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4名本科生探索巨型南瓜生长极限

2023-05-15 08:5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4名本科生探索巨型南瓜生长极限

  前段时间,在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的日光温室中,陈晨将萌芽的南瓜种子放入基质中开始育苗。

  此后的每天早晨,她和潘刘、王敏、杨雅婷轮流看护南瓜苗,根据气温、湿度等环境变化,为南瓜苗浇水、通风、透气,调节室内温度。待南瓜苗长出4片真叶,他们便将其移到塑料大棚中定植。

  “此前,我们培育出的最大南瓜接近130公斤,希望这一季能种出更大的南瓜。”看着温室中的南瓜苗,陈晨和团队成员的脸上写满期待。

  这4名大学生是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艺专业2019级的本科生。

  在该院缪旻珉教授、张治平副教授的指导下,他们历经3年,首次揭示了巨型南瓜独特的果实膨大机制,为南瓜果实大小性状选育相关工作、促进南瓜果实增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去年下半年,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

  谈及开展研究的初衷,陈晨的思绪飞到了3年前的《蔬菜栽培学》课上。

  “通过课堂学习,我知道了巨型南瓜的存在,但是目前学术界有关巨型南瓜生长机理的研究文献很少见,说明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小就爱“胡思乱想”的她,脑子里立刻产生了疑问。

  巨型南瓜是否有生长极限?是什么机制促使南瓜果实这么大?可食用南瓜的最大生长值究竟是多少?一系列问题纷至沓来……

  为了解决这些疑惑,陈晨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拍即合,踏上了研究巨型南瓜的崎岖之路。

  目前,常用作栽培比赛或展览的巨型南瓜品种名叫大西洋巨型南瓜,由小南瓜选育而来。

  “巨型南瓜的‘祖先’是小南瓜,为什么能选育出巨型南瓜?”陈晨说,团队首先从解剖学形态、植物生理方面,对巨型南瓜的果实和小南瓜进行了差异对比。

  通过研究,他们发现,巨型南瓜的叶片光合指标、果柄粗度、韧皮部维管束数量等指标均显著上升,导致巨型南瓜的同化物运输速度非同一般,大量的同化物快速积累使得果实膨大速度远高于小果品种。

  那么,果实大小到底由哪些基因控制?团队开始更深入地探究。

  “我们通过杂交大西洋巨型南瓜和小南瓜,发现在子一代果实上开始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并不断延续下去,这表明有多个基因在控制着果实的大小。”王敏说。

  在此基础上,团队立刻进行南瓜全基因组重测序工作,构建了高密度遗传图谱,共筛选出13个候选基因,并获得了4个与果实大小相关的分子标记。

  “借助候选基因表达和功能分析,他们发现植物激素相关基因影响果实膨大,两个基因分别控制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这两种植物激素。”王敏说。

  在对基因重点比对和试验后,团队最终得出结论,植物激素的合成与信号转导的转变是促进果实膨胀的关键。

  与此同时,团队开发出的分子标记方法可用于果实大小的辅助育种,还发现一种促进巨型南瓜果实增大的有效方法。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两项发明专利,并在国际相关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4篇。

  在陈晨眼里,成功没有捷径,科研也没有“快车道”。3年来,她与团队成员放弃假期,“泡”在实验室。

  “那段时间,我每天口中念得最多的是南瓜,梦里看到的是硕大的南瓜,跟兄弟们吃饭时不忘点南瓜。”潘刘笑着说,他也因此被同学们笑称为“南瓜小子”。

  自从科研团队成立起,陈晨和团队成员就学会了与困难“做朋友”。“很幸运,我遇到了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伙伴。”陈晨坦言,遇到实验难题时,老师会帮助他们复盘分析实验,指引他们寻找解决思路;失败沮丧时,师兄师姐会开解他们,团队成员会相互鼓励。

  作为本科生,团队成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实验训练,常常是师兄师姐先带着他们做一遍,然后就全靠团队自己琢磨,通宵达旦地讨论实验思路,再动手实操。

  “科研过程远比看到的艰辛,但看着南瓜从一颗小小的种子,长成巨大果实,真的太奇妙了!”杨雅婷说,实验看不到头、论文屡次被拒后,自己也想过放弃,但科研的“魅力”让人着迷。

  自2020年起,该团队与扬州一家公司联合开展技术推广,在团队的指导下,该公司培育的巨型南瓜单果重量平均增加46.5%,3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300亩,增收近600万元。

  “巨型南瓜果型巨大,对游客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是休闲观光农业的宠儿。”陈晨说,目前,团队自主研发和培育的巨型南瓜造型各异,但一般不可食用,最主要的是观赏价值。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攻克难关,希望早日解开巨型南瓜的全部‘奥秘’,培育出可食用、口感好的巨型南瓜,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陈晨说。

  (虞璐 张雨欣 记者 李超)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召开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 13日上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与任务”。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周为在发言中指出,学会要坚持政治立会,牢牢把握学会发展方向;坚持依法建会,持续优化学会内...

    时间:05-15
  • 技能可以成才 技能可以报国

    原标题:技能可以成才 技能可以报国  “有人说,你们技术人员不就是动动手,能有多大作用?我不这么看。”作为一位特级技师,李辉已工作了31年,如今是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继电保护员。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见面交流会上,5名技能人才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李辉正是其中之一。他相信,只要工...

    时间:05-15
  • 职教调查:部分本科停招 专升本“凉”了吗

    原标题:部分本科停招 专升本“凉”了吗  经历过两次成绩不如意的高考,浙江小伙儿秦志飞考进了一所大专,进校时就在心里埋下了“升本”的愿望。  为此,他报了校外辅导班,参加周末培训、寒暑假集训和考前集训,先听课,再刷题。2022年,他以超过录取线两分的成绩,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  秦志飞大专就读的...

    时间:05-15
  • 应急管理学科如何建设才能“炼出钢铁队伍”

    原标题:应急管理学科如何建设才能“炼出钢铁队伍”  “五一”前夕,在中国科技会堂,50多所高校的应急管理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的院长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一场应急管理学科的研讨会。在这一场内部研讨会上,围绕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等问题,有院长直言“应急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架构还较...

    时间:05-15
  • 关注高质量人才培养 工科教育的“指挥棒”之困

    原标题:工科教育的“指挥棒”之困  论文压力下的“连环套”,工科老师走向“理科化”,企业融不进“工科课堂”……最近一段时间,“工科理科化”的话题备受教育界、产业界人士关注。  “工科理科化”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显而易见的是,和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不同,工科人才应当是更贴近产业一线、更具备动手能...

    时间:05-15
  •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让青春百炼成钢

    原标题: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让青春百炼成钢  眼看着同村的王龙江跟着年轻的小范书记养鸡,不到半年就挣了五六万元,天津市蓟州区东二营镇王辛庄村养殖户王秀兰最近承包了8亩地,养了1000多只鸡,也准备跟着小范大干一场。  村民口中的“小范”是王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范思超,来自山西,28岁的他已经扎根这个天津...

    时间:05-15
  • 教育部要求:大幅扩大科研助理岗位

    原标题:教育部要求:大幅扩大科研助理岗位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做好2023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充分挖掘资源和自身潜力,充分开发利用科研助理岗位,加大科研助理岗位保障力度等。《通知》要求,充分开发利用科研助理岗位。各单位要积极吸纳应届毕业生从...

    时间:05-15
  • 甘肃:将每年选派百名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

    原标题:甘肃:将每年选派百名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   近日,甘肃省教育厅等8部门印发《甘肃省高校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今年起,甘肃省将每年组织高校选派100名左右青年博士教师开展“入企入园”行动,赴专业对口的行业企业进行实践。   “入企入园”行动旨在推进高...

    时间:05-15
  • 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

    原标题: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14日在山东潍坊举行。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于5月14日至20日开展。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开幕式上表示,我国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取得卓越成就。全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

    时间:05-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