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常州工程学院:产教协同育人,服务地方发展

2022-12-22 08:33: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常州工程学院:产教协同育人,服务地方发展

常州工程学院已建立2个全国职教联盟,10个“学校+企业”“学校+政府+企业”等多元模式的产业学院,采取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等合作人才培养模式。3年来,该校已为地方行业输送紧缺人才6000余名。

今年以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工程学院)主动对接常州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常州“智能制造”名城建设任务,积极聚焦长三角特色产业,整合政府、行业龙头企业等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产教集聚优势,创新校企合作机制,重点搭建校地校企融合集成化平台,使产教融合实现新突破。

目前,常州工程学院已与10多个行业协会建立创新联合基地,与30多个乡镇或园区结成对子,与10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3年来,该校“四技”服务到账1.6亿元,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3340万元。

完善机制体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我们坚持实施创新‘一把手’工程,创新机制体制,健全产教融合制度,推进产教融合工作。”近日,常州工程学院副校长潘玉琴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学校制订了《产教融合促进管理办法》《产教融合集成实践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产教融合推进和管理制度,创新产教融合体制管理,激发合作主体热情,规范产教融合相关工作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向深度高度发展,以及技术装备的迭代更新,面对新需求,常州工程学院主动求变,破解深度融合难题,紧紧围绕行业需求、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梳理学校专业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地方和企业的能力。

“5年来,我们坚持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力拓展和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寻找合作项目和合作契机,厘清科研服务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扎实推进每一个项目落细、落实,确保各项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常州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办公室主任李树白说。

常州工程学院依托多样化载体推进产教融合,拓宽合作形式。通过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作用,该校已建立2个全国职教联盟,10个“学校+企业”“学校+政府+企业”等多元模式的产业学院,采取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等合作人才培养模式。3年来,该校已为地方行业输送紧缺人才6000余名。

创新融合方式,共建技术服务平台

创新产教融合形式,与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尤其是全国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技术服务平台,更好地为区域内的中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这是常州工程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探索出的新模式。

“我们发挥学校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资源优势,为地方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构建特色服务平台,其中,通过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如学校联合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绿色节能与新能源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和特色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潘玉琴说。

李树白介绍,常州工程学院实施“一专业对接一行业、一团队对接一企业”机制,在深入企业调研,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科技成果推介转化,拓展合作渠道等四个方面,拓宽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打通了成果转化的通道,为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学校技术转移中心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我们依托国家‘双高’计划专业集群,以产学研活动为载体,通过与地方共建联合技术转移中心,进一步促进技术成果与区域产业融合对接,精准开展特色服务。”李树白表示,近三年,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走访服务企业500余家,直接或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

近年来,常州工程学院进一步调整思路,坚持“立足常州,面向长三角”,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有针对性地组织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服务“汽摩配特色小镇”孟河镇、“地板特色小镇”横林镇、“化工新材料特色小镇”横山桥镇。目前,常州工程学院泗阳分中心以技术助力区域企业“智改数转”,全面提升制造型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工程学院坚持“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建设理念,不仅提升了科技服务能力,也推动了重点学科发展。其中,该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135”高水平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入选2021年省高职质量年报优秀案例,并打造出集“设备生产化、过程虚拟化、管控智能化、教学项目化”为一体的化工生产半实物仿真教学工厂。

如今,常州工程学院与全球500强企业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建教育部化学检验与环境检测协同实训平台,与常州市应急管理局共建江苏省绿色化工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以及产学研培创“五位一体”技术技能平台,建成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常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3年来,该校获发明专利授权45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90%。

 (记者 过国忠 通 讯 员 张雪华 张 理)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发挥高层次人才支撑引领作用

      本报哈尔滨电(记者方圆)近日,由哈尔滨音乐学院200余名师生联合参演的清唱剧《冰凌花——永远的赵一曼》,在哈尔滨音乐厅举行首演。这是该院坚守文化立场、挖掘文化资源、服务东北文化振兴的又一重要举措。  作为黑龙江省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艺术类高校,哈尔滨音乐学院成立6年来,以提升办学水平、发挥特色优势为根...

    时间:12-22
  • 让更多家庭和儿童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本报电(立风)近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北京环保娃娃公益发展中心联合承办的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物多样性保护遇见她”性别倡议平行活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性别倡议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内容,公约的序言中提到要认识到妇女在保护...

    时间:12-22
  • 兰卡斯特大学图书馆的浪漫(阅读时光)

      吴雨遥在兰卡斯特大学图书馆学习。  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校园,当我路过热闹非凡的教学楼,穿过宁静古朴的木质走廊,便能抵达学校的藏书处,那是一块远离喧嚣的宝地。  初入兰卡斯特大学的图书馆,馆内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错综复杂的楼梯交织在图书馆中央,踏上去仿佛就能进入爱丽丝梦游仙境。在图书馆,目之所及是...

    时间:12-22
  • 去芝加哥品味文化包容(海外学子看海外)

      图为芝加哥千禧公园地标雕塑“云门”。  芝加哥是美国现代主义的起源地之一,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就诞生在这里。时至今日,芝加哥仍然在建筑、艺术以及文学创作方面走在潮流前列。都会的繁华、激烈的变革与紧张的城市节奏,共同构成了芝加哥这座城市的面貌。  第一次来到芝加哥的游客会惊叹这座城市的繁华,...

    时间:12-22
  • 科研能满足我的好奇心

      赵储珺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姑娘。她喜欢舞蹈并积极参加校园各种社团活动。   赵储珺(中)高中获奖时和老师合影。   赵储珺(前排左下)在留学期间与同学合影。  近日,2022罗德中国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4名决出的“罗德学者”将在明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赵储珺经过层层选拔成为获奖者之一...

    时间:12-22
  • 人社部部署2023年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本报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叶紫)人社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3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要求各地人社部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持续打造专项活动品牌,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  通知明确了明年的活动安排。其中包括,1-3月,组织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为农村劳动力、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帮扶;4月,组织民...

    时间:12-22
  • 多部门召开研考工作调度会 全力确保研考平稳顺利实施

    原标题:多部门召开研考工作调度会 全力确保研考平稳顺利实施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12月21日,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疾控局召开2023年研考工作调度会。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执行力,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全力以赴抓好研考组织工作。各地要调集动员...

    时间:12-22
  •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原标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讲述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王志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自身,我深切感受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更加昂扬奋斗的精神与姿态、更大的勇气与担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奋...

    时间:12-22
  • 胸怀“国之大者” 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胸怀“国之大者” 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是重大科技创新思想的策源地,也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聚集地,肩负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既是同济师生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同济大学全面落实“十四五”...

    时间:12-22
  • 育国之栋梁 造国之重器

    原标题:育国之栋梁 造国之重器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翦知湣(右)带领团队成员进行科研攻关。资料图片  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资料图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济大学】   “争做新征程上的追梦奋斗者,勇于把个人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时间:1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