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相同的剧情 无解的问题

2023-01-31 11:31:10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尼科尔斯的遭遇令人感到受伤、痛苦、愤怒。”

  “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发生,不断造成创伤和毁灭,让人忍无可忍。”

  “在美国,每28个小时就至少有一名少数族裔被警察或者种族主义者杀死。这意味着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尼科尔斯’遇害。”

  ……

  日前,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警察局公布了29岁非洲裔男子泰尔·尼科尔斯被5名当地警察暴力殴打致死的视频,在全美再次引发大规模抗议。

  “这是一个美国常见的悲惨故事”

  这次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1月7日。三天后,当地警方宣布尼科尔斯“因伤死亡”。

  日前公布的四段视频来自警察随身携带的摄像头和事发地附近的监控录像,总时长超过1个小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以“残忍的殴打,哭喊着叫妈妈,耽误了23分钟的救助”为题,记录了从尼科尔斯开车被无故截停,到警察先后用脚、警棍、电击枪和胡椒喷雾等“执法工具”对他实施残暴殴打的种种情形。

  现场附近电线杆上的监控视频显示,在没有遇到明显挑衅的情况下,5名警察在4分钟之内至少殴打了尼科尔斯9次。

  报道指出,在尼科尔斯遭殴打后的关键时刻,没有人提供帮助。

  医护人员在视频开始10分钟后才出现。而从尼科尔斯被殴打到担架抵达现场,大约已经过去了23分钟。

  用CNN首席医学记者桑杰·古普塔的话说,“这看着太可怕了……头部受到多次打击后的肿胀和内出血,明显与他的死亡密切相关”。

  虽然涉事警察已被解雇并面临多项指控,孟菲斯市警方还永久解散了其下辖负责应对恶性治安问题的“蝎子”行动队,但警方公布的视频仍然留下不少未解的问题,包括警察当时为何拦截正在开车的尼科尔斯。

  孟菲斯警方起初说尼科尔斯涉嫌“鲁莽驾驶”,但警察局长塞瑞琳·戴维斯后来又改口称,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证实。

  此外,公布的视频也没有回答警察为什么要对尼科尔斯使用这种程度的武力,因为尼科尔斯似乎并未进行任何抵抗。

  警察暴力执法,事后自我辩解,然后引发群情激愤……类似的剧情在美国早已不再新鲜。

  据美国“警察暴力地图”网站统计,2022年美国警察共杀死1186人,打破2021年1047人的纪录。

  数据显示,只占美国总人口13%的非洲裔,在所有被警察杀死的人中占到了26%。

  非裔被警察杀死的概率是白人的3倍,在手无寸铁情况下被警察杀死的概率是白人的1.3倍。

  “这是一个在美国常见的悲惨故事”。

  英国广播公司(BBC)以此为题报道说,如今,泰尔·尼科尔斯加入了乔治·弗洛伊德等人的行列,他们都是被警察杀害的手无寸铁的非裔人士。然而,他们只是每年警察暴力受害者的一小部分。

  “没有人相信,泰尔·尼科尔斯会是最后一个被美国警察杀害的非裔青年。”

  “我们担心的不是警察的种族,而是警察的行为”

  在2020年乔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杀”后,反警察暴力执法和种族歧视的抗议运动一时席卷全美,引起广泛关注和响应。

  在外界压力下,美国国会众议院曾于2021年3月通过《弗洛伊德警务正义法案》,旨在对警察的所谓“执法豁免权”进行改革。但在党争极化的政治现实下,国会参议院两党围绕该法案的谈判早在2021年9月就陷入僵局。

  而据报道,在两党谈判失败后,参议院民主党人似乎也没有就此问题积极推动新的谈判。

  所以,虽然尼科尔斯死亡事件使得改革警务的呼声再次高涨,但在已经极度分裂的美国国会,这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美国广播公司(ABC):在两党分立的新一届国会中,不仅民主党人占据微弱多数的参议院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警务改革的重大谈判,众议院的任何相关努力也都可能被占多数的共和党阻止。

  引起广泛关注的,还有这次尼科尔斯遇害的“不同之处”。

  与以往非裔经常被白人警察所杀不同,此次被控谋杀尼科尔斯的5名警察也是非裔。在《纽约时报》看来,这将使警务改革更加痛苦和复杂。

  痛苦和复杂之处并不在于“自己人杀害自己人”,而在于美国警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对非裔的“非人化”认定和对待。“助长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的是体制和策略,而不是警察的特定种族身份”。

  很多非裔权利倡导人士都指出,种族主义是决定美国警察行为方式的一个关键因素。尼科尔斯之死再次证明,所有种族的警察都被灌输了一种观念,即“有色人种天生就比白人更容易犯罪”。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种族与公共政策教授哈利勒·吉布兰·穆罕默德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说,虽然存在反非裔偏见的白人警察多于非裔警察,但这只是程度上的差异,“总体而言,任何穿制服的人都更有可能对非裔实施暴力行为”。

  正如尼科尔斯的母亲所说,“我们不担心警察的种族,我们担心警察的行为”。(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巴基斯坦清真寺爆炸遇难人数升至93人

      中新网1月31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一名当地官员31日表示,巴基斯坦清真寺自杀式爆炸袭击已导致93人遇难。这是该国近年来遭受的最严重的袭击事件之一。巴基斯坦塔利班发言人否认对此负责。  爆炸袭击于当地时间30日下午发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的一座清真寺内。据白沙瓦当地官员称,另有177人受伤,其中57人仍在医院接受...

    时间:01-31
  • 他乘“末日飞机”访韩 与韩防长会晤商定这些事

      中新网1月31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31日,韩国国防部长官李钟燮同到访的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举行会晤,讨论同盟事宜。双方商定为美方适时向韩调遣战略武器保持紧密磋商,并争取尽早举行“韩美日安全会议”(DTT),以加强韩美日三边合作等。资料图:美防长奥斯汀。 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据韩联社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30日下...

    时间:01-31
  • 美民众:美国最大的问题不是通胀和移民,而是……

      中新网1月31日电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30日新发布的盖洛普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民众认为,政府及其不尽人意的领导,是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21%的美国成年人将政府及其令人失望的领导视为最大的问题,而通货膨胀(15%)、移民(13%)和经济(10%)分别排在第二、三、四位。  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称,按党派划分,有...

    时间:01-31
  • 美国军火商推出儿童版突击步枪引发巨大争议

    美国武器商推出的儿童版突击步枪(社交平台)海外网1月31日电据美国广播公司1月30日报道,美国一家军火商2022年曾推出儿童版突击步枪,引发巨大争议。1月26日,七名美国国会参议员召开发布会,谴责这家军火商的营销行为,呼吁联邦贸易委员会介入调查。2022年初,美国WEE1Tactical公司推出AR-15型突击步枪的儿童版,定名JR-15。其...

    时间:01-31
  • 美空军前官员藏数百份机密文件 面临最高10年监禁

    罗伯特·伯彻姆(社交平台)海外网1月31日电据《纽约邮报》1月30日报道,美国空军一名前情报官员已经签署了一份认罪协议,承认他故意将数百份机密文件保存在家中。认罪协议显示,54岁的退役官员罗伯特·伯彻姆1月27日承认了“非法保留国防信息”的指控。这项指控已提交佛罗里达州地方法院,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和最高25万美...

    时间:01-31
  • 国际热评:停止区别对待来自中国的游客

      中新网北京1月31日电(孟湘君 何路曼)随着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有序恢复出境旅游,多国热情欢迎来自中国的游客,马尔代夫安排“过水门”礼遇、瑞士滑雪胜地挂上中国红灯笼、印尼巴厘岛机场展示舞狮表演、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亲自接机……然而,少数国家和地区仍对来自中国的游客区别对待,甚至延长针对自中国入境者的限制措施...

    时间:01-31
  • 英媒称美将领:英军不再是顶级战力 勉强算二流

    撤离阿富汗的英军(资料图)海外网1月31日电据英国天空新闻30日报道,一名美国将领私下告诉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英国的武装力量已不再被视为世界顶级战斗力量,目前只“勉强算二流”。报道称,这位美国将军2022年秋天与华莱士以及其他几名英国官员进行了坦诚的交谈。这位美国将军称:“你们的军队还没达到世界一流军队的...

    时间:01-31
  • 韩国2000年石墓被修复人员破坏 网友气哭

    韩媒报道截图(JTBC电视台)海外网1月31日电据韩国JTBC电视台1月30日报道,韩国庆尚南道金海市有一座2000年历史的古墓,号称“世界第一大支石墓”。然而当地政府在组织修复时,却因操作不慎造成石墓严重受损,令韩国网友心疼不已。工作人员用高压水枪清洁古墓石块(JTBC电视台)这座石墓长10米,重400吨。修复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没...

    时间:01-31
  • 美媒:特朗普暗示更信任普京而非美国情报人员

      中新网1月31日电 据外媒30日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真实社交)发文暗示,比起美国情报人士,他更信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资料图:当地时间2018年7月16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会晤。  据报道,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一个三流记者曾问我,更信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还是我们‘情...

    时间:01-31
  • 日媒: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难以摆脱内阁支持率低迷现状

      中新网1月31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30日报道,日本共同社的日本全国电话舆论调查揭示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无法摆脱内阁支持率低迷的现状。  报道指出,岸田以儿童及育儿为招牌政策,提出预算翻番,但对负担增加的担忧与对政策的肯定相互抵消,对加薪的期待也不高,政权想提升人气却又似乎“无计可施”。资料图: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报道...

    时间:01-3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