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贵州贵安大松山墓群: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2023-04-16 20:26: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贵州贵安4月16日电 (袁超)在大松山墓群考古发掘现场的临时库房内,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贵州贵安大松山墓群考古项目领队周必素16日向记者介绍,贵安大松山墓群的挖掘与研究是多单位协作,多学科结合的项目,其包括了古DNA、体质人类学、工艺美术、历史学、民族学等研究方向。

  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其发掘,是配合贵州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而开展的田野考古工作。贵州贵安大松山墓群近日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截至2023年1月,已发掘面积135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192座,出土金、银、铜、铁、锡、陶、瓷、漆木、玻璃、玉石……各类文物4000余(套)。文物类别涵盖金、银、铜、铁、锡、陶、瓷、漆木、玻璃、玉石等,其中还有金挂饰、银梳背、铜条脱、贴金铜盘、铜印章、锡鱼、铜铃、串珠、项饰、银梵文种子字等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珍品,以及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宝石和玻璃珠,以及南朝陈太货六铢等。

  “墓葬都是平民墓,却包含了众多精美的饰品,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群有一定经济实力,且爱美。”周必素介绍说,该墓群出土文物从金、银、铜,铁、锡,到漆木、玉石、玻璃、纺织品等几乎无所不包,几乎涵盖了这一时期从生活、商贸、信仰到丧葬等多方面的情景,展现出这一时期黔中地区的生产、生活的社会变迁与历史的进步,对贵州的史学研究有着难以评估的重大价值。

  大松山墓群年代从两晋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时期,跨越1400余年,其地理位置处在西南地区的多族群聚居地区,在考古挖掘的现场发现,墓葬里除了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以外,没有一件兵器。周必素坦言,考古团队通过深入分析认为,1400余年的时间里,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较为稳定、和谐的。

  据周必素介绍,在两晋南朝时期,中央对边疆地区实行郡县制管理,宋代实行羁縻制,元、明时期则是土司制。虽然该区域跨越了不同制度的管理阶段,但从大松山墓群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情况可以体现中央对该区域进行郡县制、羁縻土司制度的有效管理,为中国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进程与中华民族的整体进程一致提供了佐证,并见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大松山墓群发展脉络清晰,表现出从小聚集家族墓地到公共大墓地的巨大转变。大松山墓群是贵州已发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墓地,首次完整建立起黔中地区两晋至明代墓葬发展序列。(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 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中央财政日前下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统筹支持春耕生产,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此次补贴对象为实际种粮者,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开展粮食耕种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个人和组织,确保补...

    时间:04-17
  • 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运抵发射场 将执行天舟六号任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执行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日前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执行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已于4月13日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将与先期已运抵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一起开展发射场区总装...

    时间:04-17
  • 神舟十五号乘组刷新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进行了神舟十五号乘组第四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航天员费俊龙打开出舱舱门,成功出舱。  之后,航天员张陆也顺利出舱。出舱任务期间,航天员邓清明在舱内进行支持工作。在完成舱外工作后,...

    时间:04-17
  • 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超1.4亿亩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超1.4亿亩,各地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  目前,全国春播完成意向面积的15.1%,进度同比快0.6个百分点。分作物看,早稻育秧基本完成,播栽近六成;薯类已播过三成,春小麦过四成,春玉米过一成,春大豆近一成。  同时,夏...

    时间:04-17
  • 云遇中国 “水陆空” 科技助力春耕春播

      央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 大型农械开垦千里沃野,轻巧农机解放双手,高端人才扎根基层……各地正在科技的助攻下,确保耕作效益稳步提高,将文人笔下的“桃花源”变成现实。与其梦里问津,不如亲手建设!  4月11日,央广网“云遇中国·千里追耕”联动直播走进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时间:04-17
  • 去年全国耕地净增加约130万亩

      去年全国耕地净增加约130万亩(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晓晴)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9.14亿亩(12760.1万公顷),较2021年底净增加约130万亩。  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相关部门从严管控耕地,特别是严控永久基本农田转为非...

    时间:04-17
  • 五个一百:折射欣欣向荣的中国

      编辑:郑芳芳  设计制作:刘梦甜、臧颖...

    时间:04-17
  • 外交部领事司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苏丹

      中新网4月17日电 据外交部领事司官方微信消息,4月15日,苏丹首都喀土穆及多地爆发武装部队间冲突,喀土穆国际机场航班中断,当地安全形势严峻。外交部立即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指导驻苏丹使馆全力保护在苏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驻苏丹使馆向在苏中国公民发出安全提示,联系在苏中资机构,核实中方人员机构...

    时间:04-17
  • 习言道|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始终还要有危机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

    时间:04-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