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丨短评:疫情歧视和偏见几时休?

2023-01-14 20:46: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疫情歧视和偏见几时休?

  作者 崔白露

  近期,中国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对此,多数国家持欢迎和理解态度。但少数国家罔顾科学事实,针对中国游客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将疫情问题政治化,给全球团结抗疫蒙上阴影。而给出的理由颇为牵强,或称缺乏信息,或忧新型毒株,但在事实面前经不起推敲。

资料图:机组人员和旅客正在过检。长沙机场 供图

  首先,中国是否及时与世界分享疫情信息?据统计,中国调整防疫措施后,已在近一个月内同世界卫生组织开展4次技术交流会议,向各国通报最新情况,并持续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相关数据与其他国家取自中国旅客的基因组数据一致。疫情三年,中国依法、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与世卫组织开展的技术交流多达60余次。可见,少数国家所谓“缺乏信息”并不属实。

  其次,中国公民会否给他国带来疫情冲击?答案是否定的。当前中国本土流行的优势毒株奥密克戎BA.5.2和BF.7谱系,早在2022年5月和8月已作为主要毒株席卷全球大部分国家,此时再特殊对待这两个亚分支已无必要。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表示,中国流行的毒株早已出现,不会对当前欧洲疫情造成大的影响;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也称,2022年最后4周,中国入境新加坡的确诊病例不到新总输入病例的5%,远低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占比。

  目前,全球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超650种,其中在美国流行的最新亚分支XBB.1.5,仅一周时间就使其本土感染比例从约30%飙升至43%,成为美国主导毒株,并在欧洲等地迅速传播。面对全球新威胁,全力应对新变异毒株,才是各国当务之急。

  再次,对于是否存在对华歧视性做法问题,个别国家辩称,对中国旅客落地检测核酸等措施并无歧视,是“依照科学和客观的证据”。但病毒无国界,若真担心输入型病例,应对所有入境旅客一视同仁,或对新变异毒株流行的区域采取适当措施。只针对一国公民的做法,不仅无法阻止病毒传播,反而会加剧散播歧视和偏见。

民众在出入境接待大厅签证证件引导台前进行咨询。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许多人开始担忧,这种歧视性的防疫措施或引发西方社会针对亚裔的新一轮种族主义危机。美国一名亚裔作家在《纽约时报》发文指出,美国中国公民的旅行限制,实际上是在重弹亚洲人是“病态另类”的老调,让美国亚裔再次成为种族主义者针对的“替罪羊”。

  一直以来,少数国家的政客和媒体将疫情政治化、武器化,把病毒作为实施政治操弄的“利刃”,关心疫情为虚,攻击中国为实。当中国调整政策,这些曾极力要求中国“放开”的国家,立刻采行“双标”。如某些国外专家和媒体对中国表现忧心忡忡,却对暴发XBB.1.5的美国宽容大度,称不必对美实施旅行限制;反复提及中国疫情数据,却无视美国政府自2022年10月不再每日公布官方数据、多国早已停止发布感染统计的现实。

  三年来,中国与新冠病毒持续斗争,顶住一次次疫情冲击,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全球抗疫合作的中坚力量,为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创造积极条件。近期,中国因时因势调整政策,多家国际机构看好今年中国经济并将增长预期调高至5%以上,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等周边国家期盼中国游客到访,对人员往来持欢迎态度。多数国家都客观、积极地看待中国,并为双方交流创造条件。

  无论是应对疫情反复,还是复苏全球经济,离不开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应多一些尊重科学,少政治操弄,多一些客观公正,少歧视偏见,多一些团结互助,少以邻为壑,作出符合科学事实和公众利益的选择。(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青网评:“五个一百”,微光如炬成星河

      团结奋进新征程,同心奋斗创伟业。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全新升级、重装出发,于近日正式启动,以正能量引领亿万流量,用主旋律奏响奋进乐章。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是中央...

    时间:01-15
  • “五个一百”:期待与每一个你相遇

      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启动以来,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广泛征集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涌现的网络正能量文字、图片、音视频、专题专栏和主题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网友们的关注支...

    时间:01-15
  • 河南检方五年对74名原厅级干部提起公诉

      中新网郑州1月15日电(记者 刘鹏)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段文龙14日在郑州表示,2018年以来的五年间,河南检察机关依法对王文海、李自民、于东辉等74名原厅级干部提起公诉。  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当日开幕,段文龙在向大会做工作报告时说,五年来,河南检察机关坚持扛牢反腐败斗争检察责任,完善监检...

    时间:01-15
  • 物流保通保畅:民航保障航班量环比增长2.4%

      最新的数据显示,1月14日,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运输货物1051.6万吨,环比下降1.39%;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501.97万辆,环比下降14.45%;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573.5万吨,环比下降16.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8.4万标箱,环比下降12.3%;民航保障航班13886班,环比增长2.4%;邮政快递揽收量约2.72亿件,投递量约3...

    时间:01-15
  • 海防小岛书写精武佳绩

      1月10日,记者跟随东部战区陆军某旅的物资补给船,来到海防前哨一个郁郁葱葱的小岛——青屿。  青屿,面积仅0.06平方公里。该旅“海岛钢四连”,就驻守在这个“弹丸小岛”上。  从码头到连部一路全是陡坡和台阶,没走一半,记者已气喘吁吁。连长杜杰辉说,在岛上,基本找不到一片平坦的开阔地。  来之前,...

    时间:01-15
  • 天天学习|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天天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有了长足发展,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提升。我...

    时间:01-15
  • 河南省人大代表贾艳梅:打造非遗文化专业示范村 让乡村非遗文化走出去

      中新网郑州1月15日电 (杨大勇)如何增强非遗文化传承?如何让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河南省人大代表贾艳梅14日在河南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创造更好的非遗生存环境,结合当地非遗文化实际,在每个县精准打造一个非遗文化专业示范村。  贾艳梅出生在“花木兰”故里河南省虞城县,她自幼喜爱剪纸艺术...

    时间:01-15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精心守护好文化遗产

      ◆ 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

    时间:01-15
  • 中国探月航天太空兔命名“兔星星”

    原标题:大展宏“兔”逐梦星辰!中国探月航天太空兔命名“兔星星”1月14日,在北京颐堤港的“中国探月太空兔”展陈活动现场,中国探月航天IP形象太空兔正式对外公布了名称。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大家一直亲切地称呼其为“太空兔”,在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中国探月航天太空兔终于有了自己正式的中英文名称,中文名:“兔星星”;英文名:...

    时间:01-15
  • 深度关注 | 揭开违规借贷隐形衣

    四川省乐至县纪委监委紧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民间借贷新形式、新动向,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专项整治,严查以贷谋私、违规借贷等问题。图为近日,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查阅相关问题资料。刘施邑摄湖南省湘潭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傅国平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通报指其“以借贷收息等隐蔽方式收受贿...

    时间:01-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