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AI界新贵“出圈”:ChatGPT揭示何种未来?

2023-02-12 11:2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电 题:(国际观察)AI界新贵“出圈”:ChatGPT揭示何种未来?

  作者 张焕迪

  近来,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爆火“出圈”,引发各界关注讨论,人工智能(AI)这一概念也借此重回大众视野。针对相关话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黄民烈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泛用性极强的ChatGPT已成为AI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如何与AI共生是每个人可能都将面对的问题。

  ChatGPT因何成为AI界新贵?

  美国OpenAI公司2022年11月30日正式发布ChatGPT,上线仅5天,ChatGPT的注册用户数突破100万;今年1月末,ChatGPT的月活用户数破亿,就此成为史上用户数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与ChatGPT类似的聊天机器人程序不少,但都没有如ChatGPT一般引领AI领域的新风潮,原因之一就是ChatGPT的泛用性更强,仅靠其本身就可以完成翻译、编程等专业任务。“ChatGPT最大的特点是通用任务助理,其可以在一个模型内完成极多开放任务,在生成任务、上下文理解、安全伦理方面也有相当好的表现。”黄民烈指出。

  技术进步则是ChatGPT泛用性显著增强的重要原因。黄民烈认为,相较于主要基于规则学习的第一代和第二代聊天机器人程序,以ChatGPT为代表的第三代聊天机器人程序在技术上有着显著进步:其以Transformer为基本架构的大模型为技术底座,结合了大量数据和算力优化。

  AI界新贵ChatGPT走红后,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纷纷宣布推出竞品,参与AI领域的新角逐。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日前称,AI将成为“2023年最热门的话题”。

  “ChatGPT的出现是AI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人机无缝交互时代的来临,其可能再造搜索、推荐、手机助手等信息获取形式,对信息产业和AI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黄民烈说。

  ChatGPT面临哪些争议?

  AI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争议。以深度伪造(Deepfake)为代表的AI换脸技术此前引发了一波关于隐私权和真相的讨论。

  对此,黄民烈认为,ChatGPT已针对法律、道德等问题进行优化,其表现也比“同行”更好,研发者收集高质量人工反馈数据时,把涉及安全性和道德的问题作为ChatGPT的重要部分设计进去了,再通过强化学习,ChatGPT就学到了安全回复的能力。

  不过,ChatGPT仍面临道德问题。黄民烈举了一个例子:若用户要求ChatGPT作出违法举动,就会遭到拒绝;但如果用户借口创作小说要求ChatGPT提供违反法律的建议,就可能得到答案。

  ChatGPT推出后,其强大的文字撰写能力得到了学生群体的青睐,被用作完成论文。迄今为止,美国、英国等国多所高校已明令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ChatGPT。美国《科学》杂志近期也发表声明,称不接受使用ChatGPT生成的投稿论文,ChatGPT也不可以作为论文合著者出现。

  黄民烈认为,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或学术论文的问题之一是侵犯版权。但不能“因噎废食”,“技术可以继续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对问题进行针对性治理”。

  另一方面,科技进步未能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全球科技鸿沟问题至今仍然存在。AI作为尖端科技,也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在此领域进行大量投入。

  黄民烈称,与AI息息相关的大模型训练需要大量算力和数据,训练和推理成本也很高昂,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科技界,只有少量的机构能负担起相关技术的研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不公平问题。

  “AI威胁论”是否危言耸听?

  随着AI技术日趋成熟,“AI威胁论”得到了更多关注。ChatGPT推出后,其具备的各种专业功能不断被发掘出来。有观点认为,程序员、翻译、客服等岗位最终都可能被AI取代。

  针对AI技术发展可能引发的失业问题,黄民烈认为, AI工具的普及将降低自由撰稿人、游戏制作者等职业的门槛,带来更多自由职业的机会。不过,未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用户生成内容(UGC)及专业生产内容(PGC)进行更深入地结合后,一些职业的淘汰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与AI共生是每个人可能都将面对的问题”。

  此外,科幻作品中的“AI威胁论”常包含一个重要因素——愈发强大的AI终将寻求消灭或取代人类。

  对此,黄民烈称,科幻作品中的反派AI形象都具有自我意识,但现实中的AI目前既没有自我意识也没有自主决策能力,现阶段,AI所有能力的来源都是人类提供的数据和反馈。“ChatGPT这类系统是典型的机器属性,仅为满足人的信息需求或完成任务而存在,并不具有人格、情感、风格等。机器属性和能够满足情感、社交、陪伴需求的类人属性相结合才是真正的数字生命体,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埃及总统:巴勒斯坦面临的紧张局势将危及地区安全

      新华社开罗2月12日电(记者姚兵 刘佳琪)埃及总统塞西12日表示,巴勒斯坦面临的紧张局势将危及地区安全稳定和阻碍“两国方案”的落实。  塞西、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阿盟秘书长盖特,以及一些阿拉伯国家高级别代表团当天在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阿拉伯联盟总部举行会议,讨论近期不断加剧的巴以地区紧张局...

    时间:02-13
  • 伊拉克军方打死7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

      新华社巴格达2月12日电(记者董亚雷 凡帅帅)伊拉克军方12日说,伊空军当天在东部迪亚拉省发动空袭,打死7名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分子。  伊武装部队总司令发言人叶海亚·拉苏尔12日发表声明说,在情报部门配合下,伊空军当天出动战机对迪亚拉省北部希姆林山区一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藏匿地点实施空袭,包括一名头目在内的7...

    时间:02-13
  • 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发生4.6级地震

      当地时间12日晚,土耳其灾害应急管理局表示,当天21时33分左右,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发生里氏4.6级地震,震中位于该省南部的蒂尔克奥卢市,震源深度为8.14千米。  另据土耳其灾害应急管理局数据显示,自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强震以来,余震已达2103次。(总台记者 孙建)...

    时间:02-13
  • 银河系外首现“星系移民”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由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借助暗能量光谱仪器(DESI),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新证据,表明仙女座星系内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型“星系移民”事件。这是科学家首次在银河系外其他星系内发现“星系移民”,相关结果即将刊发于《天体物理学杂志》。  在数十亿年的过程中,星系通过“孵化”出新恒星...

    时间:02-13
  • 被困140小时后 土耳其27岁男子成功获救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2日,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地震140小时后,一名27岁小伙从废墟中被成功救出。视觉中国原标题:被困140小时后 土耳其27岁男子成功获救...

    时间:02-13
  • 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心一座在建大楼发生火灾

      当地时间12日下午,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心一座在建大楼发生火灾,起火面积约100平方米。目前暂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总台记者 王斌)...

    时间:02-13
  • 土耳其强震已致叙利亚政府管辖区1414人死亡

      据叙利亚媒体沙姆调频12日最新消息,叙利亚卫生部长表示,受土耳其强震影响,叙利亚政府管辖区内死亡人数已上升至1414人,另有2349人受伤。(总台记者 李健南)...

    时间:02-13
  • 直击叙利亚灾区:救援物资紧缺 药物严重不足

      总台记者直击叙利亚灾区:救援物资紧缺 药物严重不足  自本月6日土耳其强震发生后,临近的叙利亚多个省份遭受严重损失,多处房屋因强震坍塌。这使本就饱受战火摧残的叙利亚雪上加霜。今天(12日),总台记者在哈马省哈马市看到,当地的搜救和清理工作基本完成,目前工作重点转向了安置受灾民众。  总台记者 倪紫慧:我现在就是在叙...

    时间:02-13
  • 韩国贸易协会研究报告:中国经济重启有利于韩国经济复苏

      中新社首尔2月12日电 (刘旭 万佳欣)当地时间12日,韩国贸易协会(KITA)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发表《中国经济重启对韩国经济影响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恢复各项经济活动后,韩国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有望从今年第二季度起摆脱低迷逐渐好转。  报告指出,虽然目前全球经济低迷不振,但随着中国放宽防疫限制,世界各主...

    时间:02-13
  • 亚美尼亚和土耳其重启陆路口岸运送人道救援物资

      中新社阿斯塔纳2月12日电 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11日报道,一支装载亚美尼亚援助物资的车队当天顺利通过亚美尼亚与土耳其的陆路口岸,将陆续前往土耳其受地震影响的地区。  综合哈通社、俄新社12日消息,亚美尼亚外交部发言人胡纳扬在社交媒体上说,亚美尼亚已通过两国陆路口岸向土耳其运送了100吨救援物资,其中包括食品、药...

    时间:02-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