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厚积薄发培养基础学科人才

2023-03-12 08:56: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厚积薄发培养基础学科人才

【两会专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这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大家非常关注的内容。”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代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高校作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高层次人才会聚、学科交叉融合等优势,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厚积薄发。“人才培养是吉林大学的立校之本。在建校70余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学校逐渐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教学传统。”张希代表表示,“厚基础”是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建立扎实、完备的知识体系。任何变革性的创新都离不开基础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突破,培养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切不可舍本逐末;“重实践”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基础研究应用是密不可分的,从应用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瓶颈中,可提炼出基础研究需要解决的“真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严要求”是对任课教师以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严格要求,更是对学生学业的严格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在自己的核心研究领域下一番实实在在的功夫,很难取得理想成绩。

“基础学科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同阶段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亦有其规律可循。”张希代表说,在本科培养阶段,应淡化学科界限,重塑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拓宽他们的未来发展空间。老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特质,因材施教,并通过适当拓展学术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鼓励交流与合作,让学生突破自我局限,在思想碰撞中产生创新火花,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适应力,实现价值塑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而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应当注重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转化知识。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位,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利用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潜力,如学术型的学位应注重考查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专业型的学位应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等。

在谈及如何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时,张希代表建议,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当坚定支持一批有学术理想和学术品格的科研工作者,给予他们独立探索的空间;当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人才有需要时,能够得到及时支持;同时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积极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学术生态。

张希代表特别指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要以育人为本。他说:“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塑造、专业志趣和品格追求。教师要有师者情怀,用优秀的学术品格培育学生的高尚人格,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效果,潜心教学、立德为师;要有学者情怀,坚守探究本源、揭示本质、追求真理的学术初心,不断提高学术品位;更要有家国情怀,以德育德、以才育才,引导广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来。”

“吉林大学将不断总结经验,推广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更多立场坚定、基础扎实、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善于协作的基础学科人才,努力建成关心国家命运、服务国家战略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张希代表表示。

(记者 任爽)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四十年守护一片绿

    原标题:四十年守护一片绿  3月10日,张伟骑着电动车在五河县朱顶镇陆冲山的山林中巡护(无人机照片)。  57岁的张伟是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朱顶林业工作站站长、高级技工,1983年起在五河县朱顶镇从事基层林业工作。朱顶镇地形环境特殊,涉及山地、丘陵、平原等,植树造林任务复杂。40年来,张伟全身心投入...

    时间:03-12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学生体检项目

    原标题:(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学生体检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 受访者供图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的根本大计。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何筑牢心理健康防护墙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全国两...

    时间:03-12
  • 冯丹代表:只有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赢得未来

    原标题:冯丹代表:只有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赢得未来  在3月12日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冯丹表示,她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存储技术和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弱到强,深深体会到只有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赢得未来。她和团队正和国内多家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

    时间:03-12
  • (两会观察)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路在何方?

    原标题:(两会观察)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路在何方?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面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的新考验。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加强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提出建言。解后顾之忧 支持青年“挑大梁”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里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青...

    时间:03-12
  • 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原标题: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建真言 谋良策】   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实现科研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化,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地,应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可利用、可生产、有价值的技术产品,进而提升科技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受多方因素影响,高校科技成...

    时间:03-12
  • 让每个孩子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现场评论)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持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多万学生”“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串串数字勾勒出5年来教育强国建设成就,数字的背后是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的显著提升。  回...

    时间:03-12
  • 张小冬委员:布局“帆船特色学校”,培养学生海洋意识

    原标题:张小冬委员:布局“帆船特色学校”,培养学生海洋意识  如何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推广帆船运动,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主席张小冬一直思考的问题。她建议,协调主要滨水城市,率先布局百所以上“帆船特色学校”。  张小冬表示,中外经验表明,帆船对滨水城市形象、文化、经济建设等方面作用显著,对滨水...

    时间:03-12
  •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化支持体系建设

    原标题: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化支持体系建设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屡上热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2年对全国24758名中小学生调查发现,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达31.3%、17.9%;其中四年级学生重度抑郁检出率为2.8%,较2020年上升0.9个百分点,增幅近50%。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共识,但整个社会层面仍存在心理...

    时间:03-12
  • 百余家企业超2800个岗位!辽宁省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招聘活动在沈阳举行

    原标题:百余家企业超2800个岗位!辽宁省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招聘活动在沈阳举行  3月11日,“保企业用工助振兴突破”辽宁省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招聘活动暨沈阳市专场招聘会举行。 辽宁省人社厅供图   3月11日,由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主办、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沈阳市人力资源...

    时间:03-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