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加强托育服务 为年轻家长缓解后顾之忧

2023-03-13 08:50:00

来源:光明日报

【有呼有应】

“0至3岁托育服务质量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在个体成长的关键期,提供适宜的养育与教育支持,能为儿童终身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委员,带来了有关“加强0至3岁托育服务”的提案。

当前,我国托育服务处于什么状况?政府和社会各界该如何更好地帮助年轻人解除带娃的后顾之忧?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代表委员。

政府统筹 整合社会多种力量共同参与

据柳茹委员介绍,3岁以前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迅速,“生命最初的1000天”对一个人的脑神经和其他机能的发育十分重要。我国现有0至3岁婴幼儿4200万左右。近年来,政府鼓励多元主体提供0至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但在各类早期教育机构中这类儿童的实际入托率不足5%。

“现阶段,家庭承担着主要养育压力,工作与育儿冲突逐渐凸显,对托育服务需求强烈。”柳茹委员说。

“我国现有的托育机构中,部分存在收费不合理、教育质量不达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柳茹委员分析,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专门针对0至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专项政策,但贯彻落实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托育机构教师专业性不强,科学的婴幼儿托育知识与方法有待完善,这些都制约着托育服务行业的发展

依据现阶段国情,柳茹委员建议,大力发展普惠性早期教育机构,明确“政府统筹,整合社会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发展思路。她建议,进一步挖掘托育服务资源。比如,支持“托幼一体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向下延伸,开设托儿班解决入托难题;加速推动幼儿园与各类托育机构联动,提供早期教育先进理念、婴幼儿发展指南、早期教育案例、早期教育策略等智力支持,共享学前教育的有益经验与模式。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妇联、卫生保健部门,指导高校、医院、幼儿园等相关机构及单位,依托社区构建0至3岁婴幼儿社区活动驿站,拓展游戏场地,提供就近就便的托育服务,携手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另外,丰富托育服务类型。盘活社会资源,吸引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育儿支持体系,提供灵活多样的公共托育服务类型,如半日班、小时班、临时托、亲子活动、入户指导等。

核定编制总量 建立幼教培养补充机制

据了解,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在着力推进0至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刚刚颁布的《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多元化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应着重提高托育机构的服务质量。目前影响托育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是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与保障的短板还比较突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委员说。

王定华委员指出,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统一的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与在编教师相比,编外聘用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一些地方还存在管理不规范、没有为教师缴纳养老及医疗保险等问题。这些短板成为影响队伍稳定和托育质量的隐患。

民革山西省委会副主委、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辛琰代表建议:“尽快研究制定统一的幼儿园编制标准,可采取打通中小学、幼儿园编制使用,整合各类事业单位空闲编制,设立教育编制周转池等办法,统一核定幼儿园编制总量,并实行编制部门总量控制,教育部门统筹使用、动态调整。”

辛琰代表说,还应加快建立幼儿教师培养补充长效机制,扩大部属和各省公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模。同时,切实保障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努力实现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

(记者 陈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努力培养高端国际化人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其间中国已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为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创造了条件、搭建了桥梁。”大连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时间:03-13
  • 构建新时代大学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代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

    时间:03-13
  • 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显示,职业学校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乡村治理人才,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2022年,我开始担任景德镇中华职教社负责人,这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深刻认识到通过...

    时间:03-13
  • 加大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这些年,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势头强劲,但与同梯队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相比,还存在区域创新系统功能布局不完善,创新系统成长动力不充足等问题。为此,建议形成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园区(区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层级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构建开放透明、公平公正的政策和规则环境,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时间:03-13
  • 切实推进国家资格框架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只有跳出教育看教育,我们才能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新征程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统筹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角度考量,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国家资格框架建设。国家资...

    时间:03-13
  • 提升全民人工智能安全素养

    人工智能日益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但人工智能也可能引发由技术滥用带来的权益纠纷等问题。对此,建议在完善法律与政策体系的同时,着力提升全民人工智能安全素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同时,应进一步培育提升人工智能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职业操守和科技伦理素养,引导技术向善,在国...

    时间:03-13
  • 发挥高校创新引力场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突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目前,高校科技创新仍存在组织体系化布局不足、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不够等问题。建议发挥高校创新引力场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方面,支持高校瞄准国家战略科技方向,积极...

    时间:03-13
  • 麻小娟代表:推动城乡学子共学共育共成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中学教师麻小娟代表发现,从初中开始,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去城里读书,城乡师资供需矛盾凸显,需要进行有序有效的调剂。麻小娟代表建议,让城乡学子共享优质均衡教育资源,加速义务教育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要统筹规划、合理...

    时间:03-13
  • 勇担科技报国神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连日来,我与教育领域同行们反复学习讨论,深感振奋。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总体来看,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在规模、质...

    时间:03-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