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甘肃:在乡村振兴中做好农业发展“大文章”

2023-04-16 20:26:2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4月16日电 题:甘肃:在乡村振兴中做好农业发展“大文章”

  新华社记者王朋、崔嘉琪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走进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100多座温室大棚正值丰收,大樱桃娇艳欲滴、令人垂涎。“每个大棚预计收入超过15万元。”兰州市红古区红古村村民李伟说,去年以来,企业将温室大棚承包给了村民,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助农销售。他承包了两座,眼下大樱桃供不应求。

  这是4月11日拍摄的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循环产业园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朋 摄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我们正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国人大代表、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告诉记者,全国两会后,她深入公司在甘肃省内各地建设运营的种羊场、食用菌生产车间、温室大棚,探索如何发挥企业技术、管理、销售等优势和当地农户有效对接。

  “今年,企业将在种羊繁育、生态休闲观光、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探索。”尹建敏说,近半个月,企业先是借助兰州和南京的城际文化交流活动,将高原有机大樱桃、东乡贡羊等企业特色农产品推介至南京;继而在位于兰州市红古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举办了大樱桃采摘节,首次将休闲观光与特色农产品销售结合。两次尝试,均取得不错效果。

  甘肃地形地貌、气候类型多样,孕育了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甘肃今年将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等方式,不断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定西马铃薯、陇西黄芪、岷县当归、静宁苹果……以前用来寄托乡愁的“土疙瘩”,正在成为叫得响、卖得旺的“香饽饽”。

  “特色农产品叫得响、卖得旺,离不开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忠明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通过种业振兴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甘肃大有可为。”马忠明说,河西走廊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年制种面积占全国超过50%;定西市不仅是我国商品马铃薯的主产区,也是国内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之一,年产脱毒种薯超过200万吨,年产马铃薯原原种14亿粒,还出口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尼加拉瓜等国。

  3月2日,在定西市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马铃薯脱毒苗切段繁育。新华社记者张智敏 摄

  全国两会后,马忠明和研究团队先后到河西走廊等地,探索种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力方向。“良种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核心。”马忠明说,今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将着重推广“陇单9号”“陇单10号”等玉米新品种、“陇薯9号”“陇薯10号”等马铃薯品种和部分小杂粮品种。目前“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比重已超过一半。

  2月28日,村民在定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移栽马铃薯脱毒种苗。新华社记者王朋 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眼下正是马铃薯、制种玉米的播种期。记者在甘肃中部的陇西县、安定区等地了解到,今年,农机租赁等行业发展势头正盛。

  在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唐家堡村,村民王刚从村里的农机合作社租赁了一台马铃薯种植机。“根据不同生产环节,每亩农机租赁费用30元至200元不等,非常划算。”王刚说,关键是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他打算今年在种植20亩马铃薯的基础上,再流转一些耕地种植马铃薯。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甘肃着力以农业机械化为抓手,助力农机租赁、土地托管等新业态的发展。”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处长刘文武说,今年,甘肃将持续推动科研单位和农机企业联合攻关,加快适应小地块和坡度15度以上地块、适宜中药材等特色作物的专门农机具研发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组建村级农机服务队,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装备支撑。

  记者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甘肃今年还将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倍增行动、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开发等方式,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乡村振兴中做好农业发展“大文章”。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运抵发射场 将执行天舟六号任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执行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日前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执行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已于4月13日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将与先期已运抵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一起开展发射场区总装...

    时间:04-17
  • 神舟十五号乘组刷新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进行了神舟十五号乘组第四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航天员费俊龙打开出舱舱门,成功出舱。  之后,航天员张陆也顺利出舱。出舱任务期间,航天员邓清明在舱内进行支持工作。在完成舱外工作后,...

    时间:04-17
  • 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超1.4亿亩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超1.4亿亩,各地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  目前,全国春播完成意向面积的15.1%,进度同比快0.6个百分点。分作物看,早稻育秧基本完成,播栽近六成;薯类已播过三成,春小麦过四成,春玉米过一成,春大豆近一成。  同时,夏...

    时间:04-17
  • 云遇中国 “水陆空” 科技助力春耕春播

      央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 大型农械开垦千里沃野,轻巧农机解放双手,高端人才扎根基层……各地正在科技的助攻下,确保耕作效益稳步提高,将文人笔下的“桃花源”变成现实。与其梦里问津,不如亲手建设!  4月11日,央广网“云遇中国·千里追耕”联动直播走进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时间:04-17
  • 去年全国耕地净增加约130万亩

      去年全国耕地净增加约130万亩(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晓晴)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9.14亿亩(12760.1万公顷),较2021年底净增加约130万亩。  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相关部门从严管控耕地,特别是严控永久基本农田转为非...

    时间:04-17
  • 五个一百:折射欣欣向荣的中国

      编辑:郑芳芳  设计制作:刘梦甜、臧颖...

    时间:04-17
  • 外交部领事司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苏丹

      中新网4月17日电 据外交部领事司官方微信消息,4月15日,苏丹首都喀土穆及多地爆发武装部队间冲突,喀土穆国际机场航班中断,当地安全形势严峻。外交部立即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指导驻苏丹使馆全力保护在苏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驻苏丹使馆向在苏中国公民发出安全提示,联系在苏中资机构,核实中方人员机构...

    时间:04-17
  • 习言道|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始终还要有危机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

    时间:04-17
  • 人民网评:五个一百,点点星火汇聚中国发展正能量

      波澜壮阔的时代值得记录,团结奋进的征程值得点赞。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五个一百”评选活动持续举办了7年,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  “五个一百”讴歌伟大时代。2022年是梦想接...

    时间:04-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