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全球农业粮食体系亟待转型

2023-11-10 03:31:48

来源:工人日报

  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农业粮食体系造成了巨大隐性成本,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全球农业粮食体系亟待转型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全球农业粮食体系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隐性成本。报告敦促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积极促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以应对气候危机、贫困、不平等和粮食不安全等问题。

  一

  在最新发布的这份《2023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中,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154个国家的农业粮食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前的农业粮食体系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隐性成本,每年高达10万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7.177元),相当于全球GDP的近10%。

  报告称,农业粮食体系的隐性成本对低收入国家影响最为严重,规模可达相关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中等收入国家受到的影响不及12%,高收入国家则低于8%。在低收入国家,与贫困和食物不足相关的隐性成本规模最为显著。

  与这份报告相呼应,联合国多个机构不久前联合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估计有6.91亿至7.83亿人面临饥饿,比2019年增加1.22亿人,其中西亚、加勒比地区和非洲的饥饿状况正在加剧。报告警告说,到2030年,全球预计有近6亿人长期食物不足,非洲形势尤为严峻。

  此外,据联合国估计,全球生产的几乎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损失或浪费,近30亿人负担不起健康饮食。新冠疫情加剧了国家间与地区之间结构性和系统性的贫富差距,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有进一步落后的风险。

  世界粮食计划署中东、北非和东欧地区主任弗莱舍此前警告,“全球正面临现代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

  二

  当前,全球农业粮食体系受到极端气候、地缘冲突、经济衰退、化肥短缺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灾害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报告,过去30年里,各类灾害给农牧业生产带来的损失约为3.8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年损失1230亿美元,占全球每年农业总产值的5%。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一些农业主产区遭遇灾害天气,农作物生产受到影响。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当前全球粮食危机的另一主要症结在于全球粮食分配不均衡,粮食资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存在巨大落差。

  过去几十年,全球近80%的谷物生产集中在十几个国家。这种粮食出口国相对集中、进口国则比较分散的供需格局,使得国际粮食市场极易受到疫情、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加大了粮食的不安全程度。

  去年以来,受地缘冲突影响,乌克兰、俄罗斯等“世界粮仓”的动荡打破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脆弱平衡,俄乌两国粮食生产和出口受到阻碍,加剧了全球粮食供应链堵塞。此外,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生产资料的化肥出口,也受到这场冲突的持续影响。

  在多重因素持续影响下,连接全球粮食生产与需求的供应链屡屡中断;再加上新冠疫情期间及其后美欧多国货币“放水”,使得全球通胀高企,共同造成全球粮食价格一路飙升,许多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遭遇愈发严重的粮食危机。

  三

  “全球粮食体系‘已崩溃’,弱势群体付出了代价,必须改变粮食生产和消费方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不久前发出警告。

  古特雷斯列举了三个关键的行动领域:首先是对可持续粮食体系进行大规模投资,他呼吁各国政府响应联合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刺激计划,每年至少投入5000亿美元,为所有有需要的国家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其次,各国政府和企业展开合作,保持食品市场开放,消除贸易壁垒和出口限制;第三,减少粮食体系碳足迹。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强调,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迫在眉睫。各方应努力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和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

  他表示,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努力涉及农业、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贸易和营养等多个部门,各国要加大协调力度,使治理流程和政策连贯协同,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合力。

  科技创新对于加速全球农业与粮食体系转型非常重要,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科技创新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采取了设立首席科学家作为该组织的核心领导层,建立首个创新办公室,通过首个科学与创新战略、举办科学创新论坛等一系列行动。同时,利用生物技术支持育种技术创新,保护气候韧性作物和当地作物的多样性,力争使科学技术与创新发挥更重要作用。(梁凡)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黎以临时边界发生交火

      当地时间11月11日,根据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报道,黎巴嫩和以色列临时边界当天发生交火。  黎巴嫩真主党发表声明称,当天真主党袭击了黎以临时边界以方一侧的以军部队,打击了临时边界东段多个以军军事目标。  报道称,黎方一侧的多个村镇遭到以军炮击。(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次晓宁)...

    时间:11-12
  • 俄罗斯一列货运列车19节车厢脱轨

      中新社莫斯科11月11日电 俄罗斯莫斯科铁路局11日发布消息表示,一列货运列车19节车厢在莫斯科东南部的梁赞州脱轨。  莫斯科铁路局在社交平台发文说,据初步信息,当地时间11日7时12分,因铁路交通运营遭“外部无关人员非法干预”,导致一列货运列车19节车厢在位于梁赞州的两个车站区间脱轨。火车司机没有受伤,其助手受轻伤,但无...

    时间:11-11
  • 中东面面观丨首届沙特-非洲峰会在利雅得召开 地区国家迈出团结自强新步伐

      当地时间11月10日,来自50多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别代表齐聚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首届沙特-非洲峰会。这次为期一天的会议旨在加强沙特与非洲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全威胁,并通过促进贸易、经济和投资机会,扩大共同利益、实现稳定发展。  沙特-非洲峰会召开 投资大...

    时间:11-11
  • 日本吐噶喇群岛附近海域发生4.2级地震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11日报道,当地时间当天22时02分左右,日本鹿儿岛县吐噶喇群岛附近海域发生4.2级地震,最大震感为震度4,震源深度20公里。(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刘茁野)...

    时间:11-11
  • 瓦努阿图附近海域发生5.5级地震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量,当地时间11月11日晚(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2时35分),瓦努阿图附近海域(南纬17.9度, 东经168.115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冯朗舒)...

    时间:11-11
  • 伊朗总统时隔11年访问沙特 出席峰会讨论加沙局势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电 综合消息:当地时间11日,伊朗总统莱希抵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出席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讨论加沙局势。这也是伊朗总统自2012年以来首次访问沙特。  沙特外交部11日发表声明称,将于当天在利雅得举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  据沙特媒体“阿拉伯新闻网(Arab News)...

    时间:11-11
  • “兰亭——中国工笔画展览”在莫斯科举行

      中新社莫斯科11月11日电 (记者 田冰)“兰亭——中国工笔画展览”10日晚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此次活动由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莫斯科工笔画爱好者俱乐部共同举办,展出50位工笔画家(含3位中国老师)近年来精心创作的绘画、扇面等百余幅作品,活动期间并举办3场大师班活动。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湛表现形式之一,...

    时间:11-11
  • 伊朗总统抵达沙特 为2012年来首次

      中新网11月11日电 据法新社消息,当地时间11日,伊朗总统莱希抵达沙特阿拉伯,他将出席在利雅得举行的伊斯兰合作组织(OIC)峰会,届时将就巴以问题和加沙地带的危机展开讨论。资料图:伊朗总统莱希。  据沙特《阿拉伯新闻报》此前报道,莱希此行是自2012年以来,伊朗总统首次访问沙特阿拉伯。...

    时间:11-11
  • “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智慧和力量”

      “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智慧和力量”  ——访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教授哈桑·达贾  人民网迪拜11月11日电 (记者管克江)“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正走在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上。”近日,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教授哈桑·达贾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十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

    时间:11-11
  • 澳大利亚总理时隔七年再访华,澳专家:别再透过“滤镜”看中国

      导读  日前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标志着近年来濒临破裂的中澳关系出现了显著改善。澳大利亚的对华态度长期受安全关切和经济利益两大矛盾因素左右。本届澳大利亚政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长期以来澳方肆意指责中国的敌对做法,但偏见并未完全消失,加之美澳共同推高贸易壁垒令中澳关系暗藏风险。澳大利亚应从现实出...

    时间:11-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