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新华述评:打有把握之仗,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我国三年抗疫实践系列述评之三

2023-01-14 16:33: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打有把握之仗,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我国三年抗疫实践系列述评之三

  新华社记者

  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超过21万张,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类重点解热镇痛药日产能超2亿片,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治疗发热、咳嗽等新冠症状的药品达600余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的供给和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着力做好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工作

  三年来,我们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以灵活的防控策略、充分的部署准备打有把握之仗,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年艰苦卓绝赢得三个宝贵“窗口期”

  2023年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实施“乙类乙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对医疗卫生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为打赢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重要遵循。

  这三年,我们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最大程度赢得抗疫主动。我国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

  这三年,我们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不断调整应对策略,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二十条”“新十条”优化防控措施……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能力持续提升、方法不断优化,为新冠病毒致病力、毒性持续下降之后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空间。

  经过艰苦卓绝的三年,我们赢得三个宝贵的“窗口期”:新冠病毒变异株毒性持续下降的窗口期,药物研发、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的窗口期,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窗口期。

  三年考验,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疫情防控机制更加健全。正式设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各级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提速,发热门诊建设、区域精准防控、肉菜市场保供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平战结合”,各地应急防控能力全面提升。

  实践证明,我们最大程度保护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定不移探索出了疫情防控的“中国方案”。

  提升救治能力、扩充医疗资源,为打赢生命健康保卫战奠定基础

  近日,64岁的裴大爷因新冠病毒感染重症被北京协和医院收入病房。既往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还植入了心脏支架,裴大爷的身体状况令家人揪心。

  经过吸氧、抗感染、雾化等对症治疗后,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护下,裴大爷症状逐渐好转,顺利出院。

  2022年12月中旬以来,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急诊数量激增。从急诊到ICU,医护人员昼夜奋战,咬紧牙关坚守阵地。

  当前,医疗救治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全国各地也正全力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国疫情防控三年来一以贯之的理念。

  回首2020年,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湖北展开“生命救援”。不放弃每一个患者,集中精锐医疗资源和救治力量进行重症救治,武汉患者总体治愈率达到94%,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接近70%。

  三年来,我国在不断增强医疗救治能力的同时,努力提高平战结合的防疫能力,为不断优化防控措施持续作出准备。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特别是ICU总量不足。三年来,医疗系统加大重症救治资源储备,努力补齐短板。

  截至2022年底,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21.6万张,可转换ICU床位13.5万张;全国共有血液透析单元17.5万个,无创呼吸机9.8万台……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说,多地正进一步扩容和改造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增加二级医疗机构的重症资源,重点拓展三级医院的重症医疗资源。

  与病毒较量三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医务人员在实战中积累了更多经验,树立起更强大的信心。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年来,我国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强化重症救治方面的中西医结合机制,建立完善“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形成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方案。

  随着防控措施调整优化,一系列医疗救治措施接连落地——

  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作用,为患者提供分层分级的医疗救治服务;增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将方舱医院、体育馆、核酸采样点改造成临时发热诊疗点;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平台作用为患者提供开具治疗处方、送药上门、心理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

  疫苗和药物研发不停步,着力保证群众用药需求

  应急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莫诺拉韦胶囊进口注册;通过快速审评通道,批准布洛芬混悬液等12个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上市;批准又一款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2022年岁末,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部署,是各地区各部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缩影。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如何保证医疗机构的用药?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说:“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3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动态准备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相关中药、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数的15%至20%动态准备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

  这段时间,面对短时增加的医药等物资需求,保障供应至关重要,加大力度增产扩产是关键。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类重点解热镇痛药日产能现已达到2.02亿片;抗原检测试剂日产能扩产到1.1亿人份;N95口罩日产能超过1.9亿只……最近公布的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保障情况相关数据,反映了各地各部门全力保障医疗物资供应的努力。

  筑牢防疫“生命线”,充实抗疫“粮草库”。5个新冠疫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实行中西医结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全民疫苗接种规模不断扩大。

  接种疫苗是构筑免疫屏障的关键举措。2020年,我国疫苗企业“五条技术路线”齐发,原本在国际疫苗市场上的“无名之辈”,成为疫情阻击战的“排头兵”。目前,我国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0%。

  三年来,我国首个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获上市注册申请、首个国产口服小分子药物增加治疗新冠肺炎适应症,批准相关治疗药物进口注册。批准上市的5个新冠病毒疫苗中,有3个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

  治疗药物是防疫的关键。2021年,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注册申请。2022年,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

  三年来,我国不仅提高抗新冠病毒药物生产和供给,还不断扩大负压救护车、呼吸机、医用防护服等救治设备及物资生产。

  2023年1月,随着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目录内治疗发热、咳嗽等新冠症状的药品已达600余种。国家医保局表示,未来将有更多新药好药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山东潍坊回应“县委书记被实名举报”:已展开调查

      中新网1月15日电 1月14日,据潍坊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针对雷丁汽车集团创始人实名举报潍坊市昌乐县委主要负责人一事,山东省已成立省市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驻昌乐县调查核实有关情况,依法依规处理。...

    时间:01-15
  • 携手同心 共克时艰——中国为国际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携手同心 共克时艰——中国为国际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新华社记者陈芳、徐鹏航、田晓航  面对新冠疫情,国际合作始终是我国不变的选择。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处置100多起国内聚集性疫情,也为国际抗疫作出重要贡献,用切实的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

    时间:01-15
  • 马耳他新任驻华大使:期待马中合作更加全面深入

      新华社瓦莱塔1月14日电(记者陈文仙)马耳他新任驻中国大使约翰·巴苏蒂尔在赴任前夕表示,他将在马中良好双边关系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期待双方合作更加全面和深入。  巴苏蒂尔目前担任马耳他外交部全球事务司长。来华赴任前夕,巴苏蒂尔在马首都瓦莱塔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马中关...

    时间:01-15
  • 2023年促高质量发展,中央部委这样发力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2023年促高质量发展,中央部委这样发力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围绕这一重点任务,中央各部委谋新策、出实招。“新华视点”记者从中央部委近期召开的工作会议及相关...

    时间:01-15
  • 中国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与世卫总干事谭德塞通电话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14日消息,当天,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通电话,主要就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交换意见,副主任曹雪涛陪同参加。  马晓伟表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护中国人民生...

    时间:01-14
  • 中国地震局:2023年将全面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地震局1月14日以视频形式在北京举行2023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明确提出2023年五大重点工作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加快构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新格局,全面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  当天会议上,中国地震局局长闵宜仁作工作报告,并具体部署2023年五方面重点工作任务。...

    时间:01-14
  • 新增的“环境资源界”政协委员们如何履职?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杜燕)2023年中国省级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今年,许多省份的政协会议在界别设置上有了一个新变化——增设了“环境资源界”或“资源环境界”。那么,新增界别的委员们在关心什么问题?今后将如何履职?  14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翻开新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名单,760名...

    时间:01-14
  •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通电话

      2023年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通电话,主要就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交换意见,曹雪涛副主任陪同参加。  马晓伟表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

    时间:01-14
  • 东西问丨短评:疫情歧视和偏见几时休?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疫情歧视和偏见几时休?  作者 崔白露  近期,中国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对此,多数国家持欢迎和理解态度。但少数国家罔顾科学事实,针对中国游客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将疫情问题政治化,给全球团结抗疫蒙上阴影。...

    时间:01-14
  • 中国大科学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增强器全线贯通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获悉,该所承担建设的大科学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最新取得一项重大进展——随着HEPS增强器最后一段波纹管1月13日下午封接完成实现合龙,增强器全线贯通。HEPS真空连接现场。 中科院高能所 供图  H...

    时间:01-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