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我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竞争力稳居全球第一方阵

2022-12-19 08:28:00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农业科技论文竞争力指数全球第一,农业专利竞争力指数全球第二,农业热点前沿国家总体表现力得分排名第一……12月16日,2022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上发布了《2022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2022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2022中国涉农企业创新报告》等一系列报告,一连串最新的研究数据,勾勒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勃勃态势。

中国农业科技论文和专利表现亮眼

科技论文和专利是反映科技创新能力的直观指标。本次发布的《2022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撰写,基于论文和专利数据,对美国、日本、法国、中国等22个农业先进国家及其机构的整体农业科技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2017-2021年,中国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中国农业科技论文竞争力指数全球第一,中国农业专利竞争力指数全球第二。“这表明,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竞争力稳居全球第一方阵。”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说。

报告显示,中国农业科技论文总发文量、高被引论文量和Q1期刊论文量均排名第一。22国科技论文竞争力的Top10机构中,中国上榜机构占比一半,且包揽机构排名前两名。中国在9个学科领域科技论文机构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一。22国科技论文竞争力Top100机构中,机构数量排名前5国家的机构占比73%,中国机构数量占比34%。

在专利上,中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以62.83万件保持全球第一,占据22国农业发明专利的“半壁江山”,中国农业发明专利总被引频次为74.68万次,占比22国的64%,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11.57万件,占比22国的47%。22国专利竞争力的Top10机构中,中国上榜机构2家。22国专利竞争力的TOP100机构中,机构数量排名前5国家的机构占比80%,中国机构数量占比14%,入选机构数量排第二位。

在具体学科上,中国在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与加工、水产渔业3个学科,科技论文与专利竞争力均处优势,占比25%;中国在作物、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机械与工程、农业信息4个学科竞争力均排名第一。而在农业科研机构上,在7个学科中,中国机构在TOP10机构数量的占比超50%;中国在农业信息和园艺学科进入TOP10的机构数量最多。中国在4个技术领域的TOP10机构数量占比超50%。

中国在农业研究热点前沿领域表现领先

在学科热点前沿中的研究活跃程度及表现力也是衡量农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次发布的《2022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同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撰写,报告总体分析了作物园艺、植物保护、畜牧兽医等农业9大学科的研究热点前沿发展趋势,全面评估了全球国家和机构在农业领域、农业各学科领域以及各热点前沿中的研究活跃程度及表现力。

这一报告显示,中国在农业研究热点前沿领域的总体表现持续领先,农业热点前沿国家总体表现力得分(60.53)排名第一,总体贡献度、影响度和引领度均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这说明中国农业热点前沿研究的积极主动性及活跃度较高,目前应着重将活跃转变为重大突破,将巨大投入变成巨大产出,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报告指出,农业9大学科中,中国在8个学科的热点前沿表现力位居前两位,学科层面跟跑、并跑甚至开始领跑全球,学科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改善。其中,作物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信息与农业工程3个学科优势显著,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与加工两个学科以微弱优势领先,均位居榜首。

在研究热点前沿上,中国在多数热点前沿中表现突出,前瞻性研究的积极主动性大幅度提升,机构集中度较高。报告显示,71个研究热点中,中国有37个热点表现力排名第一,占比52.11%,热点研究持续活跃;10个研究前沿中,中国有8个前沿国家表现力排名第一,占比80%,前瞻性研究的捕捉力和积极主动性均大幅度提升。机构的前沿集中度达57.69%。

中国涉农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企业创新中具有主体地位。本次发布的《2022中国涉农企业创新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发展研究所撰写,连续三年以中国上市涉农企业为评价对象,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信息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建立了中国涉农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持续跟踪监测我国涉农企业创新能力及其变化。

报告显示,我国涉农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9、2020、2021年创新指数分别为46.85、47.25和47.28。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凸显,从四个方面看,一是涉农企业已经成为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创新产出能力相关指标接近或高于上市企业平均水平;二是涉农企业正逐步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2021年上市涉农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平均规模为1.13亿元,相比2019年的0.97亿元和2020年的0.95亿元增长了16%和18%。2021年上市涉农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2.61%,相比2019年、2020年稳步提升;三是涉农企业尚未成为创新决策主体,长期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侧重以科研院所、高校为主,涉农企业与其他两类主体融合深度还不够,57%的上市涉农企业没有研发经费外部支出;四是涉农企业尚未成为科研组织的主体,389家上市涉农企业中有75%左右不具备重点科研平台,包括国家级、农业农村部级别的创新平台及博士后工作站。

报告建议,为强化我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要健全优质涉农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尽快培育一批大型国有涉农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扶持一批科技型骨干涉农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支持中小微涉农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建立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同时,引导中央企业、民营科技型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树立一批农业创新联合体标杆,总结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模式。开展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等流动机制试点,尽快落实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薪细则,推广涉农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记者 杨舒)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安徽师范大学:在“舞鱼灯”中上一堂文化自信思政课

    不久前,在安徽师范大学第51届校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幅活灵活现的鱼灯“国画”惊艳全场。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大鱼海棠》旋律,一条约5米长的大鱼灯领着80只小鱼灯,时而...

    时间:12-19
  • 一种多收!我科学家成功培育多年生稻

    据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介绍,12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该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该榜单,成为今年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农...

    时间:12-19
  • 坚守初心、传递薪火,照亮强国英才成长路

    党的二十大高屋建瓴地一体化部署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肩...

    时间:12-19
  • 赓续红色基因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

    时间:12-19
  • 深学细悟守初心 矢志强国谱新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加快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力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范式;要围绕...

    时间:12-19
  • 培育“忠诚工匠” 筑牢职教之魂

    大雪时节刚过,在贵阳市清镇职教城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的实训车间里,青年教师李明杨正站在五轴加工中心旁,为同学们进行细致的课程讲解:“每个零件生产对精度的要求...

    时间:12-19
  • “我在南非的大学里教中医”(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80))

      图为在约翰内斯堡大学针灸中心(教学诊所),胡紫景临床带教,大三学生临床见习。   (受访者供图)  近两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针灸专业正成为最受欢迎、也最难...

    时间:12-19
  • 开放合作 广建国际教育“朋友圈”(中国教育·这十年)

      图为8月19日在天津市举行的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上拍摄的鲁班工坊建设·成果展。   新华社记者李 然摄  “鲁班工坊”以鲁班的“大国工匠”形象...

    时间:12-19
  • 加快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不断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

    时间:12-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