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只战?止战?俄乌这一年,困境与反思

2023-02-24 16:0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4日电 (甘甜 何路曼)2月的风裹挟着阵阵硝烟和尘土,冷冷地刮过乌克兰的黑土地,烽火仍未息。

  站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周年的节点回望,这场“21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全球的经济复苏、地缘政治格局等诸多方面。

  历经一年的拉锯,战场状况如何?局势转折点何时到来?破局之路又在何方?中新网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做客演播室,展开深入解读。

中新网特邀张弘、李海东对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周年展开深入解读。中新网 李太源 摄

  僵持:战场之艰

  这一年,从俄军围攻到乌军反攻,战场形势历经多次震荡和变化。

  “对于俄乌双方来说,总体态势仍然是一种僵持。”张弘分析称,目前,俄乌在军事上形成了“北、中、南”三个战线。

  北线——巴赫穆特

  张弘表示,在顿巴斯的巴赫穆特地区,是“俄军属于攻,乌军属于守”的态势。俄方的瓦格纳集团和特种战部队围绕乌格列达尔、索莱达尔一线进行攻防。而乌军的守,则十分艰难,“甚至有说法是,乌方可能在近期弃守巴赫穆特。”

  中线——扎波罗热

  近段时间以来,俄乌围绕扎波罗热市以及扎波罗热核电站,进行了一系列军事上的拉锯。

  南线——赫尔松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21日表示,自己没有观看俄总统普京的国情咨文——因为赫尔松当时正遭袭击。

  “现在看来,似乎在中线和南线,俄乌军事上处于一种僵持状态。”张弘说,“但是,随着俄乌即将开展春季攻势,冲突可能会向更加激烈、更加残酷的方向发展。”

资料图: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而随之而来的,是和谈前景越来越渺茫,双方谈判的立场、前提相距甚远,“还看不到和平解决俄乌局势的希望”。

  “我觉得只有双方打不动了,或者说有一方失败,才可能达成妥协。”张弘说。

  李海东认为,俄乌经过一年的拉锯战,目前来看都有些“后劲不足”,但是都想获胜。这意味着,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双方会在战场上加倍投入努力。

  他指出,“现在看来,很难判断转折点何时会出现。在战略层面,美国对乌支持及美俄之间尖锐的冲突,意味着战场未来走势还会恶化。”

  激荡:战略之变

  这一年,乌克兰危机不断外溢,地缘政治走向被改变、大国关系更加复杂、能源格局不断重塑、全球经济遭到冲击。

  而随着危机持续,全球面临核战争以及大国直接碰撞的风险。

  张弘指出,北约已明确表示要将快速反应部队增至30万以上;俄罗斯则在部署高超音速导弹、“波塞冬”核鱼雷等,“这种大国竞争使得全球安全环境大大地恶化了。”

  此外,在张弘看来,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也颇为明显——欧洲转向中东、北非和美国采购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则将石油出口转向了亚太地区,俄欧之间已经实现了“能源脱钩”。

资料图:“北溪-1”天然气管道。

  另一方面,从被踢出SWIFT,到俄石油产品遭西方“限价”,在应对乌克兰危机的过程中,俄罗斯也没有了任何可退却的空间。李海东指出,“俄罗斯在冷战后,一直试图寻求在欧洲的安全保障,而美国一以贯之地忽视俄方诉求。”

  他表示,当欧洲和西方的大门关闭之后,为了谋求自身发展,俄罗斯的视野无疑会在西方之外,以实现自身大国地位的诉求和相关利益的扩张。因此,俄罗斯面临非常大的一种战略选择——走向“非西方”的道路。

  那么,俄罗斯是否在进行一种战略转向?又是如何应对外部挑战?

  张弘认为,一是加强自身军备;

  第二,将对外经济合作的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和南方;

  第三,在外交上加强与非西方国家的联络。“我们看到(俄外长)拉夫罗夫在最近访问非洲,包括(俄)在苏丹设立军事基地。这都说明,俄罗斯在反制西方的外交围堵、军事挤压和经济制裁。”

  拱火:西方之“手”

  这一年,美西方持续出手,“拱火递刀”,加剧局势动荡。

  李海东表示,“乌克兰危机一爆发,美西方就利用危机进行全球政治、安全、经济秩序再塑造,树立起了一个联盟架构,把那些他们认定的跟美西方价值观、经济战略诉求不一致的国家全部排除在外。”

  张弘进一步分析说,西方联盟的这种“去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美国急于建立所谓的技术联盟,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现代化来说,更是一种“钳制”。

资料图: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援。

  从对俄实施严厉制裁,到向乌克兰提供坦克等杀伤性武器,美西方的种种举动,引发对于出现更大冲突的担忧。张弘表示,美西方不遗余力地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只会造成危机的长期化。

  “乌克兰由‘欧洲的粮仓’,变成了(一个)生灵涂炭(的国家)。对于整个乌克兰,是巨大的伤害。”张弘说,“美国支持乌克兰,只是为了证明它所主导的秩序。美国人付出的是钱,拿出的是武器,但是乌克兰人民付出的是生命。”

  警示:困境之思

  这一年,乌克兰危机也带给世界诸多思考和警示:

  1.大国关系必须稳定

  “乌克兰危机之所以持续恶化,就是美国在处理大国关系中,走了一条以竞争和对抗为主的道路,从而使得欧洲危机不断,在亚太地区也呈现了类似迹象。”李海东指出。

  张弘也表示,国际秩序的稳定对维持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所倡导的是小步快走,渐进式的改革,有助于维持世界稳定。”

  2.大国必须有责任感

  李海东强调,国际形势中出现危机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个别国家以战略自私,绑架其他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

  张弘指出,国际秩序中,国家是主要的行为体,在全球事务中和地区事务中,大国要保持克制、理性、包容。

2022年4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打结的手枪》雕塑前召开记者会。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3.小国在维护国家安全过程中要有所选择和克制

  “乌克兰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所处的特殊地缘环境,决定了它在寻求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要选择一条稍微稳妥的道路。”张弘说,“乱调整方向或过激地调整方向,会把自己沦为大国竞争的牺牲品、消耗品。”

  4.联合国必须在危机解决过程中发挥功能

  李海东说:“联合国应当在各方创造条件的基础之上,积极介入到危机化解中,展示出联合国在当前和未来国际安全格局塑造中的不可或缺性。”

  世界需要迈向一个积极的、乐观的、建设性的未来,必须以新安全观替代不断导致危机冲突的旧安全观。李海东还指出,这一点在乌克兰危机持续恶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022年10月10日,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发生爆炸。

  和平:解决之道

  这一年,中国坚持劝和促谈,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中国智慧”。

  仅在过去一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先后与乌俄两国高官会面,就乌克兰问题深入交换意见。王毅表示,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始终坚持劝和促谈。

  对此,李海东表示,中方提出的劝和促谈,是一条可行的出路。政治解决的前提,就是各方都有诚意地坐下来谈,而非一定要在军事上争出赢家和输家。

  张弘则提出,“中国方案”有三点值得关注:

  一是,鉴于局势仍较为紧张,首先是让俄乌“静下来”,让俄与西方回到相对理性的情绪中来;

  其次,中方所说的劝和促谈,并不是“无原则、无底线”,是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

  第三,中方将发挥桥梁的作用,促进相关方恢复沟通对话。

  (记者孟湘君、张乃月,实习生谢欣然、王续燃亦对本文有贡献)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俄乌局势进展:美副国务卿称不打算停止对乌供武 七国集团同意对乌提供390亿美元支持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综合消息:据塔斯社24日报道,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在接受其专访时表示,美国不打算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3日举行,会议一致同意,今年对乌提供总额为390亿美元的支持。  美副国务卿称不打算停止对乌供武  据塔斯社24日消息,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在接受塔斯社专访时表示,美国...

    时间:02-24
  • 日本白浜动物园向成都熊猫基地赠送纪念碑

      中新社成都2月24日电 (王利文)为纪念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简称熊猫基地)与日本和歌山县白浜野生动物园(简称白浜动物园)近30年的大熊猫国际科研繁育合作,24日,白浜动物园向熊猫基地赠送以大熊猫“永明”“梅梅”和它们孩子为原型的纪念碑。  据介绍,1994年大熊猫“永明”抵达日本,开启熊猫基地与白浜动物园的密切合作。...

    时间:02-24
  • 英国新鲜蔬果短缺 官员吁“吃萝卜”惹争议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综合消息:据英国《卫报》23日报道,在英国面临新鲜蔬果短缺的现状下,一内阁官员近日声称人们应放弃短缺蔬果,考虑萝卜等符合时令的英国本土农产品,这一言论引起广泛争议。  英国环境大臣特蕾丝·科菲在议会下院回答有关超市沙拉原料短缺问题时,倡导季节性饮食,并称“很多人会考虑吃萝卜,而非短缺的生菜...

    时间:02-24
  • 德国总理朔尔茨:重新引入征兵制“毫无意义”

    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反对重新引入征兵制,这“毫无意义”。同时,他反对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推动全面征兵。他指出,自从12年前暂停征兵以来,德国联邦国防军已经扩大成为一支专业军队。因此,恢复征兵是没有意义的。德国于2011年废除了征兵制,随着俄乌冲突的升级,重启征兵制在德国社会引发广泛...

    时间:02-24
  • 匈牙利外长:欧盟第十轮制裁将不涉及俄罗斯核能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4日报道,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在接受采访时称,欧盟对俄第十轮制裁未涉及核工业,尽管一些国家强烈希望纳入这点。此外,匈牙利反对将对俄制裁名单审查期限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  据报道,当被问及对俄第十轮制裁是否涉及核工业时,西雅尔多说:“至于核工业,绝对没有……因为我们强烈反对这点,还...

    时间:02-24
  • 随笔:有钱打仗,无钱修路

      新华社纽约2月23日电 题:有钱打仗,无钱修路  新华社记者徐兴堂  “这是给我们最狠的一记耳光,此刻的事情说明他根本不关心我们。”美国有毒化学列车翻车地东巴勒斯坦市的市长特伦特·康纳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责拜登总统不顾国内问题,却远赴欧洲撒钱。  一列运输有毒化学品的列车于2月3日在俄亥俄州的东巴勒斯坦市倾覆...

    时间:02-24
  • 日政府敲定《家暴防止法》修正案 涵盖精神家暴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24日在内阁会议上敲定了《家庭暴力(DV)防止法》修正案,扩大禁止接近受害者等保护命令对象的范围。此前为殴打等身体上的家暴,修改后涵盖以语言、态度等折磨对方的“精神家暴”受害。  据报道,家暴形态近年来呈现多样化,例如“让对方长时间跪坐训话”、“限制对方的行动和交友关系...

    时间:02-24
  • 又发7.2级地震!地球进入“震动模式”了吗?

    土耳其接连两次7级以上地震后,2月23日8时37分,在塔吉克斯坦(北纬37.98度,东经73.29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19时24分在塔吉克斯坦又发生4.5级地震。随着近期关于地震的报道一次次在网络刷屏,“地球进入震动模式”的说法迅速蹿红。地球进入活跃期了吗?地震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地球进入“震动模式”?“单独看2023年以...

    时间:02-24
  • 日本全国惜别4只旅日熊猫 祝愿它们健康生活

    海外网2月24日电 据日本《每日新闻》24日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当天上午召开的记者会上,谈及近期4只旅日熊猫回到中国一事时表示,日本全国都对熊猫回家表达惜别之意,日方愿继续通过熊猫促进两国交流。21日,在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生活了5年多的旅日大熊猫“香香”返回四川。22日,目前旅日最高龄大熊猫“永明”...

    时间:02-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