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江苏泰兴:“梦想小屋”帮困境儿童圆梦

2023-02-22 08:25: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梦想小屋”帮困境儿童圆梦

   2月18日,穿过一条条蜿蜒的村间小道,记者来到位于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的一个“梦想小屋”。“字还是要写得再工整一些。”推开门,志愿者正认真地检查一个女孩的作业,并指导订正。

   这个女孩名叫朱梦曦,家住黄桥镇大张村,是泰兴市“梦想改造+”计划帮扶的儿童之一,2020年入住了自己的“梦想小屋”。“改造后的房间有明亮的窗台、干净的床铺、卡通的装饰,舒适又温馨。”朱梦曦笑着说。只见她的书桌上整齐地摞着种类繁多的课外书和学习资料。“这些课外书是来自南京爱心家长的捐赠,她平时很喜欢读书,这回语文考了全年级第二呢!”一旁的志愿者满脸骄傲。

   “梦想小屋”源于2020年年底泰兴团市委发起的“梦想改造+”关爱计划。“该计划面向全市6至16周岁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针对他们居住条件简陋、缺少父母关爱的实际问题,我们依托这些孩子原有的居住空间,按照‘三面改造、六物到位’的建设标准,对顶面墙面地面进行了施工改造,定制配备了床、衣柜、学习桌等生活用品,并以‘梦想小屋’为纽,以常态结对关爱为带,为他们打造系列关爱项目矩阵。”泰兴团市委书记刘苏介绍。

   作为江苏首批试点单位,泰兴团市委先后联合市慈善总会、教育局、红十字会等部门发起募捐倡议,组织共青团员、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线上线下共募集资金152.7万余元,在江苏率先筹集完成三年的改造资金。目前已覆盖了17个乡镇(街道),惠及157个孩子。

   “‘小屋焕新’是基本路径,‘精神焕新’才是最终目的。”刘苏介绍,当下,泰兴已经组建起“1+3”模式的帮扶团队,即1名关爱对象由1名团干部、1名少先队辅导员、1个志愿服务或心理关爱类社会组织共同结对,通过月走访、季关爱,用日常陪伴呵护青少年成长。“我们坚持‘一人一专班、一人一档案、一人一方案’的关爱举措,针对困境儿童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将系列关爱活动常态化,长期长效地进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当前,“梦想改造+”关爱计划的重点已经从改善孩子们的物质条件转变到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上周末,志愿者叔叔还带我们去看了电影,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太精彩了!”朱梦曦激动地说。“平时别光顾着学习,也要加强锻炼!”临走时,志愿者仍然在和朱梦曦叮嘱着各种事项,小家伙眼中流露着满满的幸福。

   泰兴市梦想小屋的建设执行“一屋一策、一屋一档”,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量身打造个性化小屋。记者前往江堡村吕子轩的家。一进屋,满墙的奖状映入眼帘。子轩的奶奶欢喜地迎了上来,“快进来!他在屋里学习呢!今年初三,学习比较紧张”。这个男孩说话不多,但目光中始终透露着温暖和坚毅。“感谢党的好政策,让孩子的学习条件好了起来!你看这送来的各种营养品,孩子的个子年年蹿!”奶奶向记者介绍,“这孩子平时除了学习就爱打球。”记者环顾屋内,发现诸多篮球的元素,与房间天蓝色的主色调相衬得非常和谐。

   谈及“梦想改造+”计划对自己的影响,吕子轩表示:“相比物质,更重要的是叔叔阿姨们给了我精神依靠。”记者了解到,每天晚上,村委的志愿者都会为吕子轩亮着一盏灯。他进入初三后,村委每天都会有人等他,问他有没有需要打印的东西。“每次回来看到那盏灯,我心头都热乎乎的。”吕子轩说。

   “我想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有能力帮助别人。”吕子轩对记者说。孩子的话一出口,旁边的志愿者既感动又欣慰。“我们真心希望这些孩子,人生能更加精彩,今后也有能力回馈社会。”

   “下一步,我们将丰富后续的关爱活动,加强梦想驿站建设,办好青仔公益暑托班,通过思想引领、课业辅导、文化传承等特色活动,补足困境儿童教育中家庭部分的缺失。”泰兴团市委副书记邱锐表示,泰兴团市委还将组织学校团干部、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与此同时,我们鼓励这些孩子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好事,用行动回馈社会大众和爱心人士。”

   (见习记者 武鹭帅 记者 苏 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开学第一课,院士当老师

      “随着天文学的进步,我们已经能够看到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火球,能够重构宇宙演化的历史……”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来到天津一中,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鲜活的科普教育第一课《认识我们的宇宙》。这是由天津市科协、天津市教委主办的2023年“院士来上课”活动的一幕。此次...

    时间:02-22
  • 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菁菁校园,书声琅琅,张淑琴每天在校时间超过12个小时,却不知疲倦。她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校长。  “我会积极履职尽责,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张淑琴说,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她一直围绕学校、家庭、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期待,在调研中了解群众的想法。  近年来,张淑琴提交的关于全民阅...

    时间:02-22
  • 寒假返乡大学生的“当归”秘语

    原标题:寒假返乡大学生的“当归”秘语  杨俊杰同学在提问。  杨求发同学在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正月初七清早,贵州黔东南的大山里寒气逼人,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让人即使在室内,也要裹上厚厚的羽绒服。然而山顶处本应清冷寂静的归柳小学教室内,此时却热气腾腾格外热闹。  35个毛茸茸的小脑袋,正凑在六...

    时间:02-22
  • 苏州推出归国人才“留创贷”

    原标题:苏州推出归国人才“留创贷”  今天,苏州市“留创贷”金融产品服务启动仪式在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举行。活动上,11家留学回国人员创办或领办的企业获得首批授信,授信额度合计1亿元,其中单户纯信用授信额度高达5000万元。本次活动由苏州市委人才办、苏州市人社局、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主办。  “留创贷”主...

    时间:02-22
  • 心系“国家事”, 肩扛“国家责”

      南京大学留学报国成果展上展出的“羲和号”模型。   本报记者 孙亚慧摄  关山万里,爱国之心不改;远渡重洋,报国之志弥坚。在南京大学,从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到如今这一代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他们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留学归国后在各自岗位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取得了丰硕成果。 ...

    时间:02-22
  • 一根翠竹撬动绿色富民大产业(我和我的乡村(3))

      2020年12月,王骁晴参加博鳌国际禁塑产业论坛。   受访者供图  竹碗、竹椅、竹桌……走进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展示厅,上千种精致的竹制品让人眼前一亮。“竹不富民羞成业”,“竹二代”王骁晴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一直记得父亲说的这句话。  如今,这些凝聚着工匠精神的竹制品在世界舞台上多次亮相,凭借细致...

    时间:02-22
  • 千年澄泥砚有了“时尚范儿”

      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有着质地细腻、抚如童肌、发墨而不损毫等特点,尤以山西绛州澄泥砚为主要代表。澄泥砚的制作技艺曾一度失传,后在山西新绛蔺永茂、蔺涛父子的努力下重现于世。澄泥砚制作需要经过选泥、澄清、阴干、雕刻、打磨、烧制等10余道主要工序,生产周期长...

    时间:02-22
  • 从制造迈向“智造”

      据新华社电(记者于也童)作为京沈对口合作的重要标杆、科技创新企业的孵化器,记者近日走访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了解到,这里已“带土移植”科技型企业126家,老工业基地铁西区正加速从制造迈向“智造”,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2年,我们企业的营业收入近2亿元,目前我们已围绕东北生猪上下...

    时间:02-22
  •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发布 大数据绘制城市“健康画像”

    原标题:大数据绘制城市“健康画像”   2月21日,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以下简称《指数》)发布会在京举行。   《指数》研究发现,从总体趋势上看,全国城市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中小城市组城市健康水平增速较快,与...

    时间:0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