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时政新闻眼丨习主席访俄第一天,这些重要信息值得关注

2023-03-21 14:31:5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3月20日下午,习近平主席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2013年3月他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9次访问俄罗斯。

  习主席为何把今年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访选择在了俄罗斯?访俄第一天,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要信息?《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01

  热烈隆重的迎宾仪式

  当地时间下午1时许,习近平主席乘专机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等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

△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即将落地莫斯科。(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在机场迎接习近平主席。(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俄方在机场举行隆重迎宾仪式。军乐团奏中俄两国国歌。习主席检阅俄罗斯三军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

△迎宾仪式开始前,三军仪仗队已就位。(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郭鸿拍摄)

  这是本月10日习主席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展开的首次海外访问,也是今年以来的首访。

  10年前,习近平首次当选国家主席后,俄罗斯正是他访问的首个国家。从2013年3月到2019年6月,习主席先后8次到访俄罗斯。

△迎宾仪式现场的军乐团。(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访俄之际,习主席在《俄罗斯报》和俄新社网站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这样形容这段珍贵的友好交往:每次都乘兴而来,满载而归,同普京总统一道开启了中俄关系新篇章。

△迎宾仪式现场的红毯。(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02

  刚刚抵达后的元首会见

  当天下午,刚刚抵达莫斯科的习近平主席应约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普京总统。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1号楼。(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这是2013年以来,两国元首在双边和国际场合的第41次会晤。这是全球外交舞台上罕见的交往纪录。

  2021年12月,习主席在同普京总统举行视频会晤时说:“很高兴在岁末之际同你举行今年第二次视频会晤,这也是2013年以来我们的第37次会晤。”加上去年2月北京冬奥之约、9月上合撒马尔罕峰会两次线下会晤和去年底的视频会晤,习主席与普京在此次见面之前,已经有40次会晤。

△莫斯科街头,“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的欢迎标语。(总台央视记者覃思拍摄)

  其实,早在习主席2013年担任国家主席之前,他与普京就曾有过见面。

  习主席访俄前夕,普京总统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就回忆起了这段往事:“我和习近平同志相识是在2010年3月,当时他率领中方高级代表团访问莫斯科。我们的首次会晤十分务实,却又坦诚友好。这种交流风格我本人很中意。”

△习近平主席抵达莫斯科当天,沿途的欢迎人群。(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在当天的会见中,两国元首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

  03

  清晰的历史逻辑 强大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这次会见中强调,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

  在访俄之际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主席就曾指出,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和强大的内生动力。

  如何理解“清晰的历史逻辑”?

  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普京总统在人民日报署名文章中也表示,“两国是由数百年的睦邻与合作的传统相连在一起的”。

  过去10年来,中俄坚持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树立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典范。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关键在于找到了国与国正确相处之道。

△3月20日下午,中外记者前往克里姆林宫拍摄中俄两国元首会见。(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在这次会见中,习主席说,把中俄关系巩固好、发展好,是中方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抉择。中方同俄方加强战略协作的大方向坚定不移。

△会见开始前,现场的摄影记者。(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如何理解“强大的内生动力”?

  2020年年底同普京总统通电话时,习主席就曾表示,中俄关系具有强大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不受国际风云变幻影响,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干扰。

△中俄两国元首在这里会见。(总台央视记者韩锐拍摄)

  有一组对比数据,说明了内生动力之强大。

  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882亿美元。2022年,这一数值突破1900亿美元。中国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普京总统在署名文章中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曾同习近平主席设定将贸易额提高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将于今年实现,而不是2024年。”

  习主席在此访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为两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双方各自发展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他强调,双方要加强统筹规划,聚焦两国各自发展振兴事业,开拓新思路,创造新机遇,增添新动力。

  04

  一以贯之的和平理性声音

  中俄两国元首对乌克兰危机将进行怎样的沟通,是国际社会对习近平主席此次访俄的关注焦点之一。

△莫斯科红场。(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事实上,中俄两国元首在多次会晤、通话时对此都重点谈及。冲突发生第二天,习主席在同普京总统通电话时就明确表态,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重申了习主席此前提出的“四个共同”“四个应该”和“三点思考”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了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中方的主张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发表演讲,提出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在这次会见中,习主席指出,在乌克兰问题上,和平、理性的声音在不断积聚,大多数国家都支持缓和紧张局势,主张劝和促谈,反对火上浇油。历史上看,冲突最后都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

  他强调,不久前,中方专门发表了立场文件,呼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单边制裁。我们认为,越是困难重重,越要为和平留下空间;越是矛盾尖锐,越不能放弃对话努力。中方愿继续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

  普京总统表示,俄方赞赏中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一贯秉持公正、客观、平衡立场,主持公平正义。俄方认真研究了中方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的立场文件,对和谈持开放态度,欢迎中方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3月,莫斯科河畔的日与夜。(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韩锐拍摄)

  在当天的会见中,两国元首表示,期待明天再次会谈,规划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蓝图。

  习近平主席在访俄之际的署名文章中说,此次访俄“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这三个美好冀望,如何在春日里落地生根,《时政新闻眼》持续为你关注。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研究指:冻土区成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区”、加剧变暖“驱动机”

      中新网西宁3月21日电 (记者 张添福)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陈哲所在团队最新研究显示,多年冻土区不但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同时也使该区域成为加剧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机”。  现有研究表明,以泛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为代表的多年冻土区面积,约...

    时间:03-21
  • 第127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勤务启航

      中新网昆明3月21日电 (记者 胡远航)云南省公安厅21日发布消息称,当日,2023年中老缅泰联合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暨第127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勤务启航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景哈码头举行,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图为启航仪式现场。 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启动仪...

    时间:03-21
  • 弘扬张圣君文化 两岸青年共植樟台青年林

      中新网福州3月21日电 (彭莉芳)两岸50多名青年代表2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盘谷乡,共同种下象征海峡两岸友谊的200棵美国紫薇树苗,为张圣君故里再增一片新绿。  在当日“樟台青年林”植树活动现场,两岸青年挥锹挖坑、扶正树身,培土夯实,提水灌溉,通力协作,干劲十足。  盘谷乡政府团委负责人侯建钊...

    时间:03-21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拔节”有声

      新华社天津3月21日电 题: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拔节”有声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郭方达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锚定“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目标,“天津制造”脚步铿锵。  ...

    时间:03-21
  • 外交部: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政治操弄溯源问题 给世界人民一个交代

      3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就美国总统拜登已将“新冠病毒起源法案”签署成法进行提问。  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美国有关法案涉华内容严重歪曲事实,炮制虚假信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炒作实验室泄漏论,对中国进行抹黑攻击。中方对此强烈不...

    时间:03-21
  • 台湾累计确诊16例猴痘病例 猴痘疫苗开放预约

      中新社台北3月21日电 台湾当局卫生福利部门“疾病管制署”21日表示,截至当日,台湾累计确诊16例猴痘病例,其中10例为本土病例。同日,由该部门统筹规划的猴痘疫苗接种意愿登记平台开放预约,最快可于22日施打疫苗。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目前16例猴痘病例均为男性,年龄介于20多岁至50...

    时间:03-21
  • 共建美好社区 京台两地连线探讨生活垃圾治理

      中新社北京3月21日电 (陈建新)2023年京台社区生活垃圾治理交流会21日在北京和高雄同步举办。两地城市管理负责人、专家学者、社区民众等200余位嘉宾,聚焦生活垃圾治理话题,以视频连线方式进行交流探讨。图为交流会现场。 北京市石景山区台办 供图  北京市台办副主任李劲松致辞表示,社区的停车...

    时间:03-21
  • 提质升级,保持中国外贸传统出口优势(开放谈)

      去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31.8%,光伏产品增长67.8%,锂电池增长86.7%。以电、光、锂这“新三样”为代表,中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正成为出口新增长点,这无疑让人备受鼓舞。但也会引发好奇:传统出口产业表现怎么样?在国际竞争激烈、产业转型升级方兴未艾...

    时间:03-21
  • 东西问|刘典: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何深刻影响?

      中新社北京3月21日电 题: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何深刻影响?  作者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数字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专家  近年来,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数字化转型加速,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同时,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数字经济的“稳定器”作用愈加凸显,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

    时间:03-21
  • 东西问·镇馆之宝丨叶宝平:一件棉袍何以见证千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3月20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三),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中新社乌鲁木齐3月21日电 题:一件棉袍何以见...

    时间:03-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