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如何看?

2023-01-06 21:35:2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题: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如何看?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吴雨

  在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数月后,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5日对外宣布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将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与新建住房价格走势挂钩。这一政策调整如何看?又将对购房者带来哪些影响?

  部分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或迎来调整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日发布通知称,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各城市政府可于每季度末月,以上季度末月至本季度第二个月为评估期,对当地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对于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地方政府按照因城施策原则,可自主决定自下一个季度起,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按照通知要求,2022年9月至11月是机制发布以来的首个评估期,地方政府可在2022年12月末根据当地新建住房价格走势,自主调整自2023年1月起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业内人士称,鉴于政策刚刚公布,实际执行可能会有时滞。不过,金融管理部门已给予地方政府调整权限,各城市政府可于近期随时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情况调整首季度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购房者何时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取决于各地政府何时落地政策、实施调整。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一线城市同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势趋缓。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我国各地区之间房地产市场差异大,市场分化明显。各地政府要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落实好政策,更好地支持刚性住房需求。

  对前期政策进一步延续和深化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曾于2022年9月29日发布通知,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当时,不少符合条件的城市将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进行了下调。

  专家介绍,同样是给予地方政府调整权限,同样是以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走势为判断基础,此次发布的政策明显是此前阶段性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政策的延续,但更是一种深化。

  从“2022年底前”阶段性放宽,到这次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与新建住房价格走势挂钩、动态调整已成为一个长期机制被固定下来,这将是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长效机制的重要一步。

  动态评估将引导动态调整。根据通知,一旦后续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上涨,自下一个季度起,已经下调或取消利率下限的城市,要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此举有利于因城施策,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及时、灵活地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对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进行适时调整;同时,能够增强市场的预判,降低不确定性。

  释放支持刚需信号提振信心

  此次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发布的通知明确,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这意味着,只有首套房购房者有望享受到政策红利,支持刚性住房需求的政策信号明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51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去年11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出台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措施,其中明确提出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支持各地在全国政策基础上,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当地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今年,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压力依然较大,迫切需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提振市场信心。日前召开的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今年将落实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在“房住不炒”政策基调不变的背景下,重点鼓励刚需,遏制投机炒房,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旨在引导各地调整首套房贷利率政策,而非房贷利率本身,房贷如何定价仍需购房者和银行双方协商确定。业内专家预期,在多部门政策协同发力下,部分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有望延续此前水平或进一步下调。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退役军人事务部:2022年为退役军人提供岗位超480万个

      记者昨天(6日)从退役军人事务部了解到,2022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全国共组织1.7万场招聘活动,为退役军人提供岗位超480万个。  2022年,在为退役军人提供岗位超480万个的同时,退役军人事务部还引导42万名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情暖老兵”关爱行动,为91万名困难退役军人建档立卡,进行...

    时间:01-07
  • 2022年度相册,献给平凡而努力的你们

    2022的册页已然翻过铁路人又度过了忙碌的一年那些闪亮、感动、难忘的时刻在一声声快门之间被永久定格这些平凡者的不凡足迹记录了他们不懈努力的姿态追光沿着万里铁道他们一直在追光的路上一年四季,步履不停眼中有光,心间明亮京哈线秦沈段,施工人员在星空下进行接触网换装作业。黎明破晓时分,大同西供电段的职工正在...

    时间:01-07
  • 向农业强国进发——专访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岁末年初,专访部长。连续三年,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给总台央视记者写下了这样三组关键词:  2021年:粮食,种子、耕地  2022年:粮食  2023年:农业强国  三组关键词之间有何关联?唐仁健说,一脉相承,内在逻辑关系非常明确。  “农业强国是纲领性的,提纲挈领。首要任务是全方位夯实粮食...

    时间:01-07
  • 北京发热门诊接诊量逐渐回落

      本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朱竞若、潘俊强)当前,北京市疫情呈现趋稳态势,发热门诊接诊量从去年12月15日最高峰7.3万人次,逐渐回落到1月4日1.2万人次。首都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今天发布《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总方案》及监测预警、重点人群社区健康服务、农村地区防...

    时间:01-07
  • 2023,中非合作将迸发新活力(环球热点)

      2023年,是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洲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10年间,中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提质升级,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新的一年,虽然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但中非共同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发展战略对接,全面深化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惠及更多...

    时间:01-07
  • “土专家”征服干散货码头“珠穆朗玛峰”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干散货码头,蓝天碧海、白云红矿,机械作业的行云流水中,勾勒着一幅“红火画卷”。  目之所及,满载矿石的皮带流程来回穿梭运转,鳞次栉比的码头设备自主操作,将货物不断接卸。不同于传统印象中工人劳累、环境脏乱的干散货码头,这里空无一人、作业高效洁净。  这便是全国首个...

    时间:01-07
  • 科学家研究发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与紫外线辐射强度有关

      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造成了约81%的海洋物种和89%的陆地物种灭绝。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全球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及海洋酸化可能是引起这次大灭绝事件的主要诱因,但对于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还有很多争论。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国外科研团队合作,通...

    时间:01-07
  • 我国科学家揭示衰老新机制

      本报北京1月7日凌晨电(记者齐芳)人为什么会衰老?目前尚没有正确答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曲静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课题组合作发现,这或许与人类基因组中古病毒的“复活”有关。  这一成果于北京时间1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在线发表。  刘光慧解...

    时间:01-07
  • “人造太阳”基础物理研究取得系列新成果

      本报合肥1月7日凌晨电(记者常河)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AST团队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的基础物理研究成果。1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了该团队在高能量约束先进模式等离子体运行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实现高性...

    时间:01-07
  • 民政部推动养老机构就医用药优先保障

      本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任欢从民政部获悉,为推动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就医用药优先保障,民政系统成立部省市县四级工作专班,开展“日调度”,全面推动落实。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1月3日,通过协调工信部调拨和地方自行协调解决,全国累计为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解决解热镇痛药85.7万盒、止咳药73.5万...

    时间:01-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