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丨代云川:世界最大高山连续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何亟需跨境合作?

2023-04-22 18:49: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重庆4月22日电 题:世界最大高山连续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何亟需跨境合作?

  ——专访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代云川

  作者 张旭

  “要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就‘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设定的生物多样性目标,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和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的生态系统服务专家最近进行的专项论证,再度吸引了业界对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跨境保护的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山连续体,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涉及8国疆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跨境合作,是国际保护生物学界关注的重点。

  为何要保护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面临哪些现状和挑战?为何亟需跨境合作?对此,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代云川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深度解析。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要加强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代云川: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位于亚洲中部,涉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国、缅甸等8国疆域,涵盖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多个高山生态系统。

  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众多独特的生态系统,包括高山草甸、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荒漠、湿地和冰川等。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报告,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拥有超过15000种特有物种。这里拥有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中的4个,全球200个关键生态区中的60个,以及330个重要鸟类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

岩羊。代云川 摄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及其邻近区域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即遗传资源、食物资源、淡水资源、营养物循环、物种进化以及气候庇护所等,超过19亿人受益于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高山兀鹫。代云川 摄

  中新社记者: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如何?面临哪些挑战?

  代云川:首先,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不仅跨越多国行政边界,也跨越不同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边界。由于不同文化、语言和宗教之间的差异,传统认识和民俗信仰直接影响到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

  例如,在一些宗教中,有一种传统的生态保护观念叫“修行与生态平衡”,即人们在修行过程中应保护自然环境,通过保护自然环境来支持自身的修行;而另一些宗教则会强调人类的支配权和掌控权,而不是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其次,作为世界登山圣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山者们也给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新挑战。由于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登山者们在垃圾处理方面的习惯和意识不同,一些登山者可能并未意识到残留垃圾会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威胁当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

  再次,该地区仍存在非法采伐、猎杀和野生动物贸易等问题,对野生动物生存构成严重威胁。虽然各国制定了不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但其制定标准和执行情况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协调和统一;加之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力等原因,这些政策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藏原羚。代云川 摄

  中新社记者: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何亟需跨境合作?

  代云川:生物多样性是全球性自然遗产,不受国界、地域的限制。生物多样性跨境保护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体现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原则。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动物庇护所和迁徙“走廊”带,由于该地区8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动物迁徙与生态廊道建设方面难以达成一致目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种扩散和基因交流。

  因此,跨境合作和国际保护机制对于保护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西藏棕熊。代云川 摄

  中新社记者: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跨境合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代云川:个人认为,在生物多样性跨境保护过程中,应大力促成关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文化和法律的趋同。

  建议构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并在此背景下,进行文化交流和对话,构建多元文化的生态伦理体系,制定共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构建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解濒技术共享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需求和利益,进而推动跨文化、跨国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法律扮演了规范和监督的角色,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政府、社区、企业等各方在生态保护上承担相应责任。

  文化则扮演了引导和支持的角色,通过传统文化、信仰、习俗等方式,引导人们重视生态环境,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制度是拉近社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一座桥梁,用文化牵引全球主流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再用法律反哺文化。这种既具传统文化根基又具现代适应性的法律对于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跨境保护极为重要。

雪豹。代云川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跨境合作中,做出了哪些努力?

  代云川:“一带一路”倡议给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跨境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积极推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开展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

  例如,中国与尼泊尔合作开展了喜马拉雅山区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项目,加强了两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中国已在该地区开展了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包括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湿地保护等。又如,中国与尼泊尔、印度等国合作开展了“喜马拉雅雪豹保护”项目,支持雪豹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推动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在该地区建设了多个清洁能源项目,如水电站、风电站等,减少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中国积极推广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举办生态文明论坛、推广生态旅游等,倡导民众爱护自然环境,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完)

  受访者简介:

  代云川,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农学博士。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地管理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资源生态与区域绿色发展研究。以第一作者在《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生态与进化》(Ecology and Evolution)、《全球生态与保护》(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生态学报》《地理科学进展》《生物多样性》等刊物上发表SCI及其核心论文20余篇;担任国际学术期刊《多样性》(Diversity)客座编辑,《生物多样性与保护》(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全球生态与保护》(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生态与进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等国际学术期刊特邀审稿人。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3雪域高原·医学影像高峰论坛拉萨举行

      中新网拉萨4月23日电 (李林)为分享创新成果和使用经验,探讨医学影像前沿技术方向,推广国内医学影像创新技术在高级临床场景与科研领域的应用优势,雪域高原·医学影像高峰论坛4月22日在拉萨举行。  本次论坛由西藏阜康医院及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区内外医学影像界约50位专家出席...

    时间:04-23
  • 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 2022年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

      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二十次。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自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开展了问卷采集、问卷复核工作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本次调查仍严格遵循“同口径、可比性”原则,继续沿用四套问卷进行全年龄段人口的调查。调查采用网络...

    时间:04-23
  • 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完成

      新华社福州4月22日电(记者王立彬、张华迎)今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在此间举办的地球日主场活动上宣布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完成。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大战略部署。自然...

    时间:04-23
  • 技术创新如何赋能媒体融合?业内:不断通过传播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南京4月21日消息(记者王晶)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突变式迭代,将给步入深水区的媒体融合转型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在这样的时代变局前,媒体人又该如何守正创新?  4月2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网络管理技术局指导的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赋能·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平行论坛在南京举行。...

    时间:04-23
  • 教育部、海南省:支持促进和规范管理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

      教育部、海南省:支持促进和规范管理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  中新网4月23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为主动灵活的教育对外开放,支持促进和规范管理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

    时间:04-23
  • 中国式现代化版权属于中国,机遇属于世界(和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胸怀天下,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和平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  “中方愿同各国一道,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和更好社会制度提供新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间:04-23
  • 有关负责人就《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暂行规定》答问

      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海南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暂行规定》答记者问  2023年3月24日,教育部、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时间:04-23
  • 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青海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加快推进盐湖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青海盐湖公司钾肥生产车间内,各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卤水经过蒸发浓缩、提纯、结晶等流程后,化为一粒粒钾肥,经过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助力农业生产。...

    时间:04-23
  • 焦点访谈:抚平生态“伤口” 不负绿水青山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从2016年开始,中国启动“山水工程”,也就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目前,已部署实施了44个山水工程项目,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约537...

    时间:04-23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感悟思想伟力 凝聚奋进力量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精心组织实施,系统谋划推进,引领广...

    时间:04-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