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第2站:嘉峪关探丝路“古今合鸣”

2023-04-28 23:02: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4月24日,嘉峪关市委书记刘永升(左一)参观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 李亚龙 摄图为到访者参观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被《“中国薯都”定西》作品吸引。 张婧 摄图为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吸引参观者。 李亚龙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8日电 (闫姣 魏建军)“看完展览,对我有一些启迪,我们科技创新也是这样,需要将不同的资源组合起来。”甘肃嘉峪关市科技局副局长王耀山说,此次展览和地方实际生活结合了起来,不管参观者层次高低都能欣赏。

  4月24日至28日,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第2站在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开展,通过“新闻+古诗词”“新闻+书法”“新闻+绘画”创意传播的方式,呈现甘肃地域特色景象,讲述陇原故事。

  “这是一种培训,让我耳目一新。”嘉峪关市委书记刘永升观看展览后表示,这是以干代训的一种好方式,“也是一种美,美的东西就是能够形成共鸣”。同时,他分享了三个体会。

  一是有创新。新闻作品和传统文化、书法、绘画、摄影等方面结合起来,雅俗共赏,是媒体宣传的巧妙融合。

  二是有启发。展览内容很丰富,细心品味每一个专题,对参观者来说,是一种学习。比如,每周拟定一个主题,选一个主题词,以丰富的知识积累描绘得让大家都能认可。

  三是内容创作和《读者》的插图有异曲同工之处。刘永升此前任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他举例说,《读者》杂志所有插图都是原创,编辑部把一篇文章选好后,邀请画家根据文章内容创作插图。这样一来,所有的文章与插图,是一种很融洽的搭配。

  此次联合展的作品创作耗时一年,分为《每周一词》《周周有画》《二十四节气》《影像作品》《国际传播》五个篇章,由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联合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巴子画话等机构和业界人士,邀请全国多位书法家和绘画师结合中新社日常采写的新闻作品,探索创新报道和传统书画艺术的融合表达。

  其中,第一篇章《每周一词》的创作过程是,当周围绕一个新闻选题开展采访报道的同时,拟定一句诗词或谚语或俗语,并邀请书法爱好者进行书写,周末再推出“新闻+”融合报道。

  主办方表示,书法延伸了新闻的意识,同时,通过新闻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以事解诗;绘画,又赋予了传统形象新的艺术生命。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外界认识甘肃的时候,能有一些古今合鸣的仪式感。

  令参观者马巧玲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定西市农民在地里手拿马铃薯的图片。她说,特别想带孩子来看展,“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不知道背后有哪些人默默付出,要让孩子们看看甘肃的过去和发展。”她建议,此类展览走进校园很有必要,非常有教育意义。

  嘉峪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是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魏晋文化的富集区,常有游客慕名而来。展览期间,来自新疆、四川等地的游客参观后表示,对首次来甘肃的人,该展览能全方位展示甘肃文化、生态、农特产等,能增进对甘肃的了解。

  此次联合展由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主办,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甘肃分公司承办,嘉峪关市委宣传部、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协办。嘉峪关第2站展览结束后,还将赴张掖、金昌、武威、兰州、定西、庆阳、陇南等剩余12个市州,以及兰州新区展出,历时108天。(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平凡而闪亮 他们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4月27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颁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7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035个、全国工人先锋号1044个。  在各地推荐的奖章人选中,产业工人412名,占41.6%;其他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235名,占23.7%;科教人员215名,占21.7%;农民工167人,占16....

    时间:04-29
  • 事关全局的大事!这次主题教育这样开展

      制作:刘珂君 贾雪 韩文鋆 岳小乔...

    时间:04-29
  • 认真组织实施 创新方式方法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创新方式方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广东省委把高质量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对主题教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为增...

    时间:04-29
  • 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五周年 以法治力量捍卫英雄烈士荣光

      “英雄烈士保护法表明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法律。”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5周年集体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立法规划室主任杨合庆表示,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五年以来,捍卫英...

    时间:04-29
  • 回家真好!从苏丹撤离的中方人员用镜头记录沿途经历

      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和快速支援部队发生武装冲突,当地局势迅速恶化。连日来,中国外交部和驻苏丹及周边国家使领馆分秒必争,努力创造条件,协助在苏中国公民安全转移撤离。目前大部分在苏丹中国公民已分批、有序、安全撤离至苏丹边境港口或周边邻国。  万里归途 情深意切  当地时间28日,部分中方撤...

    时间:04-29
  • 【历史见证】记录秘密北上的“摄影师”

      1948年4月30日,“五一口号”发出后,民主人士纷纷响应,并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请,在中央的安排下积极北上进入解放区。由于这次行动严格保密,很难详细记录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幸运的是,历史选择了两个人,让他们成为这次秘密行动的“摄影师”。  75年前的一天,在李家庄的某个高处,童小鹏按下快门,于是,这个太行...

    时间:04-29
  • 中国公民,撤离苏丹!

      这几天从苏丹撤离中国公民的消息广受关注,从22日到27日将近一周的时间,我们看到已经有1300多名中国公民已经安全撤离了苏丹。相关的工作进展情况到底怎么样?在整个的撤离工作当中,相关的部门和使领馆的工作又进行得如何?一起来看。  从苏丹撤离的中国公民  4月22日,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发布了一则通...

    时间:04-29
  • 已有1300多名中国公民从苏丹安全转移 “我们背后是强大的祖国”

    在沙特吉达机场,中方工作人员为撤离同胞办理回国值机手续。本报记者 任皓宇摄在沙特吉达港,中国海军女兵护送一名撤离的儿童。新华社记者 王海洲摄  从苏丹撤离的中国同胞抵达沙特吉达港。新华社记者 王海洲摄  当地时间4月28日下午,300余名从苏丹撤离的中国公民抵达...

    时间:04-29
  • 镜观·领航|奋斗创新成就未来

      从黄土地上的村支书,到泱泱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劳动者本色,始终保持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他一直关心着劳动者,更是劳动精神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奋斗是时代不变的主题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在广东广汽研究院向职工们挥手致意。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在陕西...

    时间:04-29
  •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体现党的基本路线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

    时间:04-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