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从大学生到“大人”,需要专业精神,更需独立人格

2023-06-20 09:31:31

来源:光明日报

  高考结束了,考生们正在焦急地等待成绩出炉。这份成绩单凝聚着高考学子的青春汗水,也凝结着家人们的殷切期望。总会有人金榜题名,也总会有人未能如愿,后者不必觉得前途一片黯淡。积极面对高考结果,调整心态,做好持续努力的准备,才能真正做到不负青春不负自我。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没能考出理想成绩的高考学子,要明白高考并不是人生的独木桥。大家应积极调整好心态,认识到高考只是一段人生经历,成功与否皆是过往,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选择高考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人生不怕跌倒,怕的是跌倒后的一蹶不振,输给了岁月,输给了时间和自己。只有积极面对结果,才能活出自己的本色与精彩。

  曾经,高校录取率低,社会自由用工和创业机会少,高考是学生们不断进步的关键路径之一。但即便如此,在当时,高考也不是人生出彩的唯一通道。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当时没有考上大学,或者没有进入理想名校深造,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人成才成功。通过不懈努力和奋斗,他们照样生活过得充实、心灵丰盈。现今,第三产业日益发达,社会创业氛围愈发浓郁,社会发展路径更加灵活多样。在社会环境越来越好的背景下,高考早已不是唯一出路。高考失利的学子,在调整好心态之余,要认真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关心社会就业与创业形势,了解自身的兴趣与优势,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选择好自己的后续发展道路。

  拿到理想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子,也要充分认识到,考上了理想大学并不意味着人生自此一帆风顺。在适当放松调节自我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暑假时光做好准备,积极迎接大学新生活。

  首先,全面提升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力。大学生活是远离父母的独立自主生活。大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独立处理事务。现今不少高中生,学习成绩优异,独立生活能力却几乎为零,这样的学生将很难适应大学生活。准大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暑期时间,学会打理日常生活、做好消费管理、提升社交能力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准大学生们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数字生活能力,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学会数字化表达、交流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学会自我管控,有节制地使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避免“数字沉迷”,批判性地浏览和传播网络信息,养成数字技术使用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还要学会管理并维护自己的数字身份,确保安全,避免隐私信息泄露,预防网络诈骗等。

  其次,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大学首先是培养“人”的地方,决不能脱离“树人”而空谈“育才”;首要的是实施人格培养教育,然后才是实施专业教育。大学培养的人是“大人”,是深入时代又超越时代,致力追求卓越精神和灵魂的人。阅读经典著作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大人”的重要举措之一。书籍可大体分为两类,即一时之书与经典著作。阅读一时之书,可能有很好的阅读体验,但过后受益不多。经典著作是经过历史冲刷而留下的伟大著作。阅读经典可以和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可以拓宽视野、启智愉情、净化心灵、滋润生命、成就卓越。准大学生们可以利用暑假,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经典,掌握经典阅读的方式方法,让阅读经典融入生活,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再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前适应大学专业学习。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因此,不同于中学,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接受专业教育的场所,是追求高深学问的地方。为即将到来的大学专业学习做好准备,准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朋友圈等方式了解即将进入的大学及专业,明确大学氛围和专业学习目标,提前预习大学专业课程,了解专业培养计划,学会纵深探索、学专学细;提前学会利用大学图书馆资源,熟悉实验室环境及其基本实验操作,摸索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养成批判反思和爱好学术的学习旨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培养时代所需人才,全世界的一流大学均越发淡化单一专业教育,转而强调跨专业建设和交叉学科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复合素质和跨学科专业修养等。为此,学生们须提前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培养自己跨专业、跨学科建立联系的能力,逐渐学会从多学科视角,运用迁移的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后,不断发展业余爱好和特长,积极准备上好大学“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外,以服务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为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各类活动。大学“第二课堂”是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路径。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公益服务等活动都是大学“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不可简单地认为“第二课堂”就是课外活动,而要真正认识到它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和“第一课堂”相互衔接、补充,同时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价值。当然,目前少数高校的“第二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形式“轰轰烈烈”但内涵缺失,内容丰富但教育价值有限等等。对此,学生们不可随意、盲目跟风参加“第二课堂”,而是要结合自身专业、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诸多因素,有计划地参加“第二课堂”,循序渐进地提升综合素质。

   (作者:严从根,系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执行负责人)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北方多省区携手普及“草原法”:为公众播撒“爱草”种子

      中新网兰州6月20日电 (记者 冯志军)2023年全国草原普法宣传月现场活动20日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举行。活动旨在宣传草原法律法规及相关草原保护修复政策,宣传草原在国土绿化、防沙治沙、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心中播撒爱草、护草和生态文明的种子。  ...

    时间:06-20
  • 引江补汉输水总干线工程(宜昌段)今日开工

      今天(6月20日)上午,引江补汉输水总干线工程(宜昌段)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正式开工,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三峡引水口宜昌段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该工程实施后,将把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峡工程这两大国之重器连接起来。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对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完...

    时间:06-20
  • 好消息!这些线路,有高铁了!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安排图定旅客列车10592列,较现图增加46列;开行货物列车22182列,较现图增加394列,铁路客货运输能力、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国铁集团运输部负责人介绍,新图实施,将显著提...

    时间:06-20
  • 6月21日起 黄河防总办开始实施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

      记者从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黄河防总办决定从6月21日开始实施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工作,大约历时20天左右。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对调水调沙工作做出具体安排部署。  一是做好调水调沙期间的监测预警,水库库区及黄河沿岸的各级政府和水利(水务)、农业、旅游、自然资源等部...

    时间:06-20
  • “祖国林都”奏响绿色新曲

      来源:求是网 作者:求是杂志社调研组  行走在素有“祖国林都”之称的黑龙江伊春市,林区人会骄傲地告诉你,伊春60多年来贡献的木材如果装上火车一列一列地连起来,可以从伊春一直排到海南三亚;如果一棵一棵地连起来,可以从地球到月球绕上好几个来回。  这是一座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转的林业城...

    时间:06-20
  • 起飞跑道上,有个“追风少年”

      脚步踏得越实,梦想飞得越高  夜航结束,天空仿佛罩着一层灰色的纱幔。机场上没有一丝风,连呼出的气都是热乎乎的。  伞库里,台扇慢悠悠地摇着头。西部战区空军某场站一级上士李意没有跟随大部队退场,继续半蹲在地上叠伞,为明天的飞行做准备。汗水不断钻出,黏着他的脊背像是披上了一层甲。  国字脸...

    时间:06-20
  • 《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进展报告》发布 中方:欢迎各方加大对全球发展倡议的关注和支持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 (谢雁冰 张凯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2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去年6月24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了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提出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32项务实合作举措,得到国际社会积极支持和响应。对话会召开一周年之际,我们注意到,6月20日,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发...

    时间:06-20
  • 巴巴多斯、蒙古国、新西兰、越南四国总理将访华 外交部介绍访问相关安排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谢雁冰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2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问:今天上午,中方发布了巴巴多斯、蒙古国、新西兰、越南四国总理将访华的消息。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上述访问的安排和中方期待?  毛宁:应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

    时间:06-20
  • 孟加拉国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 中方:欢迎更多伙伴早日加入金砖大家庭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2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孟加拉国总理办公室19日表示,孟加拉国已经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一贯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升新兴市...

    时间:06-20
  •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强国必先强农。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新征程,农民增收的分量仍然很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从黄土地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情感:“我们这代...

    时间:06-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