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自主科研仪器,践行原始创新

2023-01-16 08:46:00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不仅对新时代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历史责任和战略使命,也对我们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21年4月19日,清华11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特别来到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我非常有幸就在现场,当总书记提到“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让我们这些清华自己培养的博士们备受鼓舞,也深深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期望。

2013年,为了突破现有生物成像仪器“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局限,实现对复杂生命活动从亚细胞到器官的跨尺度观测,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重大突破,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多维多尺度高分辨率计算摄像仪器”正式启动。我有幸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其中,面向这一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经过九年的不懈努力,戴琼海院士带领的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在活体介观显微观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先后突破了光学像差、光毒性、光量子噪声极限、空间带宽积等国际难题,打开了哺乳动物大规模细胞间相互作用研究的大门,相关工作成果接连发表于《细胞》《自然》《自然·生物技术》等权威期刊,实现了国际脑科学和肿瘤研究观测仪器的领跑。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未来,我们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讲述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师 吴嘉敏

(本报记者邓晖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孩子们的快乐“冰雪寒假” 

    1月15日,小朋友们在雪场玩耍。在吉林省吉林市,学生们利用寒假时光参加户外冰雪运动,尽享冰雪乐趣。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1】【2】【3】...

    时间:01-16
  • 彭立勋:以中国智慧破解“审美之谜”

    2022年秋天,对于85岁的彭立勋先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学术丰收的季节——四卷本《彭立勋美学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为这套新书,91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美学家汝信先生写下贺词:“彭立勋教授是我国著名美学家,他长期在美学诸多重要领域内从事深入的研究,通过辛勤的耕耘劳动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得到学术界的...

    时间:01-16
  • 自觉履行使命担当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清华大学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履行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

    时间:01-16
  • 牢记嘱托培养高层次人才 乘势而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外籍工程师,我目睹了中国不仅在技术方面,而且在服务的可持续性、成本控制和质量保障等许多方面,都在大步向前发展。若非亲眼见证这些转变,真的令人难以置信。”2022年11月14日,曾在“硅谷”工作的法国工程师、清华大学博士生大卫明,在“全球Z世代热议二十大”论坛上畅谈自己对中国新时代巨大变革的切身感受...

    时间:01-16
  • 为更多山里孩子点亮“玫瑰般的梦想”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瓦吾小学位于海拔2700米的昭觉县,地处群山中,一年四季云雾缭绕,被称为“云端小学”。学校38名女足队员,每天坚持在“手工自制”的土地球场上训练,条件艰苦。媒体报道,近日由中国女足和球迷共同为其捐赠的“玫瑰梦想球场”正式落成。“云端小学”女足球员吉牛伍作说:“这个球场特别软,而且下雨下雪也能...

    时间:01-16
  • 美育浸润乡村课堂

      讲解员带领观众云观展。  主办方供图  4件“翡翠国宝”气势磅礴,它们由40多位技艺精湛的大师能手和数十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精心设计;朱红光润的漆器花篮盘采用雕漆工艺,紫铜为胎、髹漆600多层,盘中雕出的花篮里花瓣轻薄娇嫩、枝杆连理穿插,多而不乱、栩栩如生;匠心独运的双面异绣作品生动细腻,一面...

    时间:01-16
  • 部署2023年人才培养规划

      本报电(记者张保淑)采取中高职贯通、中高本衔接、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探索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等措施,加快探索高校分类管理评价机制改革,继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教育部近日召开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今年人才培养“关键词”。  “新的一年,我们要...

    时间:01-16
  • 两院院士评出2022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本报电(记者张保淑)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近日揭晓。  入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中国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并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家发现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

    时间:01-16
  • 感受原始美学魅力

      目前发现时代最为久远的陶鼎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乳钉纹红陶鼎,高22厘米、口径为23厘米,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乳钉纹红陶鼎鼎身呈深腹盆形,口沿以下满饰粗疏乳钉,不仅增加美感,更起到加固器身的作用。作为实用的炊器,陶鼎多使用夹砂陶,以增强其耐热性。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网站)  凡考古出土的陶器...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