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创业者

2023-01-06 21:26: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创业,从来都是少有人走的路。”2022年年底,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的创始人这样对我说。这句话看似没超出常识,但我在采访几十位青年创业者后,却对“常识”产生了不同想法。

  提到创业,很多人第一感觉是各种意义上的“难”。202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在职青年和大学生进行的“青年创业认知与态度”的调查显示:一些青年创业“有想法没行动”的首要原因是“没有足够资金支持”。起步不易,坚持不易,圆满地走到最后更不易。可当我带着“创业很难”的预期,与各领域青年创业者交流时,似乎故事有了不一样的模样。

  HICOOL2022全球创业大赛二等奖获奖者刘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和创始团队在2020年年中离开“大厂”。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很冒险的决定。而在刘尧眼中,他们在行业里已有丰富的积累,团队不是在打无准备之仗。他们瞄准了隐私计算领域,随着相关政策文件出台,他们认为2020年就是入局的最好时机。

  从芯片产业跨界到商业航天领域的青年创业者姚颂,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后来公司被收购,29岁的他开启了第二次创业。谈及此时与彼时的不同,姚颂说自己有了更多经验和资源,也不再是单纯追求技术理想,对创业有了更成熟的认知。这一次,他希望自己的事业能更多地回馈国家和社会。

  还有很多类型的创业者,向大众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梦想。比如,青年创业者解修胜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热心将自己得到的创业扶持渠道推荐给更多同路人;医生陶勇将自己治病救人的梦想变成了创业项目,在商业之外,他希望产学研结合的成果能惠及更多视障患者。也有人带着纯粹的热爱,将创业变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两位前辈曾用两句话影响了我的人生。其中一位谈及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理解时说,要“在当下的境况里寻找最优解”。另一位是我的同行,他说“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我们不能无视生命里那些无力的时刻,但关怀始终存在。

  在上述年轻人的创业道路上,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保护始终存在。各地的人才政策,以及资金、渠道、培训与推广上的“大礼包”,各种专业竞赛,都在为创业青年提供更好的环境,让他们扎下根,和各地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我在采访中接触到的很多人都是创业者群体里的佼佼者,这视角可能天然带着“幸存者偏差”,而且他们也不愿向外界过多展示自己的困难。但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的确传到了我这样的旁观者身上。

  当我经过路旁热气腾腾的早餐店,点开助农直播间,看到正在“激情”带货的新农人,看到“一带一路”沿线建设者用青春和汗水跨越山海,或许我们可以在更深层的意义上理解创业。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但我们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奋斗者,亦是努力把握自己人生的创业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助力青年就业是政府、社会持之以恒的努力方向。从本质上看,创业也是一种就业途径。不管处在哪一条赛道上,年轻人以“创业”的劲头拼一把,就没有迈不过的坎儿、闯不过的关。

  有高峰,有低谷,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怀着一份坚忍的期待,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我们无法回避前行道路上的荆棘,但在花开的那一刻,我们就会明白自己一路走来的意义。

  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乙类乙管”后新冠治疗医保怎么报销?四部门明确

      中新网1月7日电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消息,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日前发出《关于实施 “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  《通知》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所有收治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

    时间:01-07
  • 国家卫健委:刻不容缓做好医疗资源准备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昨天(6日)举行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包括30多位大使、临时代办在内的130多个国家的驻华高级外交官出席。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在吹风会上介绍,三年来,病毒频繁变异,疫情态势不断变化,防控策略不断调整,但中国抗疫的理念没有变,那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国家卫...

    时间:01-07
  • 退役军人事务部:2022年为退役军人提供岗位超480万个

      记者昨天(6日)从退役军人事务部了解到,2022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全国共组织1.7万场招聘活动,为退役军人提供岗位超480万个。  2022年,在为退役军人提供岗位超480万个的同时,退役军人事务部还引导42万名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情暖老兵”关爱行动,为91万名困难退役军人建档立卡,进行...

    时间:01-07
  • 2022年度相册,献给平凡而努力的你们

    2022的册页已然翻过铁路人又度过了忙碌的一年那些闪亮、感动、难忘的时刻在一声声快门之间被永久定格这些平凡者的不凡足迹记录了他们不懈努力的姿态追光沿着万里铁道他们一直在追光的路上一年四季,步履不停眼中有光,心间明亮京哈线秦沈段,施工人员在星空下进行接触网换装作业。黎明破晓时分,大同西供电段的职工正在...

    时间:01-07
  • 向农业强国进发——专访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岁末年初,专访部长。连续三年,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给总台央视记者写下了这样三组关键词:  2021年:粮食,种子、耕地  2022年:粮食  2023年:农业强国  三组关键词之间有何关联?唐仁健说,一脉相承,内在逻辑关系非常明确。  “农业强国是纲领性的,提纲挈领。首要任务是全方位夯实粮食...

    时间:01-07
  • 北京发热门诊接诊量逐渐回落

      本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朱竞若、潘俊强)当前,北京市疫情呈现趋稳态势,发热门诊接诊量从去年12月15日最高峰7.3万人次,逐渐回落到1月4日1.2万人次。首都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今天发布《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总方案》及监测预警、重点人群社区健康服务、农村地区防...

    时间:01-07
  • 2023,中非合作将迸发新活力(环球热点)

      2023年,是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洲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10年间,中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提质升级,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新的一年,虽然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但中非共同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发展战略对接,全面深化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惠及更多...

    时间:01-07
  • “土专家”征服干散货码头“珠穆朗玛峰”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干散货码头,蓝天碧海、白云红矿,机械作业的行云流水中,勾勒着一幅“红火画卷”。  目之所及,满载矿石的皮带流程来回穿梭运转,鳞次栉比的码头设备自主操作,将货物不断接卸。不同于传统印象中工人劳累、环境脏乱的干散货码头,这里空无一人、作业高效洁净。  这便是全国首个...

    时间:01-07
  • 科学家研究发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与紫外线辐射强度有关

      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造成了约81%的海洋物种和89%的陆地物种灭绝。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全球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及海洋酸化可能是引起这次大灭绝事件的主要诱因,但对于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还有很多争论。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国外科研团队合作,通...

    时间:01-07
  • 我国科学家揭示衰老新机制

      本报北京1月7日凌晨电(记者齐芳)人为什么会衰老?目前尚没有正确答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曲静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课题组合作发现,这或许与人类基因组中古病毒的“复活”有关。  这一成果于北京时间1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在线发表。  刘光慧解...

    时间:01-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