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新闻观察丨“北溪”管道被破坏事件疑点重重

2023-02-14 05:58:1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目前,“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最终调查报告仍然没有出炉,围绕着事件还存在着很多疑点,而这些疑点的矛头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方向。

  疑点一:美国多次提前警告“北溪”管道会出问题是巧合吗?

  福克斯新闻台主持人 塔克·卡尔森:甚至在乌克兰的战事开始之前,美国国务院二号人物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和美国总统拜登就威胁要炸掉“北溪”管道。

  美国副国务卿 纽兰:我希望表明的是,如果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无论如何,“北溪-2”管道都不会继续推进。

  美国总统 拜登:如果俄罗斯发动进攻,那么“北溪-2”管道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

  记者:你们将具体如何做呢?这个项目完全在德国的管控之下。

  美国总统 拜登:我向你保证,我们会做到的。

  其言之凿凿令人疑惑,美国为何如此确信“北溪”管道将不复存在?

  前英国《卫报》记者 乔纳森·斯蒂尔:拜登的表态实际上就是承诺了要毁掉“北溪”管道。

  疑点二:爆炸发生后波兰前外长为何发文感谢美国

  在2022年9月27日,也就是“北溪”管道发生爆炸泄漏的第二天,波兰前外长西科尔斯基在社交媒体转发了媒体对于拜登2022年2月7日称“‘北溪-2’管道将不复存在”的报道,并且在另一条配有“北溪”管道事故现场图的推文中写道:“谢谢你,美国。”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曾回应称,这个感谢“是关于恐怖行为的正式声明吗?”

  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的文章发表后,欧洲议会议员米克·华莱士2023年2月9日在社交媒体上又评论波兰前外长的推文道,西科尔斯基对“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说法没错。很遗憾,欧盟似乎不再关心国际法或者环境恐怖主义行为了。

  疑点三:西方国家为何拒绝俄罗斯参与调查?

  由于“北溪”管道的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的专属经济区,两国都宣布将对事件展开调查。作为“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接收终端,德国也宣布着手对事件进行调查。然而,西方国家的调查工作却将俄罗斯排除在外。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 扎哈罗娃:我们多次提出,协助丹麦和瑞典政府,对这起恐怖袭击进行调查,包括通过俄总理米舒斯京传递类似信息。然而,俄罗斯总检察长办公室向这些国家有关机构提出的请求遭到了拒绝。很明显,这些国家对找出真正的肇事者不感兴趣,相反似乎对隐藏数据、事实和证据感兴趣。

  疑点四:西方国家的调查为何迟迟没有结果?

  “北溪”管道是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共同投资打造的项目,事发后,除俄罗斯外,欧盟方面要求彻查的调门也很高。欧盟强调“北溪”天然气管道是欧洲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对欧洲的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曾说,北溪管道事件并非偶然,欧盟将支持对此进行任何调查。美国总统拜登也曾公开表示要对事件进行调查。

  美国总统 拜登:这是一起蓄意破坏事件,事情冷却下来后,我们会在适当时候派潜水员(潜入海底)一探究竟。

  然而,蹊跷的是,欧美方面在表态之后就没了下文。如今,4个多月过去了,欧美国家在所谓调查方面,没有展现出任何进展。

  俄罗斯驻奥地利大使德米特里·柳宾斯基评论道,西方坚持对“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的相关调查保持沉默,表明他们是有意在隐瞒“已经众所周知”的肇事者是谁。

  疑点五:西方主流媒体为何对此次爆料集体噤声?

  对于此次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的爆料,除少数媒体外,欧美主流媒体反应十分冷淡。加拿大《西部标准报》10日发文称,赫什的报道是十年来最大的新闻之一,但北美几乎没有媒体愿意谈论它。德国电视二台表示,对真相知之甚少的一个原因在于调查的性质,西方国家不想让别人看见他们在波罗的海使用的监视技术。此外,西方媒体还“另辟蹊径”,从质疑的角度来对赫什的调查报道进行报道。

  英国GBNews记者 尼尔·奥利弗:为什么媒体对事件没有进行跟踪报道?从传统上来说,这么大的事件甚至是各种指控,都应该是头版头条的内容。

  前英国《卫报》记者 乔纳森·斯蒂尔:这个问题非常好。这起事件事实上是被英国媒体压下去了。路透社确实报道了,但没有什么日报对事件进行报道。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日本政府提名植田和男任央行行长:学者出身的平衡派

      中新网2月14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14日向众参两院议院运营委员会理事会提交人事方案,由曾任日本央行审议委员的经济学家植田和男出任下一任央行行长,接替将于4月8日任期结束的现任行长黑田东彦。  报道称,植田将成为战后首位学者出身的央行行长。2名副行长人选分别是前金融厅长官冰见野良三和央行理事内田真一。...

    时间:02-14
  • 美国“最危险”列车爆炸,发布会记者被捕!四大疑问待解

      中新网2月14日电 (陈彩霞 孟湘君 何路曼)头痛、恶心、眼睛疼……这是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居民这几天出现的症状。这一切,都是因为该州10多天前发生的一起列车脱轨事故。  由于脱轨的车厢载有氯乙烯等危险化学品,大量有毒气体被释放。有网友担忧,这起事件可能会成为美版“切尔诺贝利”事故。  此次事故为何发生?车上所载化...

    时间:02-14
  • 美国纽约货车撞人事故造成至少8人受伤

      中新社纽约2月13日电 美国纽约市警方13日称,该市当天发生一起货车撞人事故,造成至少8人受伤。嫌疑人是一名无家可归男子,可能一直住在货车中,目前已被拘留。  纽约市警察局长休厄尔在发布会上说,这起事故当天上午发生在布鲁克林区,一名62岁男性驾驶货车先撞倒一位行人,随后,在另外一处人行道暴力撞向多位行人。根据就医信息,...

    时间:02-14
  • 日本“H3”主力火箭1号机发射日期因故推迟

    据共同社2月14日消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当天宣布,因风力条件可能达不到发射安全标准,主力火箭“H3”1号机的发射将从15日推迟到17日。发射将于当地时间17日上午10时37分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进行。(总台记者赛纳)...

    时间:02-14
  • 日本2023年拟花费百亿元从美国采购新型“战斧”导弹

      中新网2月14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援引日本政府相关人士13日透露,日本政府基本决定签署2023年度从美国一次性采购“战斧”巡航导弹的协议,欲凭借此装备拥有摧毁他国疆域内导弹基地等的反击能力。  报道称,2023年度预算案中已列入21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9亿元)的“战斧”采购费。据相关人士称,计划采购可以从海上自卫队宙斯盾...

    时间:02-14
  • 两场冬季风暴相继来袭 美国26州将遭风雪恶劣天气

      中新网2月14日电 据美媒报道,本周,两个风暴系统将席卷美国本土48个州,致使从加州到肯塔基州的26个州的民众处于风雪预警之下。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目前,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堪萨斯州、蒙大拿州、爱达荷州和怀俄明州的部分地区已经发布了冬季风暴观察和警告。图为当地时间2022年12月26日,美国纽约...

    时间:02-14
  • 炸毁北溪“愚蠢至极”,他发挥重要作用!美记者再爆料

      中新网2月14日电 在爆料“美国总统拜登批准、美国军方参与实施”炸毁“北溪”管道事件后,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再次发声,称美国炸毁“北溪”管道系“搬砖砸脚”,“愚蠢至极”。他还指出,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疑似在炸毁“北溪”管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觊觎下一任美国国务卿之位。资料图:“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

    时间:02-14
  • 中国驻棉兰总领事会见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省长

      中新网印尼棉兰2月13日电 (记者 林永传)中国驻棉兰总领事张敏13日在印尼棉兰市会见该国北苏门答腊省(以下简称“苏北省”)省长艾迪,双方就中印尼双边关系和地方合作等进行交流。  印尼苏北省投资局局长法伊萨尔、印尼华裔总会执行主席黄印华等陪同会见。  张敏表示,当前中印尼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去年两国元首两次会...

    时间:02-14
  • 14岁女孩因霸凌自杀,美国出现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

      中新网2月14日电 据美媒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3日报告称,在美国年轻女孩中,性攻击和其他创伤性经历导致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和自杀念头。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CDC青少年和学校健康部门主任埃塞尔说:“我们十几岁的女孩正在遭受暴力和创伤的冲击,这正在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  CDC“2021年青少年风险行为调...

    时间:02-14
  • 她将宣布竞选美国总统!最有力的特朗普挑战者?

      中新网2月14日电 综合报道,据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前南卡罗来纳州州长妮基·黑莉将于2月15日正式宣布竞选总统,与其“前老板”特朗普展开较量。资料图: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前驻联合国大使黑莉(右)。  美媒报道称,黑莉将于15日在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查尔斯顿,为其总统竞选拉开帷幕,她也将与特朗普以及其他潜在竞争...

    时间:02-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