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调查称近六成受访科研人员认为减负行动有效果

2023-02-27 08:3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调查称近六成受访科研人员认为减负行动有效果

  科技部2022年底开展的《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有关落实情况调查问卷》阶段性结果显示,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减负行动3.0)实施半年来,近六成受访科研人员感受到该行动在减轻青年科研人员非必要负担方面带来的效果。

  据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一级调研员孔江涛介绍,截至2023年1月28日,该调查已收到有效问卷8567份。结果显示,近5年来,53.3%的受访科研人员认为青年科研人员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机会更多了,54.8%的受访者认为新入职科研岗位的青年科研启动经费覆盖面更广了;61%的受访者认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机会增加。目前,问卷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2022年7月,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5部门联合推出减负行动3.0,具体包括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等5方面行动,旨在聚焦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不合理负担,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

  调查问卷显示,减负行动3.0的知晓度达83.3%。全国各类型科研机构的反馈显示,减负行动效果正在传导,随着推动行动各项举措进制度、进项目、进流程,5部门多项重点举措已经落地,目前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挑大梁方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已经提高到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青年科研人员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2022年在66个专项中部署设立了432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涉及国拨经费超12.8亿元。

  中国科学院将青年科研人员项目资助比例要求写入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管理办法,战略性先导专项新立项的项目负责人中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比例不低于50%等举措已落地实施。

  在增机会方面,财政部以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为抓手,加快推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等要求落实落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2022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2018年比,资助增幅分别达到26%、58%、109%。

  34岁的李数2017年入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领域为高能量前沿实验粒子物理基础研究。他说,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员,除了努力埋头扎根科研一线做好前沿主流研究工作之外,往往有着纯粹的科学梦想、跃跃欲试的新奇想法、拼搏向上的冲劲,但是常常又苦于没有足够的资历和渠道能获得足够的科研项目资助力度,能够让自己心无旁骛地长期从事想要深耕的创新研究方向和大胆地探索想法。减负行动3.0的实施和上海市、学校的共同支持,为年轻人提供了获得稳定支持和长期投入科研创新探索的机会。

  在保时间方面,不断完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机制,自实施减负系列行动以来,从申报到综合绩效评价环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填报表格由57张减少到11张,并将持续精简;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报各类材料;合并年度报告和预算执行报告,不再单独编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自行开发的报销投递物流、票据电子档案上云等系统,实现了科研人员经费执行全流程的非接触不等候办理。

  据悉,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开展此次调查,目的是希望能够及时发现减负行动落实中的问题、梗阻,为下一步加大落实力度、改进完善落实举措提供参考和依据。

  与减负行动1.0和2.0有所不同的是,减负行动3.0除需要有关管理部门修订完善制度外,更多需要广大科研单位共同行动起来,开展内部管理减负攻坚。调查也发现,部分行动举措还在落地传导过程中,效果尚未充分显现,有些行动措施还没有真正惠及青年科研人员。比如,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受访科研人员认为评价考核的频率没有明显降低、评价考核负担没有明显减轻,这些都是未来推进行动落实的工作重点。

  孔江涛进一步解释,减负不是“为减而减”,“减负担”的同时,也注重“压担子”。希望通过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多参与国家重大任务、接受稳定资助的机会,让他们不必把精力过多花在竞争科研资源上,为他们潜心研究和成长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让青年生力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 张茜)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乡村大讲堂·高端讲堂(第二期)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

    活动现场。中国农业大学供图人民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李依环)日前,中国乡村大讲堂·高端讲堂第二期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全国乡村振兴高校联盟等共同发起,邀请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以《中国式现代化的...

    时间:02-27
  • 北京大学出版社牵手国家大剧院 联合推广艺术普及教育

    人民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李依环)日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画布上的声音——国家大剧院艺术通识课丛书分享会”在北京举办。知名音乐评论家、指挥家等专业人士,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代表现场参加活动。据介绍,本次活动是北京大学与国家大剧院战略合作的具体落地举措。北京大学...

    时间:02-27
  • 教育部召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专家顾问委员会工作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2月25-26日,教育部召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专家顾问委员会工作会。会议深入交流了“组团式”帮扶工作的经验与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研讨部署。会议指出,自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专家顾问委员会...

    时间:02-27
  • 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和朋友出门旅游,想学学手机摄影,拍点小视频”“身上小毛病不少,想学点中医理疗知识”“有没有糕点烘焙课程?学会了给孙子做好吃的”……近日,各地老年大学纷纷开始了春季学期的报名、入学工作。老年大学针对老年人各式各样的学习需求设立的不少课程,受到老年人欢迎。  作为老年教育的主阵地,老年大学在满足老年...

    时间:02-27
  • 面向科技前沿 培养创新人才

      姜治莹近照。   吉林大学。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吉林大学是国家“2...

    时间:02-27
  • 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讲好中国大学故事

      高校是国际传播重要主体,我国高校尤其是一流高校要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将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高校应从国家战略发展格局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建设高校形象和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对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

    时间:02-27
  • 人才引进,留住还要用好

      徐 骏作(新华社发)  外省人员在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美兰分局人口和出入境管理服务中心办理人才落户业务。   新华社记者 郭 程摄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的赣州人才公寓小区,绿化、运动设施等配套齐全,实现人才拎包入住。   胡江涛摄(人民视觉)  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人才号”主题有轨电车穿梭在繁华市...

    时间:02-27
  • 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好人才保障(新视角)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主...

    时间:02-27
  • 高考倒计时100天,向梦想冲刺!

    心中有了理想的山峰 ,每个脚印都是成功的路标。100天,这是你与梦想的距离。100天很长,足够重塑一个自我。100天也很短,容不得一分一秒的虚度。最后的决战前,看似简单单调的日子会成为你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跨越100个日夜,奔向成功的盛夏。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向梦想冲刺吧!...

    时间:02-27
  •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

    原标题: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  江西南昌,我国首个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VR实训室内,学生们正在进行VR实训。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供图  学生们正在进行VR实训。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供图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教师冯静正在给中职学校学生进行线上授课。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供图  “智慧教育助力...

    时间:0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