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技术创新如何赋能媒体融合?业内:不断通过传播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04-23 11:07:16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京4月21日消息(记者王晶)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突变式迭代,将给步入深水区的媒体融合转型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在这样的时代变局前,媒体人又该如何守正创新

  4月2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网络管理技术局指导的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赋能·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平行论坛在南京举行。嘉宾们普遍认为,一个“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时代正加速到来。机遇大于挑战,探究网络传播新技术新应用与融合发展的关系是一项重要长期课题,要通过不断的传播实践和技术创新,更好运用技术,推动传媒行业高质量发展

  网生化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是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中央网信办网络管理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越来越多介入内容生产和传播实践,给媒体融合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空间,给网络生态治理带来了新风险新挑战。他同时表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好优质数据资源,要创新内容生产,要强化人机协同,以技术赋能,拓展媒体融合发展,维护网络传播秩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本次论坛围绕“技术创新赋能媒体融合发展”“全媒体时代的技术与变革”主题邀请重量级嘉宾进行主旨演讲。新华网相关负责人分享了推进全链条全环节技术赋能媒体发展的三点思路:以先进技术赋能内容建设,打造多维立体融媒产品体系;以技术驱动拓宽发展空间,探索多元化融合发展路径;以技术创新塑造主流价值,实现正能量和大流量同频共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诗画中国》制片人、总导演田梅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谈道,以《诗画中国》为例,如果说这是一道精心烹制的文化大餐的话,诗、画、音、舞、剧、曲就是它的艺术“食材”,XR、CG、裸眼3D、全息影像等等数字技术就是高端“厨艺”,“食材”与“厨艺”的相遇,并通过电影级别的拍摄与制作方式,奉献出兼具中国精神风骨与审美旨趣的文化“盛宴”。

  田梅进一步分析,在今天这个网络传播的时代,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我们创作和传播的难度越来越大。她认为,网生化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是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未来不断向“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演进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其核心就是要进一步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顾建国在论坛现场表示,在这个背景下,技术方面未来存在着三个趋势。

  “持续升级云平台,优化融合媒体服务生态。”顾建国解释,“技术平台化”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的需求,在云平台下都转变为服务和能力,随着云平台业务的不断拓展,我们集纳和部署的能力越来越多,最终围绕云平台必将发展出丰富、健壮、充满活力的融合媒体服务生态。

  顾建国提到新视听业务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图形技术的发展和硬件水平的提高,VR、AR、MR、XR等各项技术的日益成熟,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到节目制作中,进一步提升了节目的呈现效果;结合云技术的应用,虚拟技术将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为教育、文旅、城市规划等行业提供支撑。

  他认为,未来媒体的形态将不断变化,不断向“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演进。

  此外,信息技术更深入地融入广电业务。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深刻地改变了行业的技术架构和业务流程。基于大数据的精确生产、传播、运营成为行业共识。基于人工智能的内容审核、图像增强、虚拟数字人等已有广泛应用。

  顾建国强调,重视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如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伪造”等,确保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可控”“用好”。

  媒体对技术要更有态度,促进科技向善、内容向善

  面对舆论生态和传播格局的新变化,中央从战略层面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今年已是第十年。

  “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先进技术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撑力量,人工智能技术无疑是当下先进技术的一个代表。但随着‘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的凸显,我们更加关注技术逻辑背后的价值逻辑,技术有没有立场、能不能辨是非?”展望未来,关于媒体融合发展新空间,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谭江琦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并表示,新空间需要三种“势”相结合,向三个“度”做延展,以三个“大”为支撑。

  在她看来,新空间将是“媒体优势、传播态势、受众趋势”相结合而生成的,媒体会成为社会高效连接器。不仅如此,传媒技术自身还要提高精度,赋能采编生产这个根本需求,要更好用。进而拓展“传媒+”的技术宽度,在更大领域中更有用。“媒体对技术也要更有态度,促进科技向善、内容向善。”谭江琦说。

  在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建设中,她认为,媒体要积极推动大传播,构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全媒传播体系;运用大数据,数据驱动数字化融合服务;参与大治理,促进传播体系与社会治理体系有机融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青海:阿尼玛卿冰川人工增水补冰双机作业探测预试验顺利完成

      中新网西宁4月23日电 (记者 张添福)23日,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发布消息,该省阿尼玛卿冰川人工增水补冰双机作业探测预试验已顺利完成。  日前,两架“空中国王350型”高性能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先后抵达青海省果洛州阿尼玛卿冰川上空,由青海气象部门组织实施的阿尼玛卿冰川人工增水补冰双机作业探...

    时间:04-23
  • 商务部等部门将采取多项举措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央视网消息:今天(4月23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在吹风会上表示,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是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重要一步。下一步,商务部等部门将采取多种举措,助力企业获取新订单,开拓海外市场。  一季度,商务部进行备案或者审批的各类展会达到了186个,帮助企业进行供采对接。对于...

    时间:04-23
  • 辽宁省举办高端对话交流活动 赋能科创平台及科技企业

      中新网沈阳4月23日电 (李晛)4月23日,面向辽宁省科技创新行业的“一科三高”企业及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开展的“2023辽宁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及硬科技企业培育赋能”高端对话交流活动在沈阳市举办。  本次活动由辽宁省科技厅指导、辽宁省科技创新孵化联盟支持,沈阳市科技局、和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时间:04-23
  • 2023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举办 支持科创主体创新发展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陈杭)23日,由北京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联合主办,海淀区知识产权局、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承办的2023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在京举办。  论坛上,北京市海淀区发布了2022年度知识产权白皮书,启动了2...

    时间:04-23
  • 北京冬奥会官方电影《北京2022》定档5月19日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陈杭)4月23日,由张艺谋监制、陆川执导的北京冬奥会官方电影《北京2022》发布定档预告与定档海报,将于5月19日全国公映。  自1912年起,国际奥委会要求每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制作一部记录奥运会的电影,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电影,《北京2022》将镜头对准紧张刺激赛事的幕...

    时间:04-23
  • 蔡奇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上强调 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4月23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

    时间:04-23
  • 13位学经僧人在拉萨大昭寺答辩获藏传佛教“博士”学位

      中新社拉萨4月23日电 (记者 江飞波 贡桑拉姆)2023年度藏传佛教格西拉让巴立宗答辩暨颁证仪式23日在拉萨大昭寺举行,13名考僧通过答辩,获得格西拉让巴学位。图为获得藏传佛教格西拉让巴学位的13名考僧合影。 中新社记者 李林 摄  格西,藏语意为“善知识”,格西拉让巴相当于佛学“博士”学位,是藏...

    时间:04-23
  •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举行庆祝海军成立74周年阅兵活动

      中新社大连4月23日电 (记者 杨毅)海军大连舰艇学院23日举行庆祝海军成立74周年阅兵活动,辽宁省大连市部分党政机关领导、友邻部队、地方高校、中小学和其他友好共建单位等与该院官兵一起,共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4周年。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11月22日,是...

    时间:04-23
  • 北京西城两年1300余万元扶持实体书店和阅读空间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杜燕)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发展“书香京城”建设,多措并举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强实体书店的盈利能力、创新力、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西城区出台了“书香西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度、2022年度扶持实体书店和阅读空间的金额达1300余万元。西城区现...

    时间:04-23
  • 痛心!他才46岁啊

      “爸爸在花花里睡觉  再也不会醒了”  殡仪馆内  蒋久华4岁的女儿  看着“睡着了”的爸爸  说出了这句让人心碎的话  蒋久华  一个英雄的名字  为保护战友和群众生命安全  他与嫌疑人殊死搏斗  被嫌疑人用利器刺伤  因抢救无效  蒋久华的生命  永远定格在了46岁  4...

    时间:04-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