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完全是欲加之罪

2023-02-20 11:47: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完全是欲加之罪(望海楼)

  近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印度举行讨论全球债务问题视频会议之际,一些美西方政客和媒体又开始借题发挥,无端指责中国是“加快解决债务问题的主要绊脚石”,再次翻炒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冷饭,遭到国际有识之士的驳斥。

  两国之间形成债务关系,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合理的融资、良性的债务是缓解资金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些附加苛刻条件或带有恶意动机的债务,往往导致债务国资产受损、发展受限,最终深陷“债务陷阱”——而这正是多年来一些美西方国家的惯用伎俩。

  从历史事实看,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发展中国家经历的数次债务危机背后,几乎都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子。为了追求高回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宽容的融资条件,诱使发展中国家大量发行高利率债券,推动这些国家债务总量迅速增长,又利用紧缩货币政策和金融投机等手段进行收割,致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严重债务危机。新冠疫情发生后,美国故技重施。最近一年,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依托美元霸权输出通胀、转嫁危机,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资金外流,债务负担进一步加剧。

  从债务数据看,西方商业债权人和多边机构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债主”。以西方媒体近期炒作的赞比亚债务问题为例:该国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以西方为主的商业债权人和多边金融机构债务占到其外债的70%。据世界银行2022年测算,未来7年内中低收入国家共须为历史债务还本付息9400亿美元。其中,向西方商业债权人和多边机构分别偿还3566亿美元和2730亿美元,合计占比达67%。

  从融资情况看,美西方往往选择性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意愿和诉求,提供的贷款在增加税收、就业和出口创汇上作用甚微,从根本上影响其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美西方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还设置诸多严苛条件和标准,既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融资难度,又频繁借此对贷款接受国进行经济和政治干预。此外,西方商业债权人融资成本也远高于中方。

  岂止“债务陷阱”!来自部分美西方国家的“恶性债务”,还给发展中国家挖出了“贫困陷阱”“落后陷阱”。美西方一些人却不遗余力地要将脏水泼向中国,借经济议题大打“政治算盘”:“甩锅”推责,以转移外界对西方债权人应担责任的关注;“污名化”中国,试图遏制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挑拨离间,以破坏中国发展中国家间的互利合作,进而维护西方经济金融霸权。这让世人更加看清:所谓“中国债务陷阱”完全是欲加之罪。

  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那些来自中国的融资决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决不是什么“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的机遇。对此,广大发展中国家最有发言权。

  债务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提供了大量利率低、期限长、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优惠性质贷款,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和人民福祉,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在这些国家的外债中,对华债务比例要远远低于来自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资本市场和多边金融机构的债务。从蒙内铁路到雅万高铁,从中巴经济走廊到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项目发挥“造血”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重要动能。

  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为债务国“减负”,缓解其债务困境。世界银行研究指出,2008至2021年,中国对低收入国家债务进行了71次重组。2020年,中国积极响应G20缓债倡议,仅当年缓债额便超过13亿美元,占G20缓债总额近30%,是G20中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还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缓债共识。

  正因如此,那些被西方国家一一点名掉进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国家纷纷现身说法,击碎谣言。“‘债务陷阱’只是西方的叙事,中国始终是亲密朋友。”斯里兰卡外长萨布里的这番话,说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心声。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债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美西方人士如果真正关心该问题的解决,就应当收起政治操弄,拿出诚意和行动,正视并承担起自身责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减免债力度,特别是敦促多边机构、西方商业债权人本着公平分担的原则,共同采取措施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长远来看,国际各方应携手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探索债务问题的“治本之道”。中国将继续坚定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发展权利,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嘉宝,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美国一狂欢节游行发生枪击 5人受伤

      综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雅虎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9日晚,美国新奥尔良的马蒂·格拉斯狂欢节游行活动发生枪击,有5人受伤。  新奥尔良警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一名嫌疑人在现场被警方拘留。  枪击事件发生在19日21时30分左右,5名受害者都已被送往当地医院。警方称,其中一名受害者情况危急。  警方在现场找到了两把枪,目前尚...

    时间:02-20
  • 外媒:拜登抵达基辅 已与泽连斯基会面

      中新网2月20日电 据俄新社援引乌克兰媒体消息,当地时间20日,美国总统拜登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图片来源:俄新社报道截图  报道称,拜登已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

    时间:02-20
  • 俄对外情报局:西方向乌提供的大部分军事装备已被俄军摧毁

      中新网2月20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新闻部门20日发布公告称,2021年12月以来,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援设备,其中大部分已被俄罗斯军队摧毁。资料图:美国对乌军援。  据报道,对外情报局掌握的信息显示,自2021年12月以来,北约国家共向乌克兰武装力量交付了1170套防空系统、440辆坦克、1510辆步兵战...

    时间:02-20
  • 谴责美军!朝鲜连续射弹,金与正发表谈话

      中新网2月20日电(甘甜)这两天,朝鲜先后进行了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训练和远程炮兵部队火箭炮射击训练。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接连两日发表谈话,谴责美军近期在朝鲜半岛地区战略打击手段的活动,并称依然没有与韩国对话之意。  与此同时,韩国则与美国实施联合空演,并宣布对朝核导开发相关人员及机构实施制裁。朝...

    时间:02-20
  • 美国这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是否会演变成“生化危机”?

      世界周刊丨美国这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是否会演变成“生化危机”?  本周,美国俄亥俄州火车脱轨事件持续发酵。随着更多的细节浮出水面,人们开始对这起事故给予更多的审视与猜测。危险化学品泄漏究竟会给周边生态带来哪些危害?是否会演变成美国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生化危机”?《纽约时报》更把这起事故的可能性后果,描述为:一...

    时间:02-20
  • 美国有毒化学品运载列车脱轨事件持续发酵

      美国有毒化学品运载列车脱轨事件持续发酵(深度观察)   美政府反应迟钝、处理不力引发广泛批评  近期,美国一列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在俄亥俄州东部脱轨起火。之后,应急人员对部分有毒化学品进行了“受控释放”操作。事故发生后,方圆数公里内居民出现头疼、恶心等症状,当地鱼类、动物出现死亡现象。连日来,事发地居民对这...

    时间:02-20
  • 新漫评:枪支暴力下美国无安全之所

        据美媒19日报道,美国孟菲斯发生两起枪案造成1死10伤。调查人员认为两起枪案存在关联,并称正在寻找凶手。警方在当地一家酒吧发现两名伤者,情况危急。之后,在另一地点发现一名已遇难的受害者和三名伤者。  枪支暴力已成为美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据美国网站“枪支暴力档案”数据显示,仅2023年1月,美国就发生52起、每次...

    时间:02-20
  • 巴基斯坦发生撞车事故致12死54伤

      新华社伊斯兰堡2月20日电(记者蒋超)巴基斯坦一辆客车19日夜间在巴东部旁遮普省行驶途中与对向车道相撞后坠入路边沟渠,造成至少12人死亡、54人受伤。  当地救援部门官员20日告诉新华社记者,事故发生在该省杰格瓦尔地区高速公路上,一辆由该省城市拉瓦尔品第开往首府拉合尔的客车由于刹车失灵冲入对向车道,撞上迎面驶来的3辆...

    时间:02-20
  • 联合国重启旨在制定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条约的谈判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 综合消息:据美联社19日报道,联合国总部将就制定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条约开启新一轮谈判。此前,相关谈判因各国代表未能达成一致被迫五次中止。  据报道,本次谈判自2月20日起持续到3月3日,拟议定条约将为保护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制定规则。  报道称,谈判将重点关注以下问题:海洋保护区的...

    时间:02-20
  • 俄官员:已收集到多名美乌人员在乌境内从事生物武器研究的证据

      俄罗斯媒体当地时间20日报道称,俄联邦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若干名乌克兰国防部人员和10余名美国公民涉嫌在乌境内的实验室从事生物武器研究。  他指出,上述人员的行为违反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俄方军人在特别军事行动中已经收集到了相关证据并已提交给国防部。目前,证据收集工作仍在进行中。(总台...

    时间:02-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