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世界周刊|议长“险胜”之后 美众议院仍面临艰难考验

2023-01-16 13:31:2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刚刚开局,美国国会就进入一阵混乱,为了选出议长,国会众议院在四天的时间里进行了15轮投票,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才最终以微弱的优势涉险过关。这也成为了164年来美国最“难产”的一次议长选举,而对这位新议长的艰难考验才刚刚开始。

  2023年1月9日,在停摆了近一周后,美国国会众议院终于恢复运转。新当选议长凯文·麦卡锡当天的首项任务,便是宣布了长达55页的众议院“一揽子规则”。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称,“新规”的出台给众议院未来两年设下游戏规则。而在CNN看来,麦卡锡虽然艰难赢下了议长木槌,但掌权的却是众议院内的极端势力。众议院的运行规则实际上成为了麦卡锡支付给党内极端分子的权力赎金。

  据美国媒体AXIOS爆料,在长达4天15轮的投票拉锯战中,麦卡锡与共和党内的“极右翼自由党团”闭门达成了长达三页的“秘密协议”。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麦卡锡承诺极右翼党团将在众议院最为重要的规则委员会占得三个席位,这意味着极右翼党团有能力阻挠任何即将进入投票表决环节的议案;麦卡锡还同意将触发罢免议长的门槛降低至一名众议员。

  民主党众议员 麦戈文: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条款,非常关键的职位。极右翼议员可以威胁罢免议长,仅需要一名议员提出动议就可以除去议长。如果他们不用这招,他们还可以从规则委员会下手,麦卡锡交出了所有权力。

  2023年1月3日,本应是美国第118届国会的首个工作日,而来自加州的温和派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却迟迟无法得到议长当选所需的过半数选票。议长的缺失意味着新当选议员无法宣誓就职,美国国会也就无法正常运转。而对麦卡锡本人而言,这更是奇耻大辱。

  1月6日深夜,眼看第14场投票又要无果而终,麦卡锡跑到座席间与投出反对票的极右翼议员对峙,两派人甚至发生肢体冲突,急得众议院执事约翰逊猛敲锤。

  当时,有70多名新当选的众议院议员等待宣誓,不少人为了迎接这个庄重时刻,还把家人带到了华盛顿,但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一个礼拜。很多议员不得不带着家人和孩子在国会大厦中熬夜等待就职的那一刻。

  《好莱坞记者报》评论称:这场政治闹剧堪称2023年最火爆的美剧。

  《国会山报》则讽刺地指出,这场国会闹剧的发生正值国会山骚乱两周年纪念日。两年前,特朗普支持者武力攻陷美国国会,拒不接受拜登当选的结果,创下了自1814年英军纵火以来,美国国会大厦遭破坏最严重的一次袭击;而两年后,国会众议院又遭到极右翼势力的“挟持”,使得议长选举成为1859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政治闹剧。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14轮投票、也就是倒数第二轮投票破产后,众议院内摄影师的镜头还捕捉到,几名共和党极右翼议员接到了特朗普(DT)的来电。随后,在接下来的第15轮投票中,麦卡锡以刚刚过半的票数险胜,获得了议长之位。

  这些议员虽不肯透露通话的具体内容,但其中一位表示,特朗普的这通电话堪称完美。《纽约时报》评论称,在国会山骚乱两周年的纪念日,特朗普的电话似乎仍在给他的支持者们下达命令。

  议长难产,原因何在?美国政客新闻网认为,主要在于共和党内建制派与极右翼“自由党团”的严重对立。

  在新一届国会总共435名众议院议员中,共和党人占222席,民主党人占213席。共和党虽然拿下了众议院的多数席位,但优势并不明显,在日后的表决中,只要有4名共和党人倒戈,共和党的动议便会陷入僵局。而在投票中频频反对麦卡锡的极右翼“自由党团”人数已经达到20人,他们大多属于“特朗普党”。

  理论上,美国众议院的议长可以是任何一名美国公民,但随着特朗普在中期选举后与共和党建制派的分道扬镳,其当选议长的可能性几近为零。

  不过,在英国广播公司看来,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所代表的极右翼势力在美国已失去号召力。

  作为党内少数派的极右翼势力目的非常明确,那便是利用这场开年选举,为自己的党团“博眼球”,并实现“政治利益最大化”。

  CNN指出,麦卡锡与极右翼“自由党团”做出的政治妥协有可能疏远共和党的主流选民,同时失去关键的中立派选民,进而影响到2024年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和国会的选情。

  不过,目睹议会乱象,比共和党建制派更闹心的,显然是民主党。

  1月10日,共和党极右翼众议员尼尔斯在推特上确认,议长麦卡锡将兑现承诺,将三名民主党人分别从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和外交事务委员会除名。

  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看来,麦卡锡罢免三人,正式开始了“复仇”行动。

  2021年,拜登入主白宫后,一直得到特朗普支持的佐治亚州共和党众议员格林多次在媒体上散播极端言论,否认大选结果;另一名极右翼共和党众议员保罗·戈萨也在推特上发布争议性视频,描述对总统拜登和民主党议员科尔特斯的刺杀行动。

  事件发生后,格林和戈萨先后被民主党人控制的众议院投票革职。但在共和党看来,民主党的做法非常“虚伪”和“双标”。

  2019年,长期支持巴勒斯坦的美国穆斯林裔民主党众议员奥马尔在推特上发文称:“这都跟本杰明(代指百元面值美钞)有关”,暗指美国国会被政治游说组织——AIPAC、也就是“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的大笔资金所控制。

  此言一出,奥尔马立即被舆论扣上了“反犹太人”的帽子。不过,当时众议院由民主党掌控,奥尔马并没有因有争议的言论被革职,得以继续留在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

  眼下,随着麦卡锡的掌权,形势骤变。据CNN报道,麦卡锡已与格林达成私下协议,要让格林“一步登天”,出任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一职。

  1月7日凌晨,格林抢下了麦卡锡当选后的第一张自拍合影,发布在社交媒体上。

  美国高级政治研究员 布朗斯坦:麦卡锡终于赢得议长之位后,她是第一个和他拍照的人,立刻发到了社交网站上。这透露出一种信号,在未来的两年中都会是这样,这些极右翼议员将成为代表共和党的面孔,像马乔里·泰勒·格林和马特·盖茨这帮人,他们将领导麦卡锡批准的那些调查,包括关于联邦调查局武器化和司法部的调查。

  除了清算两党议员间的“恩怨”旧账,共和党针对的重点也包括白宫。

  美国司法部长 加兰:今天早些时候我签署了一项命令,任命罗伯特·胡尔为此事件的特别检察官。

  当地时间1月12日,美国司法部长加兰为“拜登机密文件事件”任命特别检察官。这项任命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时刻:现总统和前总统同时接受司法部调查。

  1月9日,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独家报道,经白宫证实,2022年11月2日,也就是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前一周,拜登的私人律师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原拜登办公室内,发现了至少10份其担任副总统期间的机密文件。三天后,白宫再度承认,律师又在拜登位于特拉华州的私人居所的车库里,发现了第二批机密文件。

  根据美国《联邦档案法》,在总统和副总统离任后,所有和工作有关的信件、文件和电子邮件都必须转移至国家档案馆,以犯罪意图故意不上交机密文件的行为将构成刑事犯罪。

  事件一经曝光,前总统特朗普连忙在社交媒体发问:“联邦调查局何时突击搜查一下拜登的多所住宅,或许连白宫也该搜搜?”特朗普这么说当然是有言外之意。

  去年8月,美国司法部长加兰发布搜查令,派出大批联邦调查局探员突击搜查了特朗普位于佛州的居所海湖庄园,发现并带走了上百份机密文件。共和党将这一事件称为美国的至暗时刻,指责拜登将司法部当作发动政治攻击的武器。

  此后,拜登也曾在多个场合借此事批评特朗普。如今,拜登也闹出“文件门”。

  美联社对此发问——文件涉及哪些内容?拜登本人是在何时得知此事的?这批文件既然是在去年中期选举前发现的,白宫当时为何没有及时公布?

  但面对媒体关心的上述问题,白宫却三缄其口。

  1月12日,因揭发美国政府非法监听行为而逃亡海外的“棱镜门”事件吹哨者斯诺登在社交媒体发声,指出拜登“文件门”事件的核心。

  1月9日,众议院恢复工作后通过的第一项决议,便是成立“联邦政府武器化问题特别小组委员会”,负责对拜登政府展开广泛调查,内容包括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等联邦机构是否被拜登政府“武器化”。此外,拜登之子的腐败丑闻,以及对国会骚乱事件被告的处置等情况,都将由该委员会进行调查。而该委员会的主席正是特朗普的政治盟友、俄亥俄州众议员吉姆·乔丹。

  对此,民主党众议员麦戈文认为,该委员会类似于上世纪50年代共和党众议员约瑟夫·麦卡锡领导的臭名昭著的“非美活动委员会”。

  民主党众议员 麦戈文:我称这个新委员会为“麦卡锡委员会”,这个麦卡锡不是凯文·麦卡锡,而是约瑟夫·麦卡锡,它的设立是为了恐吓个人和联邦机构,为了抹黑他人、威胁他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选议长后的首次演讲中,麦卡锡特意提到了中国

  美国众议院议长 麦卡锡:我们将成立一个两党特别委员会来研究如何将流向中国的数十万工作岗位带回美国,然后我们将赢得这场经济竞争。

  1月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专门负责“美中竞争”事务并应对所谓中国美国构成的多方面威胁。

  这不禁让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在整个美国社会掀起的长达5年的反共浪潮。大批政府官员、媒体、教育、文艺和商界人士被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以“叛徒”和“同情共产主义者”的指控进行调查。拒绝合作的被调查者可能会因藐视法庭而入狱,或者被列入雇佣黑名单。上万人因此失去了工作,很多人甚至家破人亡。

  虽然约瑟夫·麦卡锡和凯文·麦卡锡二人并没有家族渊源,但麦卡锡在当选议长前后展示出的似曾相识的冷战思维、使人不得不担忧“麦卡锡主义”的幽灵再次隐约浮现在华盛顿上空。

  在《政客新闻网》看来,对麦卡锡最艰难的考验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快。麦卡锡或将陷入“特拉斯式”的危险时刻。在险胜之后,该报发出疑问:凯文·麦卡锡能撑得过卷心菜吗?

  据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本周的预测,美国最早将在本月、最晚将在今年3月前触及债务上限。届时,白宫将需要国会批准提高债务上限,以兑现国会已经承诺的支出。

  1月13日,美国联邦预算委员会主席麦奎尼亚斯警告称,这将是2023年美国的决定性时刻。

  美国政客新闻网评论称,目前,共和党似乎陷入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空缺期,极右翼派系又急于发挥自身的影响力,这无疑将让美国国会在未来陷入更加严重的分裂和失能。(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哈萨克斯坦拟减少商品天然气计划产量

      中新网阿斯塔纳1月16日电 据哈通社消息,《哈萨克斯坦政府关于批准新版燃料能源综合体发展构想(2022-2026)的决议》草案日前公布。根据该文件,到2026年,哈萨克斯坦或将减少商品天然气计划产量。  消息称,文件指出,确保能源安全和天然气工业可持续发展是通过增加天然气资源基础实现的。到2026年,商品天然气产量将增至每年270亿...

    时间:01-16
  • 美国休斯敦发生枪击事件 致1死4伤

      中新社旧金山1月15日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郊当地时间15日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称,得州哈里斯县治安官埃德·冈萨雷斯15日说,当日凌晨2时许,一辆汽车停在休斯敦市郊一家夜店门口,多名枪手下车并向夜店停车场的人群开枪。当时,夜店的顾客正聚集在停车场周围,一些人在一辆...

    时间:01-16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未来”卢浮宫国际艺术展在法国举办

      中新网巴黎1月16日电 中欧精英汇(SEIEA)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主办的2022 UWEE卢浮宫国际艺术展当地时间14日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德洛尔姆厅艺术展区举行,今年的主题是“One World One Future,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未来"。  据介绍,本次艺术展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特别举办气候主题画作专区展览,鼓励更...

    时间:01-16
  • 德国国防部长宣布辞职 曾因屡次失言遭外界批评

      中新网1月16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6日,德国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宣布辞职。  据报道,声明称,兰布雷希特已要求总理朔尔茨解除其职务。她还指责媒体对她的大量报道分散其继续任职的注意力。资料图:德国国防部长克里斯蒂娜•兰布雷希特(Christine Lambrecht)  近来,57岁的兰布雷希特因屡次失言遭到外界批评。兰布雷...

    时间:01-16
  • 日美研发延缓阿尔兹海默症新药 力争年内获批生产销售

      中新网1月16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16日报道,由美国渤健和日本卫材共同研发的药物“仑卡奈单抗”(Lecanemab)延缓阿尔兹海默症症状加剧的效果已经得到证实。目前,两家公司正力争在年内获批,实现药物的生产和销售。  报道称,这一药物适用于阿尔兹海默症早期患者。如果该药获批,它将成为日本国内第一款能够抑制病情恶化的认知障碍...

    时间:01-16
  • 日首相出访G7五国 拉帮结派刷“存在感”

      新华社东京1月15日电(国际观察)日首相出访G7五国 拉帮结派刷“存在感”  新华社记者姜俏梅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9日至15日对西方七国集团(G7)五个欧美成员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和美国——进行了开年访问。其间,岸田文雄与英国首相苏纳克签署了有关双边防务与安全合作的《互惠准入协定》,实现其上任以来首次...

    时间:01-16
  • 美媒:乌克兰已成为测试美国武器的试验场

      中新网1月16日电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5日在题为《乌克兰如何成为西方武器和战场创新的试验场》的文章中指出,乌克兰危机爆发为美国及其盟友提供了测试武器的机会,乌克兰成为了“所有意义上的武器试验场”。资料图: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援。  该媒体援引熟悉西方情报的消息人士称,在乌克兰应用的设备“从未在两个工业...

    时间:01-16
  • 世界期盼在危机中看到曙光——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前瞻

      新华社瑞士达沃斯1月15日电(国际观察)世界期盼在危机中看到曙光——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前瞻  新华社记者陈俊侠 陈斌杰  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即将于1月16日至20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办。作为全球最知名的经济论坛之一,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再次于冬季在达沃斯举办线下会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期盼在危机中看到曙...

    时间:01-16
  • 外媒:纽约2021年药物过量致死人数创新高

      参考消息网1月15日报道 据埃菲社1月13日报道,2021年,纽约市死于药物(包括酒精)使用过量的人数达到2668人,这是该市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数字,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500人,这一增幅令人吃惊。  这些数字12日由该市政府的卫生部门公布。数据显示,芬太尼(一种强效的阿片类药物)仍然是药物过量案例中最常见的药物,因为它出现在80%的死亡...

    时间:01-16
  • 这场美国重要选举,为何“10%的人控制了90%的人”?

      麦卡锡的“投降与胜选”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曹然  发于2023.1.16总第107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当地时间2023年1月9日,第118届美国国会真正“开工”后完成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通过被戏称为“麦卡锡投降书”的一揽子规则。此前,历经四天、15轮漫长投票后,57岁的麦卡锡在1月6日深夜艰难赢得美国“三号人物”、众议院议...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