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新冠“乙类乙管”后首次高考今日开考,有这些新变化

2023-06-07 07:42:18

来源:澎湃新闻

  6月7日9:00,新冠“乙类乙管”后首次高考开考。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全国统考于6月7日- 6月8日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11:30语文;15:00-17:00数学。6月8日9:00-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部分省(区、市)因考试科目设置不同,6月9日、10日也安排有考试科目。

  针对新冠“乙类乙管”后的首次高考,教育部明确,精准落实“乙类乙管”等要求,完善方案预案,针对不同考生情况分类设置考场,备足备用考场和工作人员,做好考生和工作人员考前健康监测,细化防疫措施,及时发布考试防疫要求。从各地来看,多个省市相关部门明确,普通考场考生进入考场就座后,可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今年高考,教育部强调,严厉打击考试舞弊,将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重中之重,并鼓励各地积极配备“智能安检门”。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多地高考考点首次配备了高考“智能安检门”。

  近三年全国报考人数持续增长,今年再创新

  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近三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增长,今年再创历史新高。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7万人。2022年,全国共1193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上一年增加115万人。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上一年增加98万人。

  在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今年多个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也创下新高。

  据山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2023年山东省高考报名考生98万人,其中春季高考26万人,夏季高考72万人。参加夏季高考统一考试考生67万人,比2022年增加7万人。

  据河北日报消息,河北省2023年高考报名86.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0.9万人。除去前期高职单招录取等考生外,将有61.54万名考生参加统考。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共有68.4万,比上年增加2.9万,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其中,普通高考报名人数50.97万,比上年增加1.27万;对口升学考试报名人数16.69万,比上年增加1.49万;少年班等其他考生约0.74万,与上年基本持平。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等提前录取和2+4转段考试等不参加统考的考生外,实际参加全省统一高考的考生人数为47.77万,比上年增加1.25万。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数据显示,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统考报名人数高达46万余人,比去年增加2万余人,同比增长5.5%,考生规模连续8年大幅增长。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陕西高考报名336798人,比去年增加13741人。其中,前期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录取73588人,消防单招录取54人,实际参加高考考生263156人,其中统考考生252079人,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考生11077人。

  宁夏教育考试院数据显示,宁夏参加普通高考考生71672人,比2022年增加5978人,增幅9.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23年海南省参加高考人数为70069人,较去年增加6195人,创5年来新高。

  普通考场内考生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新冠“乙类乙管”背景下,今年高考要不要戴口罩?

  在高考防疫方面,教育部6月1日曾发布消息: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部门,指导各地深入总结以往经验做法,坚持科学精准防疫,精准落实“乙类乙管”等要求,完善方案预案,针对不同考生情况分类设置考场,备足备用考场和工作人员,做好考生和工作人员考前健康监测,细化防疫措施,及时发布考试防疫要求。

  6月5日,在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高考十问十答”中提到,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下,建议考生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考前尽量减少聚集和流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同时,调整好心理状态,保证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治疗,谨防因身体不适而影响考试。对于发热或者突发疾病等的考生,也不必担心恐慌,各地考点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

  也即,教育部今年未对高考是否戴口罩问题作统一的硬性安排。

  澎湃新闻梳理各地高考考前发布的相关提醒发现,多个省市相关部门明确,普通考场考生进入考场就座后,可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6月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的高考考生健康提示明确,备用考场内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或其他乙类乙管呼吸道传染病考生,考场内所有考生和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其他考场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科学佩戴口罩。

  6月5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考应急指南》明确,考生到达考点后,如新冠检测阳性或发热,向考点入口处工作人员报告,由考点安排到备用考场考试。备用考场考生考试期间全程佩戴口罩。

  此前,黑龙江双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高考考试过程中,除特殊情况外,考生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云南个旧市招生考试委员会表示,普通考场考生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备用考场考生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或以上级别口罩。

  贵州桐梓县教育体育局表示,考生进出考点、考场时需规范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由考生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广西柳州市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公告提到,考生要自备口罩,在进入考点、考场前自觉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考试结束后,考生应立即佩戴口罩,听从考点工作人员的安排有序离开考场。

  多地首次配备高考“智能安检门”

  今年高考,教育部强调,将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重中之重,严厉打击利用手机等通信设备作弊行为,并鼓励各地积极配备“智能安检门”。相应地,今年各地推出了更加严格的高考安检措施,多地首次配备了高考“智能安检门”。

  澎湃新闻注意到,日前,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3年高考考前温馨提示”中提到:北京今年高考将采取进入考点和考场两次安检,为便于顺利快速通过安检,请考生在进入考点前将手机交家长或带队老师保管,不将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带入考点,同时尽量不携带非必要的金属物品(如首饰等)。如确需携带规定以外的非考试物品进入考点,请服从考点安排存放至指定位置。考生一旦将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带进考场,均将被认定为考试作弊,取消其报名高考的各阶段、各科成绩,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提醒,高考考生入场实行“智能安检门+人工安检”,考生进入考点考场,要配合安全检查和身份验证。另据昆明日报报道,云南今年全省所有考场均为标准化考场,所有考点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

  据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消息,湖南省今年高考也首次采用智能安检门,全省各高考考点增设智能安检门1030台。今年高考严格执行“不得将手机带入考点”的规定,实行智能安检门+人工安检的“双安检”模式,严防考生和涉考人员携带通讯设备或其他作弊工具进入考场和考试工作场地。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考前的温馨提示中也提到,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西省今年高考入场新增了安检门环节。考生进入考点考场,应主动接受“智能安检门”和“人工”两次安全检查。严禁考生携带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电子存储记录设备以及手表、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或饰品进入考点考场。考试当天,建议考生不带手机,不穿戴有金属饰品的衣物,以免影响入场时间。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要求,今年高考全省所有考点将全面采用“2+1”入场安检模式,即考生进入考场须经过“两次金属探测仪+一次智能安检门”检测,所有与考试无关的物品统一放置于考点物品存放处。为确保入场及时、高效、有序,考生不要携带与考试无关的物品,尤其是手机和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手表等设备。

  类似的,山东省今年高考也将全面防范手机作弊,严格“2次人工安检+1次智能安检”。湖北省各考点今年也首次配备了“智能安检门”,通过身份核验系统、智能安检门、金属探测仪,对考生进考点、考场实行三次安检。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妙手“医生”修复海昏侯贴身宝物 千年珍品再现华光

      中新网南京6月7日电 (记者 杨颜慈)由南京博物馆主持修复完成的15件汉代海昏侯主棺玉器6日下午集中亮相。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量“粉碎性骨折”的精品文物,经过文保专家近半年的努力,恢复了昔日“容貌”再现华彩。  在南京博物院内,有一个“文物医院”。文物“医生”们把刚修复好不久的15件玉器小心...

    时间:06-07
  • 热评丨高考这场“成人礼” 有很多人在陪伴你

      2023年高考开启,1291万名学子踏入考场。今年全国考生人数较去年增加了近百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还是实施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后的首次高考……承担着守护教育公平和为国选才使命的高考,也关系着每位考生的前途与利益,它是严肃的,也是感性的。保驾平安高考,护航奋斗中的青春,这一场万众瞩目的“成人...

    时间:06-07
  • 时政现场说丨昔日盐碱沙荒地 今日变身“新粮仓”

      6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调研,了解当地开展盐碱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综合利用,推动科学灌溉,推广现代农业等情况。视频:时政现场说丨昔日盐碱沙荒地 今日变身“新粮仓”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书...

    时间:06-07
  • 前4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1403.13亿元 同比增8.1%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国家医保局网站消息,2023年1-4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11403.13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7435.19亿元,同比增长13.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967.94亿元,同比减少0.9%。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7953.01亿元,同...

    时间:06-07
  • 刷新中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6星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中科院)6月7日宣布,北京时间当天12时10分,由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6星”方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试验二十四号A星、B星等共26颗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信息等服务的卫星顺利送入预定...

    时间:06-07
  • 数智时代教育面临怎样的新机遇?专家:积极挖潜创新、谨慎应对挑战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生活,也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之际,中译出版社、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和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日前联合在京举办了“数智时代教育的新机遇暨《教育的浪费》《教育市场化的边界》新书发布会”。  著名教育学...

    时间:06-07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鸿雁的故乡——乌梁素海

    6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红柳湖”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

    时间:06-07
  • “中国飞船把我的梦想带上太空”

      作为一名学中医的南非大学生,在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时,得知自己的画作获得大奖、登上太空……如此梦幻般的经历,映射出黑人姑娘思诺和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她坦言:“学中文、学中医给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如今中国飞船把我的梦想带上太空。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今年3月,中非合作论...

    时间:06-07
  • 贴近生活强思辨 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再引关注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记者 高凯)备受关注的全国高考作文题7日出炉,从技术发展对个人时间的影响到探索世界的理由,再到如何看待成长中的个人空间,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文字简洁,贴近生活,与此同时,继续以强思辨的特点聚焦青年与时代之关联。  今年高考语文考试共有7套试卷,其中,北京、上海、天津三地语文...

    时间:06-07
  • 美媒称布林肯将在几周内访华 中方: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月7日主持例行记者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 摄影 薛伟  有记者提问: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在几周内访华,中方能否证实该消息或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  汪文斌:关于你提到的问题,我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完)...

    时间:06-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