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获批5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新增2个招生专业

2023-06-19 10:30:0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2023年全国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211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对外贸易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学校以语言、外贸为起点,培养外语、外贸、外交人才,是一所多科性的财经外语类大学。200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中国金融学院合并。2010年教育部与商务部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回顾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看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始终与国家发展的脚步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学校一直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特色,践行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建校70余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了30万毕业生。世界上凡是有经贸往来的地方,就有贸大毕业生的身影。

人民网:请您简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优势和特色专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校目前围绕外语+财经的人才培养特色,开设5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管、文、法、理、工六大学科门类,包含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商务外语等特色专业特色,83%的本科专业获得了国家级、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几年,学校也在不断深化理工类专业建设,相继开设了精算学、统计学的理科专业,也开设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工科专业。同时,学校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开设金融数学、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专业,受到考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参评的八个学科获得4A、4B的好成绩,这意味着贸大没有“冷门”专业。经济学类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点,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技能的专业人才;法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旨在培养基础雄厚、特色突出的法律精英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熟悉国际经贸业务、精通法律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或涉外型法律专门人才。课程除法学专业十多门核心课程外,还开设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WTO法等几十门特色课程和实务课程。

人民网:2023年贵校招生政策有哪些新的变化、新的亮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学校在全国招生批次包括提前批、本一批、国家专项、高校专项批次等,各省市招生批次设置不同,提前批次仅涉及小语种专业。2022年,学校推出了7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在京招生的有经济学-法学双学士学位的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法学-大数据、保险-大数据,除去实验班在高考直招以外,剩余双学士学位均在入校后选拔,考核英语或数学以及有部分面试等。2023年成功获批5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分别为供应链管理-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分别和朝鲜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双学士学位项目,符合国家亟需的涉外高端语言人才需求,助力国家人才建设。

2023年,学校新增了供应链管理(与金融双学士学位)和数字经济招生专业:

供应链管理——学校2023年获批“供应链+金融学”双学士学位项目,项目旨在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供应链管理、经济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国际创新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与金融交叉领域方面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能够胜任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金融服务企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供应链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特别是供应链管理与金融交叉领域的相关工作。本专业为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经济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交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设立。

数字经济——该专业经济学类课程与学校的国家经济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共享,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设置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经济学基础,同时通晓大数据、机器学习、强化学习、云计算等现代数字技术及其与经济学相关的应用场景,能够深刻理解数字经济运行规律,能从事数字经济相关运营、管理、研究与政府监管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主要课程: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平台经济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机器学习与计量经济、深度学习理论与实践等。

人民网: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什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一,在全国继续取消专业级差,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第二,对英语口试没有要求,报考语言类专业要求高考应试语种为英语。第三,继续实施全国“零调剂”政策,即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把专业志愿填满即可满足其中一个,不会调剂到没有填报的专业。

今年,学校承诺在北京本科普通批次,物理组中全市1500名以前的考生满足第一专业志愿(包含实验班),全市2000名以前的考生满足实验班以外的第一志愿;不限考科目组中全市1500名以前的考生满足第一专业志愿(包含实验班),全市2600名以前的考生满足实验班以外的第一志愿。

人民网:对于科学填报志愿,有哪些建议给到学生和家长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生注意把握两个大“平行”:一是院校之间和专业组之间的平行,虽然是平行志愿,但是检索的时候还是有先后之分,所以要把心仪的学校往前放。二是专业分配时候的大平行,学校取消了专业级差,采用分数优先的形式,也是一种平行志愿的体现,所以大家在填报专业志愿的时候也要把自己喜欢的专业往前放,这样才能保障进入到自己心仪的专业。

人民网: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奖助学政策及就业情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奖助方面,学校承诺不会让任何一名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原因而辍学。在校期间的助学方式有新生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助学项目、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重大节日慰问、困难毕业生求职补助。校内奖学金包括综合奖学金、以及单项奖学金,如奋进奖学金、立德奖学金、求索奖学金、惠康奖学金、笃行奖学金、文美奖学金、戎光奖学金等。另外,校外奖学金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港澳台华侨奖学金、小米奖学金等。

在就业方面,学校毕业生具有“外经贸”人才品牌,年终就业率连续三年在96%以上,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中,国内读研、国外深造和就业学生各占三分之一。

国内读研占比三分之一。近几年,每年平均有400名左右本科毕业生继续在本校读研深造,此外录取学校毕业生前三位的学校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双一流”高校录取学校毕业生653人,占比96.60%。

国外深造占比三分之一。毕业生留学目的地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具体学校包含耶鲁、牛津、剑桥、帝国理工、哥伦比亚、康奈尔、约翰霍普金斯、新加坡国立、卡耐基梅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

就业学生占比三分之一。2022年,招聘学校毕业生10人以上用人单位共40家,总计992名,占就业总人数35.58%,比去年增加3个百分点。2022届毕业生中有787人进入78家世界500强企业就业,占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28.22%。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教师培训发展报告(2022)》发布

    人民网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孙竞)17日,第二届数字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学术圆桌暨《中国教师培训发展报告 (2022):精准培训视角》(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召开。报告中的调查显示,2022年教师培训效果总体较为理想,线上培训成主流,教师培训方式向多样化、能力导向转变。据介绍,2022年度报告聚焦教师精准培训改革,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时间:06-19
  • 本科刚毕业,她给母校捐了10万元......

    王若妍向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学基金”捐赠现场。崔桢桢 摄人民网北京6月19日电 18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00后”大四学子王若妍向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学基金”捐出10万元,用于资助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地和学校定点帮扶地区的乡村孩子到武汉研学。6门课程满分、75门课程...

    时间:06-19
  • 2023工程科学战略研讨会在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6月19日电 17日,2023中国工程科学战略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等各界专家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对工程科学和基础研究创新的迫切需求,深入研讨了目标导向基础研究的科技发展态势,经典学科的新发展,以及新兴交叉学科的涌现。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王艳芬在致辞中表示,国科大...

    时间:06-19
  • 东南大学:2023年新增3个专业 5个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2023年全国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东南大学自1902年建校以来,已有121年的历史。如今,东南大学是国家教育...

    时间:06-19
  • 北京师范大学举行2023年基层就业出征仪式

    人民网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孙竞)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举行2023年基层就业出征仪式,百余名北师大“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入选毕业生将赴西部基础教育领域就业。北京师范大学2023年“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入选毕业生代表、化学学院2023届公费师范生钟海英表示,将坚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相统一,不忘初心,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

    时间:06-19
  • 清华大学课题组报告:探索中小学“五育并举”数字化模式

    原标题:清华大学课题组报告:探索中小学“五育并举”数字化模式  致力于探索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动我国中小学学生“五育并举”, 6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山东省未来智能产业研究院成功举办《数字化助力中小学五育并举模式的探索研究》报告发布会暨“五育并举的数字化模式”专题研讨...

    时间:06-19
  • 香港大学生走进上海松江 “浦江之首”感受别样风采

    原标题:香港大学生走进上海松江 “浦江之首”感受别样风采  香港大学生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参观毕业作品展。 黄金 摄  参加“2023香港大学生上海实习计划”的20多名来自香港大学、香港都会大学的学生17日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生陪伴下,来到地处上海“母亲河”黄浦江零公里处参观。  活动现场,上海市松江区...

    时间:06-19
  •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②)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蔡韬在进行人工合成淀粉项目实验操作。   冯毅飞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培养、选拔...

    时间:06-19
  • “点对点”培养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电子、网络、计算机、高端制造等各类人才供不应求。为尽快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该市职业教育院校主动与企业合作,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精准育才模式,为企业“点对点”培养高技能人才。  图为日前,在安丘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学生...

    时间:06-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