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2023,世界经济转机何在?

2023-01-19 05:41: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世界经济转机何在?(环球热点)

  1月16日至20日,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拉开帷幕。本届年会以“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为主题,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于冬季以线下方式举行的年会。

  在经历2022年经济下行阴霾后,2023年世界经济会有转机吗?这既是与会经济学家讨论的重点,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

  旧矛盾与新风险叠加

  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发布的《2023年1月首席经济学家展望》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中,2/3的受访者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约18%的受访者认为全球经济“极有可能”陷入衰退,这一比例是2022年9月调查结果的两倍多。报告称,尽管有一些乐观的理由,比如通胀压力缓解,但全球经济前景的许多方面仍然黯淡。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政策挑战具有历史性意义。全球增长前景依然疲弱,全球衰退的风险很高。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较2022年6月预测下调1.3个百分点,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报告显示,受通胀高企、利率上升、投资减少、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正急剧放缓到“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世行行长马尔帕斯表示,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危机正在加剧”,全球繁荣面临的挫折可能会持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秀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在宏观政策收紧、疫情形势延宕反复、地缘政治冲突升级、重大气候灾害频发等短期因素的冲击下,发达国家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大幅上涨、大国地缘政治经济博弈加剧、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指数急速攀升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涨落等国际形势变化相互交织,2022年世界经济增速明显下滑。

  “2022年,世界经历‘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冲击,是老问题和新挑战叠加、旧矛盾和新风险并存的一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老问题体现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全球产业链调整和重构,已经形成结构性问题。新挑战表现为,乌克兰危机引发地缘政治风险,美国为应对高企的通货膨胀持续加息,引发全球利率普遍上升,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滞胀风险与债务压力并存

  《全球经济展望》指出,2023年,发达经济经济预计增长0.5%,较2022年6月预测下调1.7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1.9个百分点至0.5%,是除1970年衰退期以外表现最差的一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1.9个百分点至零增长。

  此外,世行预测,2023年,新兴市场发展经济经济将增长3.4%,较此前预期下调0.8个百分点。未来两年新兴市场发展经济体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比2010年至2019年期间的平均水平低一个百分点。在占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约60%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23年至2024年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或仅有1.2%,导致贫困率不降反升。

  “对发达经济体而言,滞与胀是其面临的两大核心问题。”张茉楠分析,“滞”主要源于美欧国家货币紧缩政策的滞后效应,美欧国家持续大力加息,抑制了消费和投资需求,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欧盟来说,持续的能源价格高涨直接影响欧盟制造业产出,打击欧盟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胀”主要体现在,2022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欧国家通胀创40年来新高。美国通胀较为顽固,一直面临工资与通胀螺旋式上升的困境。欧盟通货膨胀与其面临的能源危机密不可分。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能源结构供给失衡,欧盟难以找到完全替代俄罗斯能源的来源,能源缺口巨大,能源供给不足和能源价格高位震荡推高其通胀水平。尽管2022年末,美欧国家通胀水平有所缓解,但通胀高企仍是美欧国家防范经济重大风险的核心任务。

  “此外,美国还面临持续增长的债务风险。2022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已达到31万亿美元,远高于其GDP规模。2023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分别掌控参、众议院,势必就债务上限问题展开拉锯战,增加债务僵局风险。债务风险压缩了美欧依靠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加之疫情期间,美欧发动财政货币政策大力刺激经济,在短期发挥作用之后,财政货币政策产生的边际效益减弱。叠加美欧当前普遍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发达经济体通过宏观调控刺激经济的效果可能减弱,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增大。”张茉楠指出。

  马尔帕斯指出,随着全球增长前景恶化,发展事业面临的危机也在加剧。他说,“全球资本被那些政府债务水平极高且利率不断上升的发达经济体所吸纳,在这种情况下,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由于负债沉重、投资疲软,可能在未来多年都会增长乏力。”

  张茉楠分析,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发达国家的滞胀风险对新兴经济体最直接的影响是外需减弱,大宗商品需求减弱,以资源、商品出口为经济支柱的新兴经济体因此可能遭遇经济放缓困境。与此同时,全球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对新兴经济体造成的溢出效应影响减弱,经济增长难度增大。此外,外债风险正在持续影响新兴经济体,对于外债比例较高的新兴经济体,美联储持续加息后美元融资成本升高,导致这些国家现金流难以得到保障,偿债能力削弱,很可能出现债务风险。

  下行压力与增长动能同在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转变,即从一个相对可预测的世界转向一个更加脆弱的世界。”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所担忧的:2023年,全球经济会好吗?

  徐秀军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因素。可以预见,全球将继续面临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紧缩政策引发的溢出效应。全球债务水平持续攀升、全球粮食与能源短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工具化武器化等问题值得关注。热点地区地缘冲突局势恶化、重大自然灾害更加频繁等非经济因素的冲击也不容忽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或将延续下行趋势,且不排除部分重要经济体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从中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将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发达经济体与发展经济体的双速增长格局仍将持续,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分化态势依然显著。

  全球经济的转机何在?不少经济研究机构和学者将目光投向“东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期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2022年增速为3.1%,2023年放缓至2.2%,2024年增长2.7%。由于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冲击继续刺激通胀,增加全球风险,预计未来一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美国和欧洲经济增长正在急剧放缓。美国经济今年将增长1.8%,明年增速将放缓至0.5%;欧元区经济今年将增长3.3%,明年增速将放缓至0.5%;英国经济今年将增长4.4%,明年将负增长0.4%。报告预测,亚洲主要新兴经济体将在2023年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近3/4。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国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张茉楠认为,尽管当前全球承受着巨大下行压力,疫情仍存在反复可能性,但全球货物、资本、人员、信息的流通已成为一大趋势。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中国国内市场内循环与国际市场外循环重新联通,中国经济按下“重启键”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动能。基于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30%的贡献率,中国国内市场的恢复发展,对东南亚国家、欧洲国家等外部需求增加,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牵引力。

  高 乔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菲淮扬美食文化体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中新网马尼拉1月19日电 以“舌尖上的中国 ‘菲’一般的淮味”为主题的2023年春节中菲淮扬美食文化体验交流会当地时间18日下午在菲律宾马尼拉、中国江苏淮安两地同时举行。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教育参赞熊胜出席并致辞。熊胜表示,此次活动是菲律宾大学孔子学院“中文+美食”线上国际中文教学活动的一次尝试和探索。希...

    时间:01-19
  • 新西兰总理哽咽宣布辞职,透露两件大事

      中新网1月19日电 “我的油箱里已经没有足够的油来完成这项工作了。”当地时间1月19日上午,新西兰总理阿德恩突然宣布将于2月辞职,她称自己不再有“足够的精力”来领导国家。  2017年,成为新西兰历史上第三位女总理的阿德恩身着一袭红衣,带着标志性的笑容,在工党几名核心成员的陪伴下走进议会大楼。如今,在经历了充满挑战的五...

    时间:01-19
  • “2023新春庆典”活动在马来亚大学举行

      中新网吉隆坡1月19日电 (陈悦 魏源)“2023新春庆典”活动17日在马来亚大学校内举行。活动由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与马来亚大学国际学生中心(GEM)联合举办,吸引各界嘉宾和马大师生500余人参加。欧阳玉靖(左)和哈姆迪(右)在品茶 魏源 摄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和马来亚大学校长哈姆迪教授参与当日活动,他们共同欣赏了...

    时间:01-19
  • 国际最新研究:到2099年或有逾40%陆地动物经历极端高温事件

      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显示,未来极端气温危及陆地动物,按照当前对未来全球气温估计的最大值,到2099年可能将有超过40%的陆地脊椎动物经历极端高温事件,而长期暴露在高温中可能会对全球许多物种的未来构成威胁。  该论文指出,极端热事件是指气温大幅超出历史阈值...

    时间:01-19
  • 新西兰总理宣布将于2月辞职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惠灵顿消息:据当地媒体19日报道,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当天宣布将于2月辞职。  新西兰国家广播电台报道称,当地时间19日下午,阿德恩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将不会在今年10月14日举行的2023年大选中寻求连任,并将在2月7日前完成卸任。  “对我来说,已经是时候了。”阿德恩表示,经过整个夏天的反思,发现自己已没有足...

    时间:01-19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

      中新社华盛顿1月18日电 (记者 沙晗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当地时间18日发表声明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天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目前有“轻微症状”。  声明说,鲍威尔已接种新冠疫苗和加强针。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指导意见,鲍威尔将在家隔离并居家办公。  鲍威尔现年69岁。他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1月10日在瑞...

    时间:01-19
  • 《自然》论文:格陵兰冰盖2001-2011年比20世纪平均高1.5°C

      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指出,对公元1100年至2011年格陵兰中北部的温度重建显示,格陵兰冰盖的近期温度是过去1000年里最高的。这项研究指出,格陵兰冰盖在2001年至2011年的温度比整个20世纪平均高了1.5°C。  该论文介绍,格陵兰冰盖因其巨大规模、辐射效应...

    时间:01-19
  • 日本2022年贸易逆差创新高 打破近10年纪录

      中新网1月19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日本2022年贸易逆差高达19.9713万亿日元,创下197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额。  据报道,财务省19日公布的2022年贸易统计初值(以通关为准)显示,出口减去进口的贸易收支为逆差19.971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5万亿元)。这是有可比数据的197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额,大幅超过2014年创...

    时间:01-19
  • 普京为什么说俄特别军事行动必然会取得成功?

      中新网1月19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俄总统普京当地时间18日视察奥布霍夫工厂时表示,基于俄罗斯人民的团结、俄军战士在特别军事行动中展现的勇敢和英雄主义,以及俄军事工业综合体的运作,俄罗斯在乌特别军事行动必然取得成功。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  普京在与工厂工人交流时称,俄罗斯的防空导弹年产量是美国的3倍多。总体上,俄...

    时间:01-19
  • 澳总理:她是我的好朋友 愿她辞职后开启人生新篇章

      中新网1月19日电 综合报道,新西兰总理阿德恩19日宣布将于2月辞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随后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赞阿德恩是新西兰的坚定拥护者,也是自己的好朋友。他还发文期待与新西兰下任总理合作。图片来源: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社交媒体账号截图  阿尔巴尼斯在推特发文,称赞阿德恩向世界展示了如何用智慧和力量领导...

    时间:01-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