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努力培养高端国际化人才

2023-03-13 08:53:00

来源:光明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其间中国已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为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创造了条件、搭建了桥梁。”大连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宏代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十年来,‘一带一路’不仅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也是后疫情时代的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区域间的深度合作带来福音,也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机遇。”刘宏代表说。

十年间,大连外国语大学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努力绘就一幅出彩的教育画卷。刘宏代表表示:“我们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之中,依托学校国际化办学平台‘走出去’,勇担时代重任,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文明交流互鉴,努力培养具有一流外语水平、广阔国际视野、深厚人文素养的高端国际化人才。”

刘宏代表强调,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动融入国际学术环境,加强区域国别研究,精准对接和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先后成立了区域国别研究院、东北亚研究院、东北亚外交外事协同创新中心、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与辽宁省教育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协同创新中心,与大连市发改委合作共建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成立东北地区首个国家语委科研机构——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与国外友好院校及驻华使领馆合作,围绕“一带一路”与区域国别智库建设,建立了7个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并在教育部门备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智库支撑。2022年,学校举办了中国—中亚论坛教育分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校长论坛,积极开拓教育合作新领域;今年,学校将继续推进与中亚国家的合作,筹备成立中国—中亚国家语言文化交流中心。

刘宏代表表示,大连外国语大学将继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原则,不断拓展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学校目前接受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各类留学生来校学习,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占比达63%,且人数连年增长,来华留学毕业生活跃在各国教育、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交流等领域,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当地汉语教学、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策出力。

“十四五”期间,大连外国语大学确立了“全面建成东北亚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的战略目标,更加注重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在东北亚地区的延伸和落地,全校师生积极服务大连、辽宁和东北的高质量发展,持续为地方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刘宏代表说:“我们将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理念,为‘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和辽宁深度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提供理论支持、智库支撑和人才保障。”

面对时代大潮,刘宏代表对深化“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信心十足,“我们要着眼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顶层设计与宏观指导,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为‘一带一路’建设设立更加务实的项目;依托各类国际合作平台,开展更多实质性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解决区域人才紧缺问题;大力发展国际中文教育,进一步搭建融产学研为一体的教育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化转型的设施资源、信息平台建设,发动数字化新引擎,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供需两端协同持续发力赋能,推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记者 吴琳)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构建新时代大学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代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

    时间:03-13
  • 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显示,职业学校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乡村治理人才,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2022年,我开始担任景德镇中华职教社负责人,这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深刻认识到通过...

    时间:03-13
  • 加强托育服务 为年轻家长缓解后顾之忧

    【有呼有应】“0至3岁托育服务质量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在个体成长的关键期,提供适宜的养育与教育支持,能为儿童终身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委员,带来了有关“加强0至3岁托育服务”的提案。当前,我国托育服务处于什么状况?政府和社会各界该如何更好地帮助年轻人解除带娃的后顾之忧?记者就此采...

    时间:03-13
  • 加大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这些年,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势头强劲,但与同梯队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相比,还存在区域创新系统功能布局不完善,创新系统成长动力不充足等问题。为此,建议形成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园区(区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层级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构建开放透明、公平公正的政策和规则环境,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时间:03-13
  • 切实推进国家资格框架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只有跳出教育看教育,我们才能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新征程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统筹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角度考量,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国家资格框架建设。国家资...

    时间:03-13
  • 提升全民人工智能安全素养

    人工智能日益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但人工智能也可能引发由技术滥用带来的权益纠纷等问题。对此,建议在完善法律与政策体系的同时,着力提升全民人工智能安全素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同时,应进一步培育提升人工智能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职业操守和科技伦理素养,引导技术向善,在国...

    时间:03-13
  • 发挥高校创新引力场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突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目前,高校科技创新仍存在组织体系化布局不足、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不够等问题。建议发挥高校创新引力场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方面,支持高校瞄准国家战略科技方向,积极...

    时间:03-13
  • 麻小娟代表:推动城乡学子共学共育共成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中学教师麻小娟代表发现,从初中开始,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去城里读书,城乡师资供需矛盾凸显,需要进行有序有效的调剂。麻小娟代表建议,让城乡学子共享优质均衡教育资源,加速义务教育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要统筹规划、合理...

    时间:03-13
  • 勇担科技报国神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连日来,我与教育领域同行们反复学习讨论,深感振奋。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总体来看,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在规模、质...

    时间:03-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