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一见·总书记用五个突出特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

2023-06-06 18:41:5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考察文化遗产,探寻文明根脉。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

  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突出特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意蕴深刻,引人深思。

  连续性

  江流万里,绵延不绝。

  “古老的中华文明早已闻名于世,它与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并称为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但埃及、两河、印度三个地方的古代文明后来都中断了,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2011年9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就阐明了中华文明这一独有的内涵和特色。

  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解答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追问,滋养着全体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看今日中国脚下的路: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总书记强调。

  创新

  “革故鼎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悠悠典籍中的这些典故,无不蕴含着创新进取的思想。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论科技,中华民族“师造化,夺天工”,从汉代到明初,中国科技一直居于世界先进地位,为人类文明贡献了众多发明创造。看文化,从先秦诸子学到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代理学、阳明心学,无不包含着对前一时段文化的继承吸收、融合总结、深化发展和变革更化,使得中华文化连绵不绝,高峰迭起。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总书记说。

  统一性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在深度交融中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包容性

  敦煌莫高窟,栩栩如生的彩塑,精美绝伦的壁画,历经千年岁月沧桑,依然焕发着令人神往的传奇之美,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目光向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出大量有趣的文明细节,佐证着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征:利用DNA技术得知,今日常见的小麦、黄牛、绵羊皆是“移民”而来……

  目光向外,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世界科学文化成果的传播和交流作出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中华文明赓续绵延,一直以来与世界文明交相辉映、互相交融。

  2023年2月,习近平主席复信希腊学者:“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

  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讲得透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和平性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

  2100多年前,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600多年前,郑和7次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通了海上贸易通道,没有占领一寸土地,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传播的佳话。

  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面向世界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理念。

  一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深刻阐释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顺大势,担大义,行大道,谋大同。

  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这是理念,更是行动。

  从面对世纪疫情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到面对环境恶化呼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再到面对发展赤字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大力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努力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指明前进方向,彰显了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大国气度。

  策划:杜尚泽

  撰文:施芳

  编辑:徐行之

  统筹:贺勇 王昊男

  审读:潘俊强

  校检:朱利

  图片:新华社(摄影:鞠鹏,视觉:毕晓洋、虞东升)

  (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高考考生 多地考点启用智能安检门 这些设备物品不要带

      明天(6月7日),2023年全国高考将拉开帷幕。今年,教育部要求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今年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为更精准有效检测随身携带的手机等电子设备,多地不仅增加了安检次数,还升级了智能设备,助力平安高考。  今年高考,北京、浙江、江西等多地将采取进入考点和考场两次安检,并启用智能安检门。  在江...

    时间:06-07
  • 习近平内蒙古行丨建好现代农业园区 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走进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6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调研,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情况。  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企业+基地+科研院校+社会化服务”模式运行。示范园区包括12个片区,采用北斗导航无人农机播种、智慧灌溉、无人机植保等技术,推进田间精准种植管理。  在推...

    时间:06-07
  • 潮头观澜丨“三北”工程 生态屏障

      在祖国北方辽阔的疆土上,一座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正不断延伸和扩展,这就是我国的“三北”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

    时间:06-07
  • 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将访华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洪都拉斯共和国总统伊丽丝·希奥玛拉·卡斯特罗·萨缅托将于6月9日至1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网站)...

    时间:06-07
  • 新冠“乙类乙管”后首次高考今日开考,有这些新变化

      6月7日9:00,新冠“乙类乙管”后首次高考开考。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全国统考于6月7日- 6月8日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11:30语文;15:00-17:00数学。6月8日9:00-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

    时间:06-07
  • 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近期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成效如何?未来,如何推动养老保险体系持续兜底、扩面、提质?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  问:完善养老...

    时间:06-07
  • 跟着农机手抢收小麦(深度观察)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眼下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  5月下旬,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过程,给夏收带来一定影响。本报记者赶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麦...

    时间:06-07
  • 打通晋升通道 让基层干部施展才华

      国家治理依赖基层治理,基层治理重在基层干部。如果基层干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那么就会使基层治理不断创新,并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反之,如果基层干部难以人尽其才,无法施展才华并获得通畅的晋升通道和任用空间,就会挫伤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会使基层治理难以走出困境,并...

    时间:06-07
  • 援外医疗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援外医疗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向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是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开创的伟大事业,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时间:06-07
  • 警惕“一元小彩票”风靡中小学校园 还未成年人以清朗空间

      警惕“一元小彩票”风靡中小学校园   “我看到那辆车的门没关紧,就从车里拿了一些零钱。”5月23日,涉嫌盗窃罪的未成年人小伟(化名)向检察干警供述了犯罪经过。小伟在小学毕业后辍学,四处游荡。今年年初,他采用拉车门方式先后盗窃5次,获利最少的一次仅10元。当被问及拿了钱干什么,小伟说:“到学校旁...

    时间:06-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