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中国网评】美国众议长选举闹剧落幕,新一轮民主危机却已开始

2023-01-11 16:05:29

来源:中国网

  当地时间7日凌晨,几经扯皮和妥协,历经15轮投票,美国国会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终于当选为新一任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然而为了当选,麦卡锡向共和党内极端保守势力作出了多项关键让步,这不仅严重削弱其个人权力,或将为下一轮大规模的美式民主乱局埋下隐患。

  根据《今日美国报》等多家美国媒体披露,麦卡锡作出的让步与承诺包括放宽罢免众议长的条件,即允许只要有一名众议员提议,就可发起罢免众议长的投票;同意共和党保守派人士到众议院各委员会和下设小组任职,并承诺将他们的立法要务列入全院会表决议程。也就是说,共和党极端保守派势力不仅将在未来众议院立法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若麦卡锡“不听话”,他们还可以随时威胁将其罢免。这意味着,麦卡锡将在很大程度上被共和党极端保守派“绑架”,美国众议院推出的各类法案也可能越来越极端和疯狂。《华盛顿邮报》甚至评价称,麦卡锡与“劫持”自己的人达成的是“魔鬼交易”。重要立法机构趋向极端和非理性,无论对于美国自身还是全世界都绝不是好消息。

  美国社会撕裂和政治对立日趋严重,或将拖累全球发展。2021年1月6日,大批特朗普支持者在华盛顿举行集会,其中一部分人暴力闯入国会大厦,制造了震惊全球的美国国会暴乱事件。两年过去了,这一事件的性质和谁应为此担责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无法盖棺定论。民主党人主导的调查委员会极力将事件归咎于前总统特朗普和其背后的共和党极端保守派势力。众议院共和党人则发布“对冲”报告指责民主党玩弄政治,还称时任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佩洛西对于国会失败的安保工作难辞其咎。在1月7日当选议长后的首次讲话中,麦卡锡还强调,共和党人将会利用权力追究拜登政府在阿富汗撤军、“联邦调查局武器化”等问题上的责任。两党议员都将手中的调查权力当作互相攻讦的武器,而事实调查本身反倒变得无足轻重。

  只站队不站“对”,只问政治立场不讲是非对错,美国严重对立的党派政治早已波及社会层面。国会骚乱事件两年后,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依然势同水火。1月6日,在美国国会大厦外,双方又爆发了冲突,双方各执一词激烈争吵。类似的左右对立还体现在移民、堕胎、同性恋、枪支管控等多个议题上。可以预见,随着麦卡锡正式上任、执掌众议院的权力由民主党转到共和党手中、共和党极端保守派逐渐做大之时,两党的政治分歧只会越来越深,斗争也会越来越残酷,由政府层面传递到民间的撕裂和对峙也会日趋严重。

  更有甚者,彭博社披露称,麦卡锡此前同意了共和党极端保守派提出的“将2024财年政府可自由支配支出限制在2022财年水平,并将2024财年国防开支削减约750亿美元”的交换条件。这也就意味着,两党将在未来的联邦政府支出法案上展开漫长的攻防较量。在美国通胀水平仍然较高,政府债务高企的背景下,若两党在政府支出、债务上限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美国或将面临债务违约风险,届时全球经济将受到严重冲击。

  美国对外政策或将日趋偏激,破坏全球稳定。6年前,高举“美国优先”大旗的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其后4年间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不仅严重阻碍了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更引起日韩、欧盟等美国传统盟友的不满。因此,当高呼“多边主义”、大谈“规则和秩序”的拜登政府上台后,全世界都对一个理性平和、守信践诺的美国抱有期待。然而,美国丢下盟友逃离阿富汗、违反法澳之间的合同向后者提供核潜艇、趁乌克兰危机爆发向欧洲高价出售石油天然气,再加上不久前不顾欧盟的强烈反对执意通过《通胀削减法案》,2年来的诸多事实证明,拜登政府代表的并非多边主义,而只是从共和党的红色变为民主党的蓝色、换汤不换药的单边主义。其中,就有美国政治日趋极化、两党恶斗日趋激化的因素。

  如今,当共和党极端保守势力借由众议长选举闹剧登堂入室,成为众议院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美国的各项对外政策将不可避免地更趋保守和偏激,势必造成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动荡。

  比如共和党众议员马特·盖茨,屡次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栽赃中国,还鼓噪美国应该没收在美经营的中国企业资产,用于支付冠状病毒损害赔偿金。如此一味卖弄强硬姿态、发表荒腔走板言论的政客,竟然很快要“当官”了。美国媒体爆料称,马特·盖茨凭借手中选票要挟麦卡锡,或将出任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下辖小组委员会主席一职。而麦卡锡本人之前就表示,当选后将很快“访问台湾”。众议院急速右转也引发了美国专家的担忧。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主任迈克尔·奥汉隆表示,国会共和党人誓言要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让人担心华盛顿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可能会更加不稳定;而麦卡锡若窜台,政治目的会多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跟佩洛西一样,“既不负责又不顾后果”。

  当下的世界,需要大国以开放包容姿态,增进国家间的良性互动,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展现担当,在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上作出表率。而一个日趋极端、激进,奉行单边主义的美国显然不符合其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也将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和平稳定构成巨大威胁。(中国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电脑故障致美国数千航班受影响 FAA下令:全停飞!

      中新网1月11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1日上午,因电脑系统故障导致美国各地航班受到影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随后下令,美国所有航空公司暂停境内航班起飞。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当天上午7点20分,FAA在社交媒体推特更新帖文称,它已下令航空公司暂停所有国内航班至美东时间上午9点,以允许该机构验证电脑系统中航班...

    时间:01-11
  • 世卫欧洲办事处:各国制定新冠防疫措施应基于科学并遵循适度和非歧视原则

      新华社哥本哈根1月10日电(记者林晶)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10日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各国制定针对新冠病毒防疫措施时应基于科学,并遵循适度和非歧视原则。  克卢格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一些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旅客设置入境限制措施的提问时作出相关表态。  克卢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世卫组织注意...

    时间:01-11
  • 全都飞不了?FAA电脑故障致全美航班受影响

      中新网1月11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1日上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表示,因电脑系统故障,美国各地的航班受到影响。图片来源: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截图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援引一位匿名消息人士称,故障发生后,美国所有航班停飞。  “由于空中任务通知系统‘失灵’,整个美国空中系统都受到影响,”FAA在其官网通知中...

    时间:01-11
  • 柬埔寨证交所提出今年日均交易额翻倍

      中新网金边1月11日电 (欧阳开宇 余湘珺)柬埔寨证券交易所11日发布的报告提出,今年日均交易额翻倍,同时上市证券、投资户口也要大量增加。  柬埔寨证券交易所当天发布的2022年总结与2023年展望报告指出,基于企业界和投资者对参与证券市场发展兴趣更加强烈、证券市场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化、政府持续发行国债,以及政府继续提供...

    时间:01-11
  • 外媒:多方齐声呼吁,美国应该道歉赔偿!

      参考消息网1月11日报道 据路透社华盛顿1月10日报道,100多个军控、环境和其他行动团体,敦促拜登政府就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马绍尔群岛进行大规模核试验造成的影响正式道歉,并提供公平的补偿。  据报道,美国军备控制协会、绿色和平组织、美国医生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和马绍尔群岛教育倡议等组织,去年12月5日致信美国总统拜登,发出...

    时间:01-11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私人军事公司称已夺控索列达尔 德国外长到访哈尔科夫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综合消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日报道说,俄私人军事公司瓦格纳集团已夺控索列达尔全境。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到访乌东哈尔科夫。俄驻美大使称美国事实上参与乌克兰危机。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国将为乌提供武器弹药。  俄私人军事公司称已夺控索列达尔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日援引俄罗斯私人军事公司瓦格...

    时间:01-11
  • 外媒:法国试图缓和与布基纳法索关系

      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 综合消息:法新社10日报道称,法国外交部表示,法国国务秘书扎夏洛普卢(Chrysoula Zacharopoulou)于10日会见布基纳法索过渡政府领导人易卜拉欣·特拉奥雷,重申法国支持布基纳法索打击“伊斯兰国”激进分子的承诺。外界认为,这是法国试图缓和与布基纳法索关系的举动,目前法布关系紧张。  据路透社报道,扎...

    时间:01-11
  • 俄媒:莫斯科所有购物中心遭匿名“炸弹威胁”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莫斯科首都紧急部门11日表示,匿名消息显示在莫斯科所有购物中心“安放了炸弹”,目前紧急部门正在进行抽查,但没有对人员进行疏散。  据报道,莫斯科首都紧急部门代表称,“接到了本市所有购物中心存有爆炸威胁的匿名消息。”他补充称,“初步消息,匿名威胁来自乌克兰境内。目前正在对购物...

    时间:01-11
  • 瑞典修改法案以建造更多核电设施

      据瑞典电视台11日报道,瑞典政府正在修改法案,允许在瑞典建造更多的核动力反应堆。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说,“我们将向议会提出一项能够在更多地方建造核电设施的提案。”  该提案是关于取消目前在环境法中的限制,使新建核动力反应堆成为可能。该法案规定瑞典最多可以有十个反应堆在运行。新法律将于2024年3月生效。(...

    时间:01-11
  • 世卫组织宣布乌干达埃博拉疫情结束

      当地时间1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办公室宣布,乌干达埃博拉疫情结束。  乌干达本轮埃博拉疫情于去年9月在中部地区暴发。截至去年12月末,乌干达已确诊142例埃博拉病例,另有56例死亡病例。  埃博拉病毒因1976年首次发现于刚果(金)北部的埃博拉河附近而得名。该病毒可引发出血性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

    时间:01-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