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2023,世界对中国经济充满期待

2023-01-28 05:24:5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调整,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有力提振全球经济增长信心。

  近期,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等多家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中国美国商会、英国商会、德国商会等多家外国在华商会认为,中国调整防疫政策,有助于恢复中外人员往来和商务旅行,恢复市场乐观情绪,中国将继续成为外资优先投资目的地。专家分析认为,2023年,随着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应叠加,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继续成为世界经济迈向复苏的“稳定器”和增长的“发动机”。

  看好增长前景

  各地纷纷签约开工重大项目、竞相包机“出海”抢单、餐饮旅游市场逐渐回暖……国际投资者从中看到了中国新机遇,境外媒体捕捉到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积极信号。

  “在全球经济可能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复苏或将脱颖而出。”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刊发署名文章称,随着相关政策调整,中国或将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多家投资银行接连调高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摩根大通从4%调高至4.3%,高盛从4.8%升至5.2%,最乐观的摩根士丹利则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7%。

  路透社根据对49名经济学家的采访所做出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或将回升至4.9%。报道援引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分析称,预计今年3月、4月后,中国经济活动和消费将强劲反弹。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花旗银行分析师预测说,中国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1%,达50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者和分析师因此预测“未来一年将更加光明”。

  美国《财富》杂志刊文称,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也发布研究报告,预测中国2023年GDP增长可能达到6%,将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减震”。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报道,中国多个重点省份已经提出了2023年的增长目标,其中不少地方都设定在5%以上,从而为中国经济2023年的发展路径提供了第一批线索。报道称,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调整了对科技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措施。这些迹象提振了投资者和分析师的信心,他们相信2023年中国经济将显著反弹。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认为,随着全球需求增长恶化,中国经济的总需求结构有望逐步向内需转移。随着消费者信心的改善和消费需求的释放,中国消费将逐步复苏;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和投资者情绪回暖,也会推动投资增速回升。

  发展动力充沛

  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1277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过去一年,中国顶住压力,实现了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成绩来之不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倪建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以来,面对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国GDP增长3%,经济减速但并未失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秀军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有着14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10年,我们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年以来,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继续迈出有力步伐。1月1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正式实施,新版目录增加条目数为近年来最多,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今年7月1日起,中国还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调整之后,中国关税总水平将从7.4%降至7.3%。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同各方共享发展机遇的坚定意愿。

  “为了让世界更好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和机遇,近年来,中国新建了多个高水平、高质量的进口促进平台。”徐秀军表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平台的建设发展,为同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国际社会看好增长前景的重要原因。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报道指出,中国正对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加大投资、加紧布局,在钢铁与能源行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报道援引中金公司的数据表示,未来5年,中国对数字经济的累计投资预计还将增长数倍。

  “人勤春来早。”倪建军表示,多重因素将推动中国经济恢复强劲增长,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是政府积极出台措施,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者信心。从世界各国经验看,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消费热情将很快回归。而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动能对中国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提振全球信心

  1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较去年6月的预测下调1.3个百分点,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报告指出,受通胀高企、利率上升、投资减少、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正急剧放缓到“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

  1月16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指出,近2/3的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预计出现衰退。

  在一片悲观的声音中,世界中国经济寄予厚望。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经济部主任裴德铭认为,尽管2023年外部环境给中国经济带来压力,但中国有足够的政策支撑空间,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居民消费、房地产投资。“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是足够的,关键是要协调好相关政策。”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中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随着今年欧美经济下行,中国经济有望再度一枝独秀,肩负起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任。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莉娅·辛普森表示,中国游客将为全球旅游业复苏注入动能。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表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将带动工业产出、投资和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增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开放有助于全球经济增长。

  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指出,拉动全球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唯有中国还有望加速前进,“尽管中国经济复苏还面对多重风险,但它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稳健的中国经济世界越来越重要。”徐秀军表示,越开放越自信、越自信越开放的中国,以自身发展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整体进步,以中国发展世界带来新机遇,为动荡的世界提供了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当前,面对世界经济的严峻复杂形势,中国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但中国经济仍然有能力顶住压力持续恢复发展。”倪建军表示,中国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不断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新动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俄罗斯外交部:美国正在入侵网络空间

    当地时间28日,塔斯社报道称,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瑟罗莫洛托夫表示,美国正在网络空间实施自己的侵略计划。美方招募黑客雇佣兵,利用受其控制的盟友和私营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不断对俄罗斯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动攻击。与此同时,美国利用间谍软件入侵个人通信设备和电脑,在全世界范围内盗取个人信息。(总台记者张誉耀)...

    时间:01-28
  • 韩媒:韩国民年金2055年或枯竭,政府拟改革国民年金制度

      韩媒报道称,韩国如不改革国民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年金将于2055年枯竭。  据韩联社1月27日报道,韩国政府于当地时间1月27日发布的第五次国民年金财政评估结果显示,韩国国民年金预计将于2041年出现亏空,并于2055年枯竭。报道称,该结果相较五年前发布的第四次国民年金财政评估结果分别提前1年和2年。其主要原因为韩国出生率...

    时间:01-28
  • 通讯:“努力学中文,想重回中国去”——在英国伦敦中国图书春节联展“阅读中国”

      新华社伦敦1月26日电 通讯:“努力学中文,想重回中国去”——在英国伦敦中国图书春节联展“阅读中国”  新华社记者郭爽 许凤1月24日,66岁的马库斯·布罗德本特在位于英国伦敦的光华书店内阅读图书。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我正在努力重新学习(中文),我想重新回到(中国)。”66岁的马库斯·布罗德本特日前在位于英国伦敦唐人...

    时间:01-28
  • 美国报告本季有近100名儿童死于流感

      当地时间1月27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美国本次流感季共报告91例儿童流感死亡病例。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计,本季美国至少有2500万人患病,28万人住院,1.7万人死于流感。  CDC数据显示,截至1月21日的最近一周,美国约有4000人因流感住院。本周报告了6例与流感相关的儿童死亡病例。...

    时间:01-28
  • 东耶路撒冷一犹太会堂附近发生枪击事件 至少7人死亡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电 耶路撒冷消息:以色列警方当地时间27日发表声明称,当晚东耶路撒冷一座犹太会堂附近发生枪击事件,造成至少7人死亡、3人受伤。  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枪手于当晚8时13分乘车抵达东耶路撒冷一处犹太人定居点内的犹太会堂附近,向刚刚结束礼拜走出会堂的人群开枪射击。枪手随后驾车逃离现场,五分钟后被...

    时间:01-28
  • 2023,世界对中国经济充满期待

      2023,世界对中国经济充满期待(环球热点)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调整,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有力提振全球经济增长信心。  近期,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等多家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中国美国商会、英国商会、德国商会等多家外国在华商会认为,中国调整防疫政策,有助于恢复中外人员往来和商务...

    时间:01-28
  • 坦克红线失守后,德国总理又为援乌划了两条红线

      中新网1月28日电 综合报道,此前对德国总理朔尔茨来说,援乌坦克问题“是一条红线”。近日,他已经突破这条红线,又划了两条红线。  在德国25日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一个连的14辆“豹-2”主战坦克后,朔尔茨为德国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划定了新的红线”:第一,不会向乌提供战斗机;第二,不会派遣地面部队。资料图:德国总理朔尔茨  据德...

    时间:01-28
  • 6.8万人次!中老铁路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高

    中老铁路旅客发送创历史新高,徐章位/摄。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获悉,春节期间,中老铁路沿线旅游流、探亲流叠加,客流旺盛。1月26日,中老铁路迎来客流高峰,共开行动车组列车35对,发送旅客6.8万人次,其中,国内段6.1万人次,国外段0.7万人次,创开通运营以来最高纪录。1月27日,中老铁路客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记者李发兴)...

    时间:01-28
  • 新闻特写|急人所急“发电人”——津巴布韦的中国建设者

      非洲国家津巴布韦一直面临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近段时间更是每天要停电十多个小时,这不仅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旺吉电站三期扩建项目,是“一带一路”海外重点工程项目,春节期间正在抓紧推进。项目完工后有望缓解津巴布韦的“电荒”问题。大年初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来到...

    时间:01-28
  • 耶路撒冷发生近年来最严重袭击 联合国吁各方保持克制

      中新网1月28日电 “这是近年来最严重的袭击之一”。当地时间1月27日晚,耶路撒冷一处宗教场所发生枪击事件,包括袭击者在内的至少8人死亡,多人受伤。图片来源:《以色列时报》  “近年来最严重的袭击之一”  袭击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27日晚8点15分左右。“恐怖分子向他遇到的每一个人开枪。他从车里出来,用手枪开始杀人。”...

    时间:01-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