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潮头观澜丨“三北”工程 生态屏障

2023-06-07 08:14:4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祖国北方辽阔的疆土上,一座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正不断延伸和扩展,这就是我国的“三北”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工程启动,开创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先河

  “那些年风沙撵着我们走,搬了9次家。”这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的儿时记忆,当时他家就在毛乌素沙漠南缘。

  当年,风沙漫天,沙进人退,不止在一地一域。三北地区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戈壁,到20世纪70年代末,已形成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三北地区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低且不稳;有1000多万公顷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导致严重退化。黄土高原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土壤万吨以上,相当于刮去1厘米厚的表土土壤。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怎么办?

  1978年5月,国家林业总局有关专家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营造万里防护林改造自然的意见”。当年11月,《国务院批转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印发,标志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先河。

  筑起祖国北疆“绿色长城”

  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乌孜别里山口,涉及1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从1978年到2050年,73年跨度,3个阶段、8期工程。

  “三北”工程,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工程之难,效果之著,为世界瞩目。

  为了将万里风沙线变为“绿色长城”,“三北”工程在防沙治沙、抗旱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建设者们发明了鱼鳞坑、水平阶、反坡梯田等,提高水的利用率;用麦草在沙地扎出格子,以草方格固沙。

  儿时曾被风沙撵着走的石光银,凭借“障蔽治沙法”和一辈子只做治沙一件事的顽强毅力,挺进沙地,这一次,他前进,沙后退……

  从1978年到2020年,从一期到五期,四十多年光阴荏苒,“三北”工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由单纯的营造林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转变,实现了由防护林体系向绿色生态屏障转变。

  祖国北疆,山河巨变。这种巨变,不仅体现在森林覆盖率、营造林面积等显著增长的数字中,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被喻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已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一度严重沙化的科尔沁草原重披绿装;昔日“狂风一起,黄沙漫天”的内蒙古多伦县,已成为京津冀地区避暑胜地……

  2021年至2030年,“三北”工程进入六期工程建设期。“绿进沙退”的人间奇迹仍在继续。

  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8年11月,在“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工程作出重要指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三北地区有关省份考察,对加强“三北”防护林、推进生态工程建设等作出重要指示。

  创造荒原变林海人间奇迹的河北塞罕坝林场,是“三北”工程建设的重要区域。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点赞林场建设者们“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四年后,总书记考察塞罕坝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

  祁连山脚下,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人接续治沙的故事,至今仍在延续。2019年8月,在八步沙林场,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实现“双缩减”。

  绿色,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应有的底色。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2023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所强调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妙手“医生”修复海昏侯贴身宝物 千年珍品再现华光

      中新网南京6月7日电 (记者 杨颜慈)由南京博物馆主持修复完成的15件汉代海昏侯主棺玉器6日下午集中亮相。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量“粉碎性骨折”的精品文物,经过文保专家近半年的努力,恢复了昔日“容貌”再现华彩。  在南京博物院内,有一个“文物医院”。文物“医生”们把刚修复好不久的15件玉器小心...

    时间:06-07
  • 热评丨高考这场“成人礼” 有很多人在陪伴你

      2023年高考开启,1291万名学子踏入考场。今年全国考生人数较去年增加了近百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还是实施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后的首次高考……承担着守护教育公平和为国选才使命的高考,也关系着每位考生的前途与利益,它是严肃的,也是感性的。保驾平安高考,护航奋斗中的青春,这一场万众瞩目的“成人...

    时间:06-07
  • 时政现场说丨昔日盐碱沙荒地 今日变身“新粮仓”

      6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调研,了解当地开展盐碱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综合利用,推动科学灌溉,推广现代农业等情况。视频:时政现场说丨昔日盐碱沙荒地 今日变身“新粮仓”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书...

    时间:06-07
  • 前4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1403.13亿元 同比增8.1%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国家医保局网站消息,2023年1-4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11403.13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7435.19亿元,同比增长13.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967.94亿元,同比减少0.9%。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7953.01亿元,同...

    时间:06-07
  • 刷新中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6星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中科院)6月7日宣布,北京时间当天12时10分,由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6星”方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试验二十四号A星、B星等共26颗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信息等服务的卫星顺利送入预定...

    时间:06-07
  • 数智时代教育面临怎样的新机遇?专家:积极挖潜创新、谨慎应对挑战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生活,也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之际,中译出版社、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和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日前联合在京举办了“数智时代教育的新机遇暨《教育的浪费》《教育市场化的边界》新书发布会”。  著名教育学...

    时间:06-07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鸿雁的故乡——乌梁素海

    6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红柳湖”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

    时间:06-07
  • “中国飞船把我的梦想带上太空”

      作为一名学中医的南非大学生,在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时,得知自己的画作获得大奖、登上太空……如此梦幻般的经历,映射出黑人姑娘思诺和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她坦言:“学中文、学中医给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如今中国飞船把我的梦想带上太空。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今年3月,中非合作论...

    时间:06-07
  • 贴近生活强思辨 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再引关注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记者 高凯)备受关注的全国高考作文题7日出炉,从技术发展对个人时间的影响到探索世界的理由,再到如何看待成长中的个人空间,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文字简洁,贴近生活,与此同时,继续以强思辨的特点聚焦青年与时代之关联。  今年高考语文考试共有7套试卷,其中,北京、上海、天津三地语文...

    时间:06-07
  • 美媒称布林肯将在几周内访华 中方: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月7日主持例行记者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 摄影 薛伟  有记者提问: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在几周内访华,中方能否证实该消息或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  汪文斌:关于你提到的问题,我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完)...

    时间:06-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