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破除就业歧视,提升就业质量

2023-04-18 08:29: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光明时评】破除就业歧视,提升就业质量

人社部近日下发通知,部署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推动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其他部委亦有相关联动政策,为促进高质量就业提供国家层面的机制与政策支持。促进高质量就业,事关民生,事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更应调动多种机制综合作用、及时制止就业歧视现象,促进就业机会平等,为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引导社会形成科学理性认知,鼓励多元化人才来源。实践中,很多地方与用人单位总结、改进了一系列举措,特别是政府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有效消除用人招聘中的歧视性条款。比如,今年多地将公务员招录考试年龄限制放宽至40岁,这一举措就释放出了破除年龄歧视的积极信号,有利于引导社会各方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意识。

加大对就业歧视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完善就业成本分担机制。推动反就业歧视立法是保障求职者权益的重要方式,应加快立法进程,对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纠纷处理机制、司法救助等作出明确规定。为防止“政府请客,企业买单”等现象导致歧视现象在实践层面越来越隐蔽地发生,要在立法保障的前提下,为企业分摊相关政策带来的成本。

从劳动力供需两侧发力,破解结构性矛盾。在人社部下发的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的通知中,首要一条就是推进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行动。民营经济解决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能挖掘出更多岗位需求。高校应改革培养机制和评价体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与就业机会,尤其要加强高职毕业生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适应市场需求的知识技能,以毕业生实力的提升推动其在劳动力市场上主动性的增强。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服务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信息不畅通、不对称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应通过与劳动力市场建立持续性沟通机制来促进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匹配,充分展示毕业生就业能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就业歧视现象。另外,从决策层面看,高校毕业生择业涉及在特定时间窗口内、存在最低期望、含有优先级的一系列问题,应设计更加合理的时间结构。如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录要尽可能提前开展,高校也应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技术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极大缩短了劳动者技能折旧的周期,这也是年龄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终身学习”浪潮之下,应通过在职教育培训不断更新劳动者知识体系。只有在职业安全感得到保障时,才能培养起劳动者在自己工作的领域深耕下去的信心,并激发更多创新动力。

(作者:苏丽锋 侯楠楠,分别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用科技新知拓展艺术教育前景(培养新时代文艺人才)

    核心阅读高等艺术院校正在寻求顺应时代趋势、融合现代科技的转型发展之路,探索培养既熟稔创作原理又精通科技手段、善于运用新技术进行艺术创新创造的复合型人才。高等艺术教育应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艺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艺术+科技”复合型艺术...

    时间:04-18
  • 趣味减压 迎接高考

    近日,安徽省安庆市田家炳中学高三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运球接力趣味游戏,释放压力、迎接高考。江胜摄(人民视觉)...

    时间:04-18
  • 清华大学加大仿生医学研究

    本报电(韩冬野)近日,清华大学揭牌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简称“移植仿生院”),由著名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董家鸿院士担任院长,将推动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与清华优势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卓越器官移植中心。同日举行了“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国际论坛”,400多名海内外专家围绕...

    时间:04-18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家手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高质量发展,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

    时间:04-18
  •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信息快递)

    近日,由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中国教育报刊社协办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福州举行。与会者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展开研讨。与会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

    时间:04-18
  •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专题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时间:04-18
  • 香港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本报香港4月17日电(记者王尧、冯学知)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办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3”开幕典礼15日在香港举行。活动的主题是“国家安全稳定繁荣基石”,旨在让香港市民了解国家安全对香港长期稳定繁荣的重要性。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参加典礼致辞表示,当前香港的良好局面来之极为不易,...

    时间:04-18
  • 澳门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

    本报澳门4月17日电(记者富子梅)由澳门特区政府与澳门中联办联合举办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15日揭幕。展览旨在让澳门居民更全面、深入了解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新的伟大成就,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澳门社会繁荣稳定。展览为期一个月,展场设于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展览...

    时间:04-18
  • 以学科优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民时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今时代,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前不久,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

    时间:04-18
  • 留在大山深处  坚守三尺讲台(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杨红军在上课。   蔡树菁摄人物小传杨红军,1964年生,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他39年来坚守大山深处的三尺讲台,敬业奉献、以校为家,上千名学生在他的教导下走出大山。他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临沧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早上7点,天刚蒙蒙亮,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南腊完小教师杨红军就拿着课本和教...

    时间:04-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