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释典丨姚中秋:中国为何始终坚持亲仁善邻,拒绝以邻为壑?

2023-02-16 19:1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电 题:中国为何始终坚持亲仁善邻,拒绝以邻为壑?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姚中秋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作为一种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对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有重要意义。在与周边各国相处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亲仁善邻的处世之道。

  这一处世之道穿越时光历久弥新。中共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到亲仁善邻,指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中新社“东西问”栏目近日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姚中秋,解读在国际局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上升、局部冲突不断的背景下,中国为何始终坚持亲仁善邻,拒绝以邻为壑,这样的坚持有何世界性意义。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对待他者展现德性和智慧,中国人“非常早熟”

  中新社记者:中国人为何早在千年前就强调亲仁善邻的重要性?亲仁善邻如何参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

  姚中秋:亲仁善邻是中国人很早就总结出来的处理与他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以仁为本,以善为体。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六年》,“亲仁”的意思是亲近于仁者,也可以说是亲近于仁这个美德本身。孔子也说过“泛爱众而亲仁”。仁有两个意思:敬人、爱人。用敬人、爱人的美德对待邻国就是“善邻”,也即善待邻者,与邻为善。孔子同样说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在处理对待他者的德性和智慧方面,中国人确实早熟,尧舜时期就形成了“协和万邦”“柔远能迩”的观念。

  相反,自古以来西方的主流观念是,民族之间、邦国之间天然是敌对的。中西之间的观念差异或许可以溯源于生产方式的差异:在文明、也就是国家诞生之初,中国发展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形成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农业型国家,人民通过生产活动解决生计问题,政府则把保障人民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作为首要职能,这是一种“厚生主义”国家。西方文明诞生于西亚、环地中海地区,农业条件不算好,农区与牧区交错,且需要进行远距离贸易。牧人群体为了生存,倾向于进行劫掠、征服,西方历史上几乎所有城邦、帝国都是通过征服的方式建立的,人们很自然地把民族之间、城邦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视为敌对的。

    故宫藏英国产铜镀金仙鹤驮亭式表。视觉中国 供图

  国家不是孤立的,亲仁善邻的长远收益最大

  中新社记者:亲仁善邻处世之道与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之间有何内在关联?历史上,亲仁善邻对于促进民族融合、国与国之间的相处发挥了何种作用?这种历史经验对今天有无启示?

  姚中秋:亲仁善邻成就了中国的大与久,这是中国政治文明的显著特色。在整个欧亚大陆上,中国在大多数时期都是规模最大的国家,力量也是最为强大的,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历代王朝把生产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与周边族群、国家和平相处。在与这些族群、国家交往的时候,遵循“厚往而薄来”的原则。由此也确实维持了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生产得到发展,文化得到积累,成就了中国文明的可大可久。

  在这个过程中,周边很多族群逐渐被吸引、融入中国的政治—文明共同体。中国越来越大,但并不是通过征服的方式;中国文明辐射周边国家,同样是这些国家主动前来学习的结果。总体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比较友善,中国帮助带动了这些国家的发展

2010年,日本订制“遣唐使”船。杨振华 摄

  这样的历史经验对当今世界有很大启示价值。每个国家都不是孤立的,国家有大有小,如何相处?中国历史给出了答案:亲仁善邻的长远收益最大。尽可能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善关系,可以减少冲突,实现共同发展。相反,西方历史上的征服性帝国无不灰飞烟灭。这说明,即便对于自身,强制、劫掠、征服也只能得益于一时,终究无益于长期发展,更不要说本身就是极不道德的。

  中新社记者:中国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亲仁善邻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契合点,又怎样体现在中国对外交往中?

  姚中秋: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除民族隔阂,实现所有人的普遍、全面发展,作为通往实现这个长远目标的第一步,就应该消灭民族、国家间的敌视和掠夺性行为,实现共同发展,这就是亲仁善邻。

  马列主义与中国思想是高度相契的。也因此,环顾今日世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真正做到了亲仁善邻,它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体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体现在处理邻国关系的“亲、诚、惠、容”理念上,尤其是具体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中。

2022年11月,第四届“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中国北海站)在广西北海开赛,来自中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16支船队参赛。毕建东 摄

  中方这些原则、倡议的本质都是亲仁,国家不分大小,中国均予以尊重,并以成人之美的心态对待。如何成人之美?那就是共同发展生产力。我认为,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了传统亲仁善邻智慧,将其落实在各民族、国家的共同发展上,用共同发展来解决当今世界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这可以为“天下一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邻为壑行径是世界动荡混乱的重要根源

  中新社记者:我们注意到当今世界出现一些以邻为壑的现象,有的国家在做决策时只顾本国或者己方阵营利益,不愿兼顾考虑其他国家利益。对此您怎么看?

  姚中秋:历史社会学有一个重要的命题,战争制造国家;西方现代国家就是通过彼此的战争逐渐建立起来。比如西方学者霍布斯就认为,国与国之间永远处在战争状态。西方国家在过去两百年间居于支配地位,可以从世界秩序中获得垄断利益,所以愿意维护秩序——这其实同样是以邻为壑,只不过比较隐蔽。

  近些年来,西方的垄断权逐渐被打破,以邻为壑就变成公开的、赤裸裸的。比如美国不仅对中国充满敌意,对其盟友也毫不客气。唯一超级大国的以邻为壑行径,就是当今世界动荡、混乱的重要根源。

  信奉亲仁善邻原则、拒绝以邻为壑的中国,是这个动荡世界的压舱石。中国通过各种努力,与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这是一个以发展为中心的世界体系。越来越多的国家从中国的坚守和努力中看到希望,参与到新秩序的构建中。

2022年12月,由中国担任主席国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余瑞冬 摄

  中新社记者:有评论认为,“亲仁善邻”原则超越狭隘民族世界观,为世界化解纠纷提供了启迪,您如何看待其世界性意义?

  姚中秋:中华民族复兴,带动百年未有大变局,但这不是西方有些政客、学者所想象的霸权更替,而是一次民族、国家间相处的价值、原则的革命。

  西方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价值、原则是野蛮的,其本质就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所总结的“强权即真理”。中国坚持亲仁善邻,给这个世界指明了一个新方向,提供了一条新道路,那就是各民族、各国家求同存异,扩大合作,通过持续改善各国人民的生活,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南京和平论坛在中山陵音乐台开幕。泱波 摄

  中华传统文化中传承至今的执政智慧认为,所谓仁政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治。但如何让全世界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这就不能进行掠夺,而需要推进共同发展。为此,就要维护各民族、各国间的和平秩序。因此,我认为新时代借鉴和弘扬亲仁善邻原则的关键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当然,在强权国家还没有接受这一原则的时候,必须与之进行坚决斗争,这不仅是捍卫中国利益之所需,也是为世界开辟新道路的一个环节。(完)

  受访者简介:

  姚中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目前主要研究经学、历史政治学、现代世界政治体系理论。出版西方法政译著十余种、中国经史研究著作多种。最新出版著作《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可大可久:中国政治文明史》。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2025年全市污水处理率将达98%

      本市发布治污、供水两个“三年行动方案” 当场次降雨小于33毫米时中心城区“污水不入河”  2025年全市污水处理率将达98%   昨日,北京市水务局就《北京市全面打赢城乡水环境治理歼灭战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7月-2025年12月)》以及《北京市推进供水高质量发展三年...

    时间:02-17
  • 中共代表团访问科威特并举行中共二十大精神宣介会

      新华社科威特城2月16日电(记者尹炣)应科威特外交部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助理朱锐率中共代表团于2月15日至16日访问科威特。其间,代表团面向科各界举办“中国新征程、世界新机遇”中共二十大精神宣介会,并会见科外交部副大臣曼苏尔等。  科方表示,中共二十大是...

    时间:02-17
  • 外交部回应美国会通过涉华决议案:坚决反对

    2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在美领土上使用高空气球决议案”提问。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美国国会有关决议案无视基本事实,纯属政治操弄和恶意炒作,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我们强烈敦促美国国会尊重事实,尊重国际法精神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立即停止对华污蔑抹黑的错误做法,停...

    时间:02-17
  • 外交部:中国不是北约臆想出来的系统性挑战

    2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昨天在北约防长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国防长对北约防御规划的新指南达成了共识,新指南涉及了来自中国的挑战,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发言人指出,我们多次指出北约所谓的新战略概念文件,罔顾事实,颠倒黑白,顽固坚持对华系统性挑战的错误定...

    时间:02-17
  • 外交部:有些媒体真不关心北溪管道事件爆炸真相吗

    2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昨天呼吁外国媒体调查美国记者赫什关于北溪管道爆炸调查报告的细节。请问对此有何评论?汪文斌表示,北溪天然气管线是重大的跨国基础设施,其爆炸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全球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也引发国际社会对重大跨国基础设施安全的...

    时间:02-16
  • 中方赞赏俄外长关于对于中俄关系所做的积极评价

    2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俄罗斯外长关于俄中关系的言论提问。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赞赏拉夫罗夫外长关于对于中俄关系所做的积极评价,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两国政治互信持续深化,战略协作密切有效,各领域合作扎实推进,共同致力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

    时间:02-16
  • 外交部:敦促美方停止滥施单边制裁

    2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2月14日,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网站发布联合国专家声明称,美国对伊朗的单边制裁已导致伊朗的地中海贫血症患者无法获得进口药物,出现更多并发症和死亡。从国际法角度看,美国对伊朗的单边制裁及其域外实施的合法性值得怀疑,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对此,发言人汪文斌表示,长期以...

    时间:02-16
  • 民航局:我国已经恢复与58个国家间的客运定期航班

    记者从民航局今天(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新航季,国内客运市场将持续保持较快恢复态势,航班量有望恢复并超过疫情前水平,国际航班量有望进一步增加。民航局自1月8日起受理中外航空公司本航季恢复航班申请和新航季的增班申请,从2月6日至12日实际执行的航班情况来看,我国已经恢复与58个国家间的客运定期航班,98家中...

    时间:02-16
  • 山西运城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考古成果公布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对外公布运城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考古成果,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以丰富的夏商冶铜遗存闻名于世。2022年7月—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在遗址夏商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东部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丰富的史前及夏商...

    时间:02-16
  • 中国代表就中国参加《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履约审议会议介绍情况

      新华社日内瓦2月16日电(记者聂晓阳)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大使16日就中国参加《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履约审议会议向媒体介绍有关情况。  陈旭大使表示,《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是国际人权宪章之一,也是联合国核心国际人权公约之一。中国于2...

    时间:0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