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青藏科考:为何要在格尔木河流域建立“接地气”的综合观测站?

2023-04-16 09:40: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青海格尔木4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南缘、昆仑山北麓,距离格尔木市区约50公里的茫茫荒漠草原上,有处半人高围栏圈起来的区域布设仪器设备站点,远看很不起眼,走近却颇为醒目。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对地观测水循环与全球变化团队首席科学家贾立研究员表示,这是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一个重要野外观测站点——柴达木盆地地气相互作用格尔木河流域草地综合观测站(格尔木草地站),由中科院空天院团队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并基于观测数据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格尔木草地站,青藏科考队员维护科研设备。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4月中旬,她率领中科院空天院团队组成的第二次青藏科考“西风-季风作用区非均匀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机载通量观测”科考分队,来到这个被形象称为“接地气”的野外观测站,进行数据读取、设备维护和研究生实践教学等工作

  青藏科考为何要建立格尔木草地站?建成以来采集到多少观测数据?它如何开展地气相互作用研究?

  贾立介绍说,格尔木草地站海拔2723米,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属于典型的干旱大陆性气候,因站点所在地环境恶劣,该站为一座无人值守观测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地气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专题中地基-空基-天基立体协同观测的组成部分,承担“西风-季风作用区非均匀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机载通量观测试验研究”任务,主要观测地表辐射、水、热、碳通量以及气象要素和土壤温湿度等。

格尔木草地站,青藏科考队员采集观测数据。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西风与季风环流是控制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深刻影响青藏高原地表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不过,对这一过程研究至关重要的格尔木地区的地气相互作用地表通量观测数据此前非常匮乏,严重制约了西风-季风作用及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因此,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务实施过程中,格尔木草地站应运而生、因需而建。

  她指出,在格尔木草地站观测基础上,中科院空天院研究团队还将在该地区开展机载水-热-碳通量观测试验,获取区域尺度高时空分辨率地气相互作用资料,结合该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可为研究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水汽输送和热力传输等内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为揭示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特征及高原热力过程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从而有助于加深对中国青藏高原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区地气相互作用和大气边界层过程的认知。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员、中科院空天院副研究员郑超磊负责格尔木草地站日常仪器维护、数据接收和处理工作,他说,该站自2022年8月建成运行以来,已成功采集接收12G观测数据,包括分钟级的气象要素和地表能量收支数据,以及高频水汽和二氧化碳通量数据等。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极端干旱的格尔木地区,夏季时期草场地表和大气之间存在较强的水汽和能量交换过程,地气相互作用较为强烈,而在冬季时期更加干冷,地气相互作用相对较弱。

格尔木草地站,青藏科考分队一行进行交流。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贾立透露,为满足第二次青藏科考“地气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专题今年夏季开展大规模地基-空基-天基立体协同观测试验任务需要,中科院空天院团队在此次科考行程中,除对已建成的格尔木草地站进行维护外,还将在周边区域选址规划新建两个观测站,以形成格尔木地区不同生态梯度和干湿地表条件下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接地气”的数据支撑服务。(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西花莲共庆“三月三” 台商展示美食文化

      中新社南宁4月16日电 (记者 蒋雪林)“两岸一家亲暨广西花莲共庆‘三月三’”活动16日在广西财经学院举行。在南宁从事餐饮业的多位台商出席活动,展示台湾美食。  在桂台商、广西南宁市宇门餐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元亨表示,这样面对面的活动,可以让广西的大学生更多了解台湾文化,增进桂台两...

    时间:04-16
  • 20国专业人士昆明共推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新社昆明4月16日电 (成洁焕)第三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16日在云南昆明开幕。20国科学家、政府官员、社区代表等齐聚一堂,落实推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山地社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创新行动。  “地球50%的人依靠山区获取水、能源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然而过去30年,山区...

    时间:04-16
  • 上海成功申办到2027年国际科技传播学会双年会主办权

      中新网4月16日电 北京时间4月14日晚10点30分,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国际科技传播学会(Network for the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CST)委员大会投票决定:上海交通大学获得2027年第19届国际科技传播学会双年会主办权,这是中国首次成为PCST双年会的举办国。PCST 主席Jenni Metcal...

    时间:04-16
  • 西藏林芝开展洒水增湿作业 全力消除森林火灾隐患

      中新网林芝4月16日电 (赵健宇)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近期气温持续升高,为有效防范森林火灾发生,近日,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队米林中队在米林县一带开展洒水增湿作业。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队米林中队在米林县一带开展洒水增湿作业。 赵健宇 摄  此次行动,中队派出10名指战员,3台车辆,主要对米林县至机场一...

    时间:04-16
  • 两岸信众共祭保生大帝 携手祈福增进心灵契合

      中新网厦门4月16日电 (记者 李思源)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16日在厦门青礁慈济祖宫开幕,来自高雄、台南、金门、澎湖和马祖等地的390多名宫庙代表,厦门、漳州和泉州宫庙代表350多人和当地民众,近千人共襄盛举,祭拜保生大帝。图为青礁慈济祖宫保生大帝神尊。 李思源 摄  国台办...

    时间:04-16
  • 贵州贵安大松山墓群: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中新社贵州贵安4月16日电 (袁超)在大松山墓群考古发掘现场的临时库房内,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贵州贵安大松山墓群考古项目领队周必素16日向记者介绍,贵安大松山墓群的挖掘与研究是多单位协作,多学科结合的项目,其包括了古DNA、体质人类学、工艺美术、历史学、民族学等研究方向。  贵安新区...

    时间:04-16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甘肃:在乡村振兴中做好农业发展“大文章”

      新华社兰州4月16日电 题:甘肃:在乡村振兴中做好农业发展“大文章”  新华社记者王朋、崔嘉琪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

    时间:04-16
  • 四次出舱!神舟十五号乘组刷新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央视网消息: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进行了神舟十五号乘组第四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航天员费俊龙打开出舱舱门,成功出舱。  之后,航天员张陆也顺利出舱。出舱任务期间,航天员邓清明在舱内进行支持工作...

    时间:04-16
  • 福建“反邪教警示教育进乡村”系列活动福州福清启动

      中新网福州4月16日电 (郑江洛 陈宇航)16日,福建省暨福州市“反邪教警示教育进乡村”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福州福清举行,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增强广大群众识邪防邪拒邪反邪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助力乡村振兴,6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和现场活动。福建省暨福州市“反邪教警...

    时间:04-16
  • 广西发现植物新种“卵药蜘蛛抱蛋”

      中新网南宁4月16日电(农正权)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16日介绍,广西植物研究所刘演科研团队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一种蜘蛛抱蛋属植物,经最终确定,该植物为尚未被描述的新物种,命名为“卵药蜘蛛抱蛋”。图为卵药蜘蛛抱蛋花。 黄俞淞 摄  据介绍,2009年,广西植物研究所刘演科研团队...

    时间:04-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