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我国科学家发现师范孔子鸟 揭示鸟类早期演化机制

2023-01-01 10:20: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我科学家发现师范孔子鸟

日前,《自然》杂志子刊《通讯生物学》在线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徐星团队在古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在一件距今约1.19亿年前的鸟类化石中,发现了古生物“孔子鸟”的一个新物种,命名为“师范孔子鸟”。它的发现改变了此前对古鸟类部分演化机制的认知,对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鸟类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据了解,在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众多古鸟类中,孔子鸟类是最早被发现的一个类群。从20世纪90年代第一件标本被发现开始,它就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近30年间,辽西及周边地区的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上千件标本。由于它是迄今所知最早演化出与现生鸟类相似的“角质喙”与“尾综骨”的鸟类,因此对该类群的研究也为认识鸟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师范孔子鸟来自热河生物群较后期的‘九佛堂组’地层,详细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它具有许多进步的飞行特征,有些特征甚至只在较晚演化出来的鸟胸类鸟类中才能看到。”研究人员表示,在该类群漫长的1200万年演化中,其飞行能力和飞行策略已发生了较大改变,师范孔子鸟代表着该类群新的演化方向,即向提高飞行控制力和机动性、适应短距离飞行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在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中,恐龙的尾部逐渐缩短,最末端的多节尾椎会相互愈合成一块“尾综骨”。由于师范孔子鸟的标本处在一个特殊的个体发育状态,它为人们认识鸟类最早的“尾综骨”椎体组成提供了首例令人信服的证据。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也由此意识到,为了满足师范孔子鸟在骨骼生长仍不完全时飞行的需要,一种对于鸟类来说极其特殊的骨化机制——“骨骺次级骨化”,很可能在它的关节骨化中发挥了作用。在此之前,相关研究普遍认为,“骨骺次级骨化”存在于爬行动物的有鳞类和哺乳动物的附肢骨骨化中。在鸟类当中,则仅发生在后肢胫骨近端。团队人员这一研究发现改变了此前学界对古鸟类骨化机制的认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冰上运动迎新年

    12月31日,人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冰场上玩冰车。2022年最后一天,在北京大学未名湖冰场,人们滑冰、玩冰车,在感受冰上运动的魅力中喜迎新年。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时间:01-01
  • 一元复始:说说元旦“那些事儿”

    新华社天津12月31日电(记者周润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3年1月1日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习惯称其为元旦。元旦一词何意?有啥雅称?现代“春节”和古代“元旦”啥关系?听听民俗专家怎么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萧放介绍,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

    时间:01-01
  • 西南林业大学:党员先锋队暖心护学子

    位于云南昆明的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涌动着一股股暖流。2022年12月以来因为疫情防控,多数学生有序离校,但还有部分学子坚持在校园中学习。为保护好学生健康,学校想方设法为留校学生送去细致服务。12月15日,西南林业大学校医院专门熬制了中药汤剂“桂枝加葛根汤”,分发到每一个留校学生手中;学校生物多样性学院为在校学生送...

    时间:01-01
  • 全国科普经费增长显著

    科技部于近日发布2021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表明,2021年全国科普经费增长显著,公共财政投入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数量增加较为显著。统计显示,2021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筹集规模为189.07亿元,比2020年增长10.10%,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科普工作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各级政府部门拨款15...

    时间:01-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