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从“过日子”到“过得开心” 这代年轻人的压力变了

2023-04-26 08:3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从“过日子”到“过得开心” 这代年轻人的压力变了

青少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不同年代的青少年往往都面临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但随着时代发展也呈现出一定差异性。

2023年2月-4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精神素养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课题组在全国开展调研,回收问卷3811份,开展若干青少年及父母一代访谈,对当代青少年和其他时代青少年进行了比较,为把握青少年压力的时代差异提供了实证支撑。

青少年压力从物质层面扩散至精神层面。调研发现,父辈一代在青少年时期面临的压力以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为主。一位64岁的农民回忆过往时说,“那时候只想着怎么把这个菜给种好、卖个好价格。种不好或者卖不出去,压力就挺大的,但别的也没想过”。与之不同的是,当代青少年压力范畴已突破物质层面。有的受访青年说:“想到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不太行,也挺崩溃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青少年压力从低频次低强度转向高频次高强度,甚至具有普遍性。一位71岁的国企退休女职工说:“以前也会有压力,但都是一些临时性、即时性、事务性的东西,很快就过去了,跟现在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不太一样。”《江苏青年报告2021》数据显示,73.6%的青年现阶段存在各类困扰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针对进城务工青年的调查数据也显示,87.3%的青年表示存在工作压力大等困扰。

青少年压力从过去的单一性转向叠加性。调研发现,71.45%的青年认为“摆烂”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压力大。这些压力包括学业/升学、求职就业、住房、子女教育、身体健康状况、社交及婚恋、发展提升、父母养老、业余生活需求、工作家庭的平衡等,并凸显叠加效应,容易导致青年产生“四面楚歌”之感。

不同年代青少年的压力感存在差异性,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结果。过去,青少年面临的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如技术革新不到位、社会供给不足,青少年的电脑、网络设施配备不齐全;现在面临的则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区域及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环境等存在差异。

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改变,青少年面临“夹心层”的现实环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4-35周岁的青年人口约4亿,占总人口的28.4%。根据《青年发展统计年鉴2021》,结合历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以来青年人口总量逐渐减少,2020年比2000年峰值4.9亿减少了0.9亿。我国人口结构整体呈现老龄化态势,作为核心劳动力的青少年,直接感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压力。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青少年的发展需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青少年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物质文化需求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满足生存转向享受生活,从吃饱饭转向吃得丰富、吃出健康,从有房住转向住得舒适、住得宽敞。由此,青少年的发展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从“有工作”迈向寻求“更稳定的工作、更好的发展空间”,从“有收入”高质拓展到“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然而,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与国家的发展水平仍处于不断调适状态中,二者不相适应时则会加重青少年的压力感。

青少年提升了精神追求在美好生活中的分量。当代青少年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丰富多元、更有品位境界,从注重“有没有”跨到“品质好不好、体验行不行”,从“多读书”上升至“读好书、读精品”,从“过日子”转变为“过得开心、过得幸福”。这些精神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面对压力,青少年的解压路径存在时代差异。过去的劳动分工相对单一,青少年主要通过体育运动、看电视等方式来释放压力。反观当前,娱乐休闲方式多元化、个性化,解压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近年来,青少年创设了一系列解压语言,从“丧”“佛系”到“躺平”,在这些表达中达到自我释压。数据显示,三成青年认为这些都是自嘲,还有青年认为是自我减压、寻求舒适。但是,也有不少青年认为丧式解压话语存在层次递进关系,如“摆烂”更主动、程度更深,行为趋势更明显,49.46%的青年认为生活压力减小可以改变“摆烂”的状态。

在语言表达之外,青少年的解压方式日益个性化、多元化。有的偏好健身、运动,有的偏好游戏、剧本杀,有的偏好宅家、读书,也有的沉浸购物、玩手机,方式不一而足。当代青少年更在乎自己是否享有对美好生活的构想权利,解压是其自我规划的空间范畴,享有充分多元的解压选择,意味着身心更容易得到平衡和充分发展

一代青少年有一代青少年的社会压力,青少年精神素养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精神素养、整体风貌、奋斗水平。努力解决青少年的急难愁盼,创造良好发展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压力方能迎刃而解。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送教下乡”培养乡村建设工匠

    原标题:“送教下乡”培养乡村建设工匠  4月25日,在大鲸港镇五合剅社区,工人在实操砌墙。  当日,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开展抗震扎筋、砌墙等专业建筑课程,提高农村建筑工人安全生产知识和专业建筑技能,更好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1】【2...

    时间:04-26
  • 广西医科大学:将实践育人贯穿于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育全过程

    近年来,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医学院校中大力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育工作,着力为基层培养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提高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培养什么样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怎样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是我国医学院校一直以来积极思考的问题。实践育...

    时间:04-26
  •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走新路 创新知 育新人

    原标题:瞭望访谈 |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走新路 创新知 育新人◆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是党中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政治嘱托和精准把脉◆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一个核心重大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国特色”和“...

    时间:04-26
  • 引导更多医学专业毕业生成为乡村医生

      本报北京4月25日电(记者申少铁)国家卫健委、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等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了各地、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以及实施专项计划的时间节点。对有意愿从事乡村医生的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

    时间:04-26
  • 高等教育女生占比持续超过半数

      尊重妇女、关爱儿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两份《纲要》实施首年总体进展顺利,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向好。  健康水平整体提高——  女性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完善。2021年,全国孕产妇死亡...

    时间:04-26
  • 童心共筑航天梦

      4月23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一幼儿园开展航天科普教育活动,帮孩子们感受科技魅力,点燃科技梦想。图为老师在向小朋友们介绍中国火箭航天模型。  张道平摄(人民视觉)...

    时间:04-26
  • 岳麓山下,“以赛促创”火正旺

      图为廖能在答辩中。   (欧美同学会供图)  4月18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二届“双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湖南长沙湘江新区举行。本届大赛以“海归智汇新时代,聚力创赢新发展”为主题,按产业划分为物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智能化、生物医药和中医药等4个赛区,共吸引1336个海内外留学人员项目参赛。 ...

    时间:04-26
  • 在微观世界里建造“液体之门”

      在实验室里工作的侯旭。   (受访者供图)  在微观世界打造了一个“液体之门”,实现物质的高效可控运输与分离——这是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双聘教授侯旭的研究。  聚焦多学科交叉前沿,今年40岁的侯旭长期致力于液基材料系统的科研,用以提升膜材料的功能与稳定性。他首创和引领的液体门...

    时间:04-26
  • 让孩子们与红树林共成长

    原标题:让孩子们与红树林共成长福田红树林是全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深圳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片原生红树林。2019年以来,我们携手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领学生走近红树林、了解红树林,共同践行“爱护红树,绿美生态”的课程理念。周末和寒暑假,孩子们走进保护区,兴致勃勃地观看科普短片,聆听工作人员...

    时间:04-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