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受访职场新人认为高校要加强职业规划和社交技能培训

2023-05-24 09:0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受访职场新人认为高校要加强职业规划和社交技能培训

  毕业季,许多初入社会的毕业生,会面对诸多“第一次”,租房、上班、与同事交往……很多人会感到一些“不适应”。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4名职场新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初入社会,57.9%的受访职场新人感觉在学校所学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匹配,71.7%的受访职场新人期待用人单位加强职前培训。

  受访的职场新人中,即将入职的占30.2%,已入职的占69.8%。

  57.9%受访职场新人感到所学与工作需求不匹配

  即将入职上海某金融公司的舒彭感觉,初入社会,很多毕业生还摆脱不了学生思维,习惯什么事情都有别人负责。但是在社会上,大家都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出了问题也要想办法尽快解决,“要成为一个能扛事的人。我觉得这是在学生时代很少锻炼到的一个点”。

  大学生初入社会容易遇到哪些难题?调查中,57.9%的受访职场新人感觉在学校所学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匹配,工作压力大,52.1%的受访职场新人觉得职场人际关系复杂,不适应,50.1%的受访职场新人发现新的社交圈难建立。

  在北京出版行业工作的杨敏惠回想起自己刚毕业时,很多事情都一团乱麻,因此吃了很多亏。“我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在学校的时候一切都有人安排。工作以后,在租房、吃饭、交友等方面都遇到了很多难题。”

  在重庆建筑行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张雨欣认为,刚入职的新人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做不好从“我是学生”到“我是员工”的身份转换。“学生交了作业,老师可能会提意见让拿回来继续修改。但作为员工,工作结果拿出去可能就要直接面对客户,一旦出了问题,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

  此外,41.6%的受访职场新人觉得对社会存在认识偏差,无法很好融入,34.8%的人不适应一个人的生活,27.9%的人在心理上、经济上难以在短时间内独立起来,27.7%的人觉得独居、出行等自我保护意识不够,27.2%的人感觉租房、消费等容易遭遇陷阱,23.8%的人表示生活自理能力差,照顾不好自己。

  “我不会做饭,每天就点外卖吃。房子也没选好,住在一个光线不好的朝北次卧。好朋友都离京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没有打开。所以最开始的那几个月非常压抑。”杨敏惠说,没毕业的时候觉得,找到工作离开校园走入社会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其实需要做非常多的准备。

  调查中,大家希望高校加强职业规划培训(62.4%)、社交技能培训(57.0%)、专业技能培训(54.2%)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接下来还有:预防诈骗培训(47.2%)、心理健康辅导(46.5%)、安全知识培训(44.7%)、健康管理知识培训(28.0%)、生活技能培训(26.0%)等。

  “刚毕业的时候,周围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过办健身卡被坑的经历。”杨敏惠说,现在的诈骗手法花样繁多,希望高校在这些方面多给大学生提醒,同时加强对身心健康管理方面的培训指导。

  舒彭希望高校定期组织与职场经验相关的讲座,“以往请的多是功成名就的校友,如果能让在职场打拼的校友们定期跟同学们分享一下职场经验,帮助也会很大”。

  “有的毕业生都不懂五险一金是什么,也不懂五险一金的比例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在某科技公司生态运营岗位工作的董羽希望,高校能够开设相关课程,针对企业的薪资结构和分配比例进行培训,“不然我们很容易在社会上踩坑”。

  71.7%受访职场新人期待用人单位加强职前培训

  舒彭即将入职的公司有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所有新人会一起上课,学习一些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还有破冰游戏,让大家很快熟悉起来。“我们公司还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叫‘老带新’,新人进去后会有专属教练,手把手地教工作上的事情。以后被分到项目上,也有人负责照顾新来的人,所以对于新工作我不太担心难以上手。”

  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71.7%的受访职场新人期待用人单位加强职前培训,让大学生尽快适应工作,61.0%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根据岗位要求,短时间内进行业务能力的自我学习,60.6%的受访者建议培养一两项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个人生活,57.8%的受访者建议在校时多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历,32.5%的受访者希望家庭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大学生学会独立生活。

  张雨欣建议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学会及时自我调整。在学校里,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个大致的职业规划,但真正进入社会,可能会发现想干的事并不适合自己,这个时候就要认真想一想,重新调整,找到一个最贴合实际的职业规划。

  杨敏惠认为,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生活,能够照顾好自己。高校也要引导学生对社会、对职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因为不了解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杨敏惠、舒彭、董羽为化名)

  (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丁香雪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专题深思)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

    时间:05-24
  • 用快乐温暖星星的孩子

      赵紫悦在上课。  受访者供图  在广东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95后海归赵紫悦是特殊教育与融合教育岗位上唯一一名留学回国的任课老师,从事孤独症、视力障碍学生教育。  本科阶段曾在北京盲人学校担任助教的经历,让赵紫悦萌生了从事特殊教育的想法。毕业后,她前往英国留学,回国后正式成为一名特教老师。  ...

    时间:05-24
  • 海归民宿引客来

      依山傍海的流下村。  阳文志摄  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冠头岭山脚的流下村,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渔村,行至其中,道路宽敞,绿树成荫,低矮的古民居群落诉说着岭南海域的风情,“我在流下村很想你”的路牌挂在农家庭院老树下,一家家设计别致、简约现代的民宿、汽水店、咖啡店与古朴的乡野相映成趣...

    时间:05-24
  • 智慧课堂让学习更有趣(网上中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宽口井中石油希望学校位于中宁县宽口井生态移民村。自2015年开始,该学校与银川市二十一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共同搭建了在线课堂。通过建立“智慧课堂”,让移民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观摩到自治区多所重点中小学的课程。图为移民村的孩子在中宁县宽口井中石油希望学校“在线课堂”上课。...

    时间:05-24
  • 北京开启“京”彩文化与高校师生的双向赋能

    原标题:北京开启“京”彩文化与高校师生的双向赋能地处北京的近百所高校碰上“全国文化中心”,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北京市今天启动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试图给出“首都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双向互动、相互赋能”的答案,目标就是要引领首都青少年坚定“四个自信”。据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负...

    时间:05-24
  • 不得用考试选拔学生 义务教育拒绝“挑三拣四”

    原标题:不得用考试选拔学生 义务教育拒绝“挑三拣四”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各地要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健全有序录取机制;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

    时间:05-24
  • 别让“毕业大片”涂黑了年少记忆

    原标题:别让“毕业大片”涂黑了年少记忆  翻开老旧相册,看到泛黄毕业照里的一张张笑脸,总能让人或多或少回想起自己学生时代的美好故事。近年来,随着仪式感满满与创意十足的毕业照屡屡火爆网络,不少“毕业大片”的拍摄价格也一路攀升,引发网友争议和讨论。  这段时间,全国多地家长接连投诉学校高价毕业照问题。据红...

    时间:05-24
  • 超八成受访职场新人坦言经历过入职尴尬期

    原标题:超八成受访职场新人坦言经历过入职尴尬期  毕业求职季,职场新人们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但是面对新的环境,很多人都感到有些“尴尬”,一些性格腼腆的小伙伴甚至表示:非常煎熬。如何顺利度过刚入职的这段尴尬期?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4名职场新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6%的受访职场新...

    时间:05-24
  • 人社部预警毕业生八大求职“陷阱” 发布避“坑”提示

    原标题:人社部预警毕业生八大求职“陷阱” 发布避“坑”提示  正值求职季,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向职场,开启人生新篇章。但一些不法分子专挑涉世未深的毕业生求职者进行欺诈,让人不得不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5月12日公开发出预警,提醒毕业生在收获Offer(入职通知——编者注)的同时,也要小心“求职陷阱”,避开套路和骗...

    时间:05-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