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我是这样填报高考志愿的

2023-06-29 08:3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驶向心中的那片蔚蓝

  ■宋起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

  我来自山东省青岛市农村,2018年参加理科高考,成绩637分。那时的我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扰,不是觉得分数不够用,就是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还要考虑所在城市离家远近、发展机遇等问题。在和父母翻遍志愿填报指南后,中国海洋大学进入了我的视野。“985工程”“双一流A类”,还有全国前列的海洋科学专业,我们发现这所“家门口”的高校也许正是最佳选择。

  生在海滨,我从小就有机会亲近大海,但海洋科学是什么,我完全没有概念。经过了解,我惊讶地发现,海洋科学不仅仅是“浪花拍岸”,还有探秘深海大洋、远征南北极,这都让从小热爱自然的我产生无限遐想。同时,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于是我决定:就是它了!

  在中国海洋大学,我见识到了海洋瑰丽神秘的一面:海洋中的漩涡竟然比一个城市还要大,浩瀚无垠的千米深海也并非一片死寂,全球变暖原来也和海洋息息相关……我曾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海洋的未来变化,也曾踏上科考船聆听海洋脉动的声音,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过程让人痴迷。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硕士研究生。不久之后,我将登上学校的“东方红3”号科考船参与南海立体观测网建设,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李蕊采访整理

  挑选适合自己的专业

  ■梁柏诚复旦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

  我的高考成绩超出了我的预期,与家人欣喜之余,有两个志愿填报选择摆在了我面前:填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提前批计划,但可供我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填报“华东五校”,我可以选择相关学校在江西理科招生的绝大部分专业。

  面对“更好学校”和“更好专业”这一难题之时,我希望能在分数能力范围内,做一些更灵活的选择,而不委屈自己为了学校去到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因此,当我获悉填报清北的专业选择不多,便开始在“华东五校”中挑选适合自己“精气神”的学校和专业。

  中学时期,我便对复旦大学心驰神往,同时我非常向往上海,所以我重点研究了复旦大学的招生计划。在选择具体专业时,由于我喜欢交际、喜欢与人打交道,在我的理解中,管理学是一门注重应用与实操的学科,因此,综合考量个人性格、学科特点等因素后,我填报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并被最终录取。

  回顾这一年在复旦管院的就读体验,总体而言我非常满意。学院教学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为我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管院课程设置丰富,学术“大牛”众多且平易近人,乐意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希望,未来能在复旦探索更多未知的自我,获得更长远的成长。

  本报记者丁美栋采访整理

  青春绝配“橄榄绿”

  ■秦庆勇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

  从小,爷爷经常给我讲军营的故事,给我在心里种下参军的种子。

  高考结束后,我抱着厚重的高考志愿填报参考书,来回翻阅军校招生的那几页,认真研究。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走进我的视野,这个专业注重指技融合,还是A类学科,我像找到了宝贝一样,把它放到我的第一志愿。

  可是距开学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心里却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看着其他高校的同学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我觉得自己好像被关在笼子里,被条条框框束缚,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风雨过后见彩虹。3个月新训后,我从江苏徐州来到南京学习。我平日里要和高数、电路、通信原理等工科课程打交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员会细心给我解答,身边的战友们也会热心帮助我,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指挥技能的学习也相继展开。班、排、连、队列指挥,让我克服了面对人群讲话的恐惧;各种专业技能大比武和实践课程,让我不再眼高手低;实弹实爆、战术演练等课程,帮助我成为未来战场上指技合一的“多面手”。

  军校的两年见证了我的成长,这里的“战地黄花”分外香,青春和“橄榄绿”是绝配。

  本报记者白光迪采访整理

  热爱是最持久的动力

  ■王浩宇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

  在填报志愿时,我了解到人工智能专业,这是新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习生活、就业前景怎么样,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但我还是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选择这个专业,首先是出于对技术本身的兴趣,希望能为这项技术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其次,专业和我个人的能力相契合,我热爱数学和编程,具备从事该行业坚实的知识基础。我看好这一专业的发展前景。而选择哈工大,则主要基于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声誉。以及重实践的教学优势。

  几年学习下来,我感受到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每天都有新的算法、技术涌现,需要持续学习、自我更新,积极参与各类研究项目,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今年,对于面临志愿填报的学弟学妹,我想给出一些建议: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再选择专业。任何专业都前路漫漫,一个选择关乎职业生涯,而热爱是最持久的动力。

  不论结果如何,都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持续的学习动力。大学生活充满挑战和机遇,永远不要放弃对新知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专业过硬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本报记者张艺开采访整理

  选择“冷门”专业不后悔

  ■陈楚涵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

  又到一年高考志愿填报时。作为大家眼中“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我想说我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我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就对历史这门学科很感兴趣。在填报志愿时,我了解到福建高考将进行“3+1+2”模式改革,历史会成为考生的首选科目之一,未来历史教师的岗位需求一定会有所增加。历史学专业是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我在综合考虑了兴趣爱好、个人能力和就业前景等因素后,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

  进入大学,我能明显感觉到大学历史学科研究与高中历史课目学习的不同,高中的历史课目学习侧重于对宏观史实的了解、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而大学的历史学专业能够产生许多分支,更关注对历史事物的细节挖掘。

  当然,在学习期间,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过迷茫和徘徊。直到大三下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前往福建省各地市进行教育实习。真正站上讲台,面对着班上的学生们,我发现我还是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我选择推免到本校历史地理复合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准备硕士毕业后成为一名历史教师。

  每个人获得快乐的动力和源泉不同,只要明确自己心中的目标,并为之坚持努力,相信不管选择什么专业,都会有光明灿烂的未来!

  本报记者施钰采访整理

  祖国边疆有作为

  ■王昊鹏新疆大学新闻学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洛阳市,2019年以前,我从未到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那时候的我没想到过,自己会和这片土地产生如此深刻的连接。

  2019年高考结束后,我将新疆大学写在了志愿表的第一栏。

  当得知我被新疆大学录取之后,父母在欣喜之余,还有点忧虑。他们担心新疆遥远,我会想念家乡。但我告诉他们,我应该走得更远,感受更多的风土人情,增长自己的见识。

  到了新疆大学,刚开始也有不适应的地方。从地理意义上讲,新疆与河南有将近两个小时的时差,因此课程和工作安排也都比河南要晚两个小时。比如,我大一的时候,每天早上10点上第一节课,下午两点下课去吃午饭,但我每天不到一点就已经很饿了。

  在适应时差之后,生活上的多姿多彩也接踵而至。我所在班级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每次聚会时,我都可以见识不同民族的歌舞。在宿舍,舍友们会邀请我分享家乡的特色小吃,奶疙瘩、玛仁糖、马肉等。老师们还会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给我们带小礼物。

  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选择了新疆作为我工作生活的地方。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疆这片广袤土地必将迎来新的腾飞。我会好好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努力,在祖国边疆,可以大有作为。

  本报记者阿尔达克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寄语毕业生:充满勇气与力量地坚定成长

    一晴夏深,青春散场。奔赴山海,师恩难忘。2023届毕业生正收拾行囊,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按下快门,如何更好告别学生身份?鹏程万里,如何担当兴国之重任?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学书记、校长的殷殷期盼语重心长。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带着这份叮嘱勇敢地奔赴下一旅程。 人民网...

    时间:06-29
  • 教育部发布温馨提示:高校招生录取期间,谨防受骗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一些不法分子受经济利益驱使,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散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针对志愿填报、招生录取等环节实施诈骗,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个别地方出现的一些虚假诈骗情况,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咨询有关信息,勿...

    时间:06-29
  • 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

      本报北京6月28日电(记者金歆)记者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健康安全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开展“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此次专项行动为期两个月,针对未成年人用户数量较大、对未成年人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站平台以及儿童智能设备,从深从细全面整治,持...

    时间:06-29
  • 增加照护资源 减轻带娃负担(办实事 解民忧)

      核心阅读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加快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作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的江苏省南京市,不断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总量,对现有普惠托育机构给予托位补助、育婴师培训补助,加快托育服务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满足广大婴幼儿家庭的需求,探索幼有所育的新路径。   ...

    时间:06-29
  • 紧握人生出彩机会(暖闻热评)

      【关键词】高考  【事件】今年高考期间,河北省定州市的环卫工人任红娟,在工作结束后,顾不上脱掉工服,就赶往考场外等候参加高考的儿子任旭明。一门考试结束后,任旭明走出考场,一眼就看见了人群中等候的母亲。母子相拥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温情的一幕令无数网友动容。  【点评】  高考季,老师为考生送上鼓励的...

    时间:06-29
  •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多思多想学深悟透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把握、医工交叉融合建设...

    时间:06-29
  • 职业教育拓展就业新渠道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是著名的“厨师之乡”。全县现有6万余人从事餐饮行业,足迹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培养更多厨师技能人才,蓝田县通过成立陕西省首家公办3年制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蓝田厨师学校,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的一专多能的新一代厨师,让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拓展就业渠道,助...

    时间:06-29
  • 2023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启动

      本报电(立风)中国科协、教育部、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共青团中央日前联合组织开展2023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面向小学高年级及初中阶段学生,组织学生围绕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健康相关的18个活动主题,发现身边的科学问题、动手实践、体验探究。  2023年活动重点围绕...

    时间:06-29
  • 留学生回国就业意向持续增强

      2022年某矿业集团举办海外招聘校园宣讲会。   赵栩在荷兰留学时照片。   王玥毕业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  (本文均为受访者供图)  智联招聘不久前发布的《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回国求职的留学生数量同比增长8.6%,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意向持续增强。  对学子来说,留学期间规划职业...

    时间:06-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