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寻味中华】“过海”佛跳墙:台式年菜“明星”

2023-02-16 12:28: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电 题:“过海”佛跳墙:台式年菜“明星”

  中新社记者 李晗雪

  位于台北市中山区一条巷弄内的“明福台菜海产”,窄窄门店仅容下六张饭桌,招牌满是古早味,乍看很普通,实际却是“大隐于市”的台北米其林一星餐厅。众多食客甘为明福的招牌菜“一品佛跳墙”大排长龙或提前数月预约。

  “我们1997年开始推出佛跳墙。当初,有客人来用餐,建议我们试做,因此做了研发,后来成为口碑相传的招牌。”明福餐厅工作人员潘女士向中新社记者介绍,佛跳墙食材丰富、讲究,聚餐时有这道菜,可谓“心灵跟味觉的满足”,这或许就是其深得台湾食客欢心的奥秘。

  佛跳墙,隆重奢华的闽菜之王,在台湾同样是年夜饭与宴席上的明星菜品,如今还融合成“台式佛跳墙”,在各种菜系的饭店都有贩售。

  佛跳墙在台湾缘何流行?闽台两地的佛跳墙又有何不同?

  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佛跳墙起源于清代福州官员设宴的官府菜;其传入台湾,与当地官绅家庭应酬时聘请福州厨师来台有关。后来,此菜又流入台湾高档餐馆。

  不过,佛跳墙在台湾真正流行要再晚些,但却“一触即发”。台湾美食作家陈静宜认为,20世纪70年代,台湾普通百姓对佛跳墙还比较陌生,70年代末还有报纸介绍,佛跳墙是名菜,但名字有点“怪”。那时,也只有主营福州菜的餐馆才会烹制此菜,并且只有在正式宴席上才会出现。

  约在1997年,台北一家饭店推出了冷冻预制佛跳墙,使这道名菜得以端上平常百姓的饭桌。鲜美而充满富足感的佛跳墙很快俘获台湾民众的味蕾,从那时起,众多饭店、商超开始研制预制佛跳墙,作为年菜推出。

  佛跳墙“过海”后,用于炖制高汤的鸡鸭、猪脚、鲍鱼、干贝等食材大体不变,但一些微妙变化悄然出现,最显著的是台式汤头加入了笋干与芋头等台湾特产。

  为比较闽台佛跳墙的口味差异,陈静宜曾特地探店福州“中华老字号”聚春园等饭店。她形容,福州版本的汤头清爽却缭绕着浑厚余香,台版汤头因为有芋头更为浓稠。大陆佛跳墙讲究“香”,所谓“开坛不香,佛不跳墙”,上桌时未必将所有配料都盛入坛,重在让食客鉴赏香气的馥郁。台式佛跳墙则讲究料丰量满,要“眼见为凭”,从亲民的排骨酥、猪脚、栗子到珍贵的海参、鲍鱼,通通入坛上桌,人们吃起来饱足感满满。

  对饱足感的依恋,使得佛跳墙在台湾越发流行。商家们推陈出新,提供别具一格的新品种,如纯素佛跳墙、自助式佛跳墙。还有店家在罐子上下功夫,推出与饮料、玩具等流行品牌合作的联名款,让这道名菜也时髦了起来。

  但无论外观如何改变,陈静宜认为,提到佛跳墙,台湾民众便会想到一家人围坐、分食一盅炖品的场景。醇厚、富足、丰美、团圆,佛跳墙能成为两岸共享的年节主菜,也不足为奇了。(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政策放宽为何有些年轻人不愿生孩子?专家解析原因

      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阚枫)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育龄妇女规模减少,初婚初育年龄推迟,生育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国出生人口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近61年来中国首次人...

    时间:02-16
  • 专家: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提升或稳定

      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阚枫)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未来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趋势,而应对“少子老龄化”,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的提升或稳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

    时间:02-16
  • 东西问丨常健:为什么发展人权必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电 题:为什么发展人权必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专访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  中新社记者 曾静宁  近年来,全球治理面临的诸多重大挑战,如新冠疫情、军备竞赛、核武控制、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暖、环境问题、金融危机、全球贫困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都与...

    时间:02-16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16日召开会议,听取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3年多来,我国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

    时间:02-16
  • “世界人口第一”将易主,专家:不必太在意人口排名

      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阚枫)预测称印度将在今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对此,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不必过分在意人口数量排名,中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  联合国早些时候发布预测称,印度人口数量...

    时间:02-16
  • 东西问·释典丨姚中秋:中国为何始终坚持亲仁善邻,拒绝以邻为壑?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电 题:中国为何始终坚持亲仁善邻,拒绝以邻为壑?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姚中秋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作为一种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对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有重要意义。在与周边各国相处过程中,中国形成了...

    时间:02-16
  • 【中国焦点面对面】中国如何找到新的人口机遇?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电 题:中国如何找到新的人口机遇?  ——专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阚枫  今年春节前夕,一组有关中国人口的统计数据引发舆论热议:截至2022年末,中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近61年来中国首次人口负增长。  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

    时间:02-16
  • 沈阳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文明交通行动

      中新网沈阳2月16日电 (李晛)据沈阳市政府新闻办2月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消息,为助力“缓堵保畅”,2023年沈阳将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做好交通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实施公路建设项目20项,加速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市12个地区309条背街小巷,进行微更新改造,创建50条市政设施维护精品示范路……  中共...

    时间:02-16
  • 秦刚在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成立仪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2023年2月16日,外交部长秦刚在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成立仪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秦刚祝贺国际调解院进入实质创建新阶段,表示国际调解院将是世界上首个专门以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国际法律组织,是践行《联合国宪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重要实践,也是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全球法治公共...

    时间:02-16
  • 俄外长呼吁外媒调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细节 中方回应

      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 (张素 谢雁冰)针对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呼吁外媒调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细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对这一爆炸事件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并追究有关责任十分必要。  有记者提问,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昨天(15日)呼吁外国媒体调查美国记者赫什关...

    时间:0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