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从人才“洼地”攀上引才“高地”

2023-05-03 09:0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应聘者在翻阅招聘资料。
  贾 智摄(人民视觉)

  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人才。如今,全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举办人才博览会为契机大力招才引智,聚焦大数据等产业吸引高端人才,并积极扶持返乡创业人员助力乡村振兴,努力从人才“洼地”攀上引才“高地”,多措并举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人才“蓄水池”。

  发展新兴产业吸引“贵漂”

  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贵州省,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围绕数据“聚通用”逐渐形成多元新兴产业体系,不仅推动地区发展,也不断吸引“贵漂”来此创业就业。

  清华大学在读博士杨灵运是众多“贵漂”之一。“到贵阳创业就是看重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大数据企业享受了不少优惠政策。”杨灵运说,公司打造的“贵州工业云”平台,为贵州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解决“痛点”问题。

  目前,杨灵运所负责的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吸引了不少高端技术人才成为“贵漂”,并累计为公司创造近20亿元营收。

  从“中国数谷”到“东数西算”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贵州正加快培育数据中心、终端智能、数据应用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瑞军说,全省坚持聚焦服务主战略主定位,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招才引智实效性。

  今年2月,贵州省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出台政策,为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全省今年计划在推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创建中聚集相关企业800户以上、人才2万人以上。

  “雁归兴贵”助力返乡创业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百泉镇百泉湖村的一处荒山上,一年前种下的油桐种子已长成绿油油的小树。这是杨安仁返乡创业发展的特色种植产业,在全县已栽种油桐达1.2万亩,其中挂果的有3000亩。

  “目前桐油市场价高,且供不应求,每亩油桐产值有1万余元。”他说,村民不仅可以在基地务工,还能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获得分红。

  这些年,杨安仁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贵州鸿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他和团队借助相关科研支持政策攻克了油桐枯萎病、产量低等行业难题,还利用产业项目资金带动独山县近2000户群众就业增收。

  为助力乡村振兴,贵州大力实施“雁归兴贵”工程,围绕发展乡村产业吸纳农民工就业、引导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返乡创业载体建设等进行扶持,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引导100万人次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孕秋说,“雁归兴贵”工程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力,也培育了不少优势产业,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留人计划”促进青年就业

  当前,第十一届贵州人才博览会正在举办。贵州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龙胜楼一大早就来到贵阳市一处大型供需双选会现场了解企业招聘情况。

  “我的专业和环境修复相关,这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贵州应用很广泛。”龙胜楼说,他参加这次双选会也能感受到政府为帮助年轻人就业创造了很多条件。

  2023年贵州全省有高校毕业生27.4万人,毕业生规模再创近年新高。为此,贵州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促就业。

  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龙丛说,贵阳贵安紧紧围绕“强省会”行动目标,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以超常规举措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奋力构筑人才“高地”。

  2022年以来,贵阳贵安深入推进“筑人才·强省会”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邀请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深情挽留在黔高校毕业生,持续为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2022年,贵阳市吸引超过10万名高校毕业生留下来,不断推动人才大汇聚。

  贵州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张红霞说,学校将进一步用好“强省会”人才政策促进青年学生就业,让更多毕业生留在贵州,服务贵州,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为医疗事业培育人才、增添活力。

  (据新华社电记者骆飞、李凡、相文昊)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多彩假日生活

    原标题:多彩假日生活  4月30日,游客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体验红峡谷漂流。  “五一”假期期间,人们用多种方式享受休闲时光。  新华社发(郭志华 摄)【1】【2】【3】【4】【5】【6】【7】【8】【9】【10】【11】【12】【13】...

    时间:05-03
  • 天津出台《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

      天津海河上的“天津之眼”。  李 鹰摄(人民视觉)  本报天津电(记者李家鼎)日前,天津市出台《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包括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三部分内容,明确了10个方面33项工作任务,并细化分解为2023年重点工作114项和今后五年重点工作124项。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天津市委市政府...

    时间:05-03
  • 告别机械“刷题”:新高考引领育人方式变革

    原标题:告别机械“刷题”:新高考引领育人方式变革   高考不只是一场考试,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新时代的高考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基本立足点,坚持回归育人本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引领高中育人方式变革,避免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的教与学的方式。  熟未必生巧:  机械“刷题”可休矣   “刷题”...

    时间:05-03
  • 更好发挥教育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此,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加富裕和更加平衡,造就更大规模和更高比例的中等收入群体。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 原标题:更好发挥教育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教育是...

    时间:05-03
  • 走好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原标题:走好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将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好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源源不断地自主培...

    时间:05-03
  • 上一堂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课

    原标题:上一堂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课暮春四月,草木葱茏。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2020级全体本科生带着饱满的热情,在农场里种下粮食种子,观看玉米脱粒、磨粉,学习操作农作机械……“走上田间地头,从田野到菜地,从开垦到播种,从施肥到收割,我们第一次体验了田间劳动全过程。”黄显淇同学真切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不...

    时间:05-03
  • 多彩假日生活

      4月30日,小朋友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一家露营基地放风筝。“五一”假期期间,人们用多种方式享受休闲时光。新华社发(李华 摄)...

    时间:05-02
  • 高考倒计时一个月,如何冲刺更有效

    2023年高考即将到来,超过一千万名考生将要迎来属于他们的一次人生大考。“作文如何做准备”“数学‘刷题’还来得及吗”……在临考前的冲刺阶段,记者就考生们关心的问题,邀请名师答疑解惑,说说最后复习的备考要点、注意事项,让考生们轻松上阵,从容应考。最后一个月 作文升格仍有望学生提问:语文考试作文很重要。还有一...

    时间:05-02
  • 将思政大道理讲出青春奋斗真味道

    “航母三舰体现着我国海域防线上从我无到我有、我有到我造、我追到我超的壮志雄心,更集聚着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生赵静怡,站到了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总决赛的最高领奖台上,她主讲的思政课喜获一等奖。近年来,哈工程做实做精思...

    时间:05-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