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生态环境部通报1—6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23-07-12 21:42: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12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消息,生态环境部12日通报了6月和1—6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6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8.3%,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3%,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9%;PM10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8%;O3平均浓度为1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7%;SO2平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3%;NO2平均浓度为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7%;CO平均浓度为0.7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1—6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1.4%,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6%,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2%;PM10平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9%;O3平均浓度为1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SO2平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8%;CO平均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6月,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城市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0.5%;1—6月,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5.4%。

  重点区域来看,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34.0%,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9%;O3平均浓度为2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1—6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7.5%,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5.5%,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O3平均浓度为1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

  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未出现由沙尘天气导致的超标天;1—6月,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9.2%。

  北京市6月优良天数比例为56.7%,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3.3%,同比持平;PM2.5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0%;O3浓度为2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4%。1—6月,优良天数比例为69.6%,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4.4%,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9.4%;O3浓度为1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9%。

  6月,北京市未出现由沙尘天气导致的超标天;1—6月,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5.5%。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6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4.2%,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2%,同比持平;PM2.5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2.2%;O3平均浓度为1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1%。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的城市为宿迁、镇江、扬州等城市。1—6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5%,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1%,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O3平均浓度为16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

  6月,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未出现由沙尘天气导致的超标天;1—6月,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8%。

  汾渭平原11个城市6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49.1%,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同比持平;PM2.5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O3平均浓度为19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1—6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8.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6.8%,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1%;O3平均浓度为1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2%。

  6月,汾渭平原11个城市未出现由沙尘天气导致的超标天;1—6月,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11.6%。

  重点城市排名来看,6月,168个重点城市中,海口、珠海、惠州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20名);长沙、临汾、唐山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倒数第20名)。

  1—6月,168个重点城市中,海口、拉萨、惠州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20名);绵阳、长沙、咸阳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倒数第20名)。晋城、铜陵、长治等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情况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并列第19名);绵阳、长沙、广安等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情况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倒数第20名)。

  附表 1

  2023年6月168个重点城市

  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

注:*6月出现严重人为干扰,对当月六项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最大值替代处理,下同。

  附表 2

  2023年1—6月168个重点城市

  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

  附表 3

  2023年1—6月 168个重点城市

  空气质量变化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

  附表 4

  2023年6月重点区域

  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的城市名单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家矿山安监局:对精诚铁矿、弘霖煤矿瞒报事故查处进行挂牌督办

      中新网7月13日电 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微信公众号消息,为坚决打击和严厉惩处矿山瞒报谎报事故行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紧急召开党组会和党组(扩大)会议,部署针对矿山瞒报谎报事故和以病亡为幌子的事故开展大整治、大起底,以“零容忍”态度从严从重查处瞒报谎报事故。  一是迅即派出2个由局领导带...

    时间:07-13
  • 这一程,为全城 数说“轨道上的北京城”

      天未亮,一列列地铁列车已载着梦想与希望出发,疾驰向前;夜已深,它温暖夜归人,见证了你每一天的努力与收获。密如蜘蛛网一般的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网住了无数人的日常生活。或许你从未留意过它,或许你也曾抱怨过它,但它却撑起了这座城市发展的“骨架”,就让我们用一组组数据来记录它。...

    时间:07-13
  • 研究了半个猕猴脑 中国科研人员领衔绘制大脑“元素周期表”

      中新网上海7月13日电 (记者 郑莹莹)大脑图谱有多重要?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澄宇看来,大脑图谱好比化学里的元素周期表,有了元素周期表,大家才理解物质构成;有了大脑图谱,人们可以探究脑疾病、脑功能背后的作用机制。  北京时间7月12日23时许,知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

    时间:07-13
  • 家长视短视频为洪水猛兽或不管不问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家长视短视频为洪水猛兽或不管不问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丰富“未成年人模式”内容池 让短视频由“玩具”变“工具”   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引导孩子更好地使用短视频?怎样发挥短视频在未成年人成长学习中...

    时间:07-13
  • 抗美援朝战争加速人民军队现代化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中,人民军队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的军事经验,为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如彭德怀所指出的那样,从...

    时间:07-13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习言道|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维护网络安全,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

    时间:07-13
  • 北京市上半年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7起

      上半年本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7起  本报讯(记者 宋佳音)日前,市纪委监委公布今年1月至6月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统计指标表。截至6月30日,本市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7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85人,其中局级4人、处级66人、科级及以下215人。  在被批评教育帮助...

    时间:07-13
  • 文旅部发布汛期、暑期出游提示

      中新网7月13日电 据文旅部官方微信消息,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同时叠加暑期,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  一、增强汛期防范意识。游玩途中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最新预报预警信息,警惕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暴发等安全风险,及时调整出游行程,及时应急避险。  二、增强消防安全意...

    时间:07-13
  • 国家移民管理局:6月25日以来侦办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案件2134起

      中新网7月13日电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网站消息,自6月25日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出动警力28.6万人次,发动群防群治力量21.3万人次,巡查边境治安隐患突出的重点部位和场所3.8万个,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740个;侦办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案件213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46人,打掉犯罪团...

    时间:07-13
  • “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逻辑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是推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如何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逻辑?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时间:07-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