒,如果孩子近期身高增长快速、明显高于同龄儿童,有可能是过早发育,骨骺将提前闭合,会缩短骨骼的生长发育期,导致最终身高不理想,“有的家长认为自己身高较高,孩子就不会矮,不能这么想当然,还是要留心孩子的身高发育状况。”

  “建议大家树立科学的‘身高观’,切勿揠苗助长。”在门诊中,杨雪发现真正被诊断出矮小症的患者并不多,与家长一起前来就诊的孩子中甚至不乏发育情况良好的,“通常是家长或孩子自己对身高有较高的期待和要求,看到别人家孩子1米8,也想让自家孩子长那么高。其实,大家的遗传靶身高情况不一样,和别人比较没有意义,也没必要追求越高越好。在孩子的骨骺没有闭合之前,我们建议家长和孩子树立信心,相信孩子能长到或稍微超过遗传靶身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孩子科学的支持,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够了。”

  

  链接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总则

  1.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

  2.减少静态行为,每天保持身体活跃状态。

  3.身体活动达到推荐量。

  4.安全地进行身体活动。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

  (一)2岁及以下儿童身体活动指南

  1.每天与看护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式玩耍。

  2.能独立行走的幼儿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3小时)身体活动。

  3.受限时间(被抱着、被束缚着)每次不超过1小时。

  4.不建议看各种屏幕。

  (二)3—5岁儿童身体活动指南

  1.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身体活动,其中包括60分钟活力玩耍,鼓励多做户外活动。

  2.每次静态行为不超过1小时。

  3.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1小时。

  (三)6—17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

  1.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且鼓励以户外活动为主。

  2.每周至少3天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

  3.减少静态行为。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资料来源:《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市教委启动“春知润”资助育人社会实践活动

    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孙竞)近日,北京市教委启动2023年北京市“春知润”资助育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优秀受资助学生走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史馆及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近距离参观学习。据介绍,“春知润”资助育人社会实践活动是北京市资助育人品牌活动之一,力求从市级层面打造资助育人社...

    时间:06-30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峰论坛在北师大举办

    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峰论坛2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来自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等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指出,要站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两个结合”的战略高度,系统谋划学校人文社科建设发展。要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作...

    时间:06-30
  • 西安工业大学校长赵祥模寄语毕业生:用担当赢得未来

    一晴夏深,青春散场。奔赴山海,师恩难忘。2023届毕业生正收拾行囊,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按下快门,如何更好告别学生身份?鹏程万里,如何担当兴国之重任?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学书记、校长的殷殷期盼语重心长。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带着这份叮嘱勇敢地奔赴下一旅程。 人民网...

    时间:06-30
  •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寄语毕业生:拥抱大时代 挺膺向未来

    一晴夏深,青春散场。奔赴山海,师恩难忘。2023届毕业生正收拾行囊,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按下快门,如何更好告别学生身份?鹏程万里,如何担当兴国之重任?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学书记、校长的殷殷期盼语重心长。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带着这份叮嘱勇敢地奔赴下一旅程。 人民网...

    时间:06-30
  • 教育部对多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专项调研

    原标题:教育部对多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专项调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决策部署,教育部于6月底至7月初面向多省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调研。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赴内蒙古、山西实地调研,要求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快促就业政策落实,全力做好离校前后高校毕业生...

    时间:06-30
  • 来华留学生:“来中国看看吧!”

      近日,“邂逅中国乡村·美丽贵州行”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贵州举行。图为留学生在观看蜡染作品。   新华社记者 陶 亮摄   来华留学生参观南仁东纪念馆。   来华留学生在贵州一所小学和学生互动。   来华留学生走访贵州罗甸县上隆茶果场。   国际学生体验拓印技艺。  北京印刷学院供图   ...

    时间:06-30
  • “云招聘”优化就业服务(网上中国)

      黑龙江省在哈尔滨市举办“省、市、县三级联动大型招聘活动暨第四届春风云聘会”,开展现场及线上招聘会500余场次。图为工作人员在招聘会的直播带岗专区直播。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线上推送招聘信息、举办网络招聘会、直播带岗……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云招聘”新模式不断涌现,在应聘者和用人单...

    时间:06-30
  • 让华裔青少年畅游中华文化海洋(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93))

      瓯智侨青少年海外传播中心组织的非遗活动现场。   华裔青少年主持人正在录制“海豚播报”节目。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从跨境电商创业者到网络华文教育先行者,陆焕斌用3年时间完成了这次跨界转型。作为在法国生长、工作、安家的“侨二代”,陆焕斌亲身经历了从华侨子女到华裔青少年父母的身份转变,...

    时间:06-30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共享阳光体育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一小学近来积极创新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传统非遗体育项目列为校本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组建舞龙、舞狮社团,进行基础专业技艺训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锻炼身体,共享阳光体育。  图为学生在进行新型彩带龙展示。  谢贵明摄(人民视觉)...

    时间:06-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