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英国“罢工潮”的背后:通胀持续居高不下 民众生活成本飙升

2022-12-30 03:13:24

来源:工人日报

  通胀持续居高不下,民众生活成本飙升

  英国“罢工潮”的背后

  最近,多个欧洲国家发生罢工,其中英国接连不断的“罢工潮”尤为激烈,对社会民生领域造成了巨大影响。而在英国交通、医疗、邮政等多个行业纷纷罢工的背后,实则隐藏着持续高通胀压力下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

  一

  据英媒近期报道,英国正在经历一轮被认为是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罢工浪潮。

  据英国媒体报道,数千名英国救护车工作人员将于明年1月11日和23日再次举行罢工。此前,英国护理专业从业者工会“皇家护理学院”已于12月15日和20日发起两场护士大罢工,数万名护士离开岗位、走上街头,抗议薪资待遇与工作条件,并要求加薪19%。

  据了解,英国医疗系统的罢工非常罕见。在此之前,英国“皇家护理学院”在其106年的历史中从未召集过罢工。救护车罢工也是1990年以来的第一次此类行动。除护士外,英国急救人员及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其他工作者也在21日举行罢工。

  在罢工之前,英国的医疗系统就已严重承压。护士抱怨人手不足导致超负荷工作,呼叫救护车服务的等待时间也越来越长。护理人员和救护车工作人员抗议繁重的工作以及此前仅有4%的加薪幅度,他们认为这构成了实际减薪。

  而在卫生系统的罢工行动之前,最引人关注的是英国交通系统持续了几个月的罢工。11月10日,由英国全国铁路、海路与公路运输工会以及英国联合工会组织的罢工,就曾使伦敦地铁几乎瘫痪。由于工会与铁路公司之间的谈判仍未成功,英国铁路系统的员工于12月24日至26日再次罢工。火车司机则计划在2023年1月采取行动。

  继铁路、医护等行业掀起罢工浪潮后,英国的数万名公务员也通过投票支持并通过了一项要求政府涨薪的决定。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这些人涵盖约一半的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人员,其中近九成的人赞成罢工,他们来自英国的邮政、边防、出入境等多个部门。

  二

  半岛电视台报道称,卫生、交通和多个政府机构的大量人员罢工,可能会使英国政府和社会运转面临巨大挑战,英国民众面临着看病难、出行难和网购难等问题,随之而来的还有数十亿英镑的经济损失。

  医疗系统的罢工尤其引发担忧,部分医院已宣布进入“紧急事件”状态。这次罢工发生在“最糟糕的时间”,目前英国新冠疫情、A型链球菌暴发和不断上升的流感病例,已经让医疗系统承压,即便没有罢工,该系统的运行就已经非常困难。

  英国政府担忧接连不断的罢工会造成民众就诊需求积压,而这将导致圣诞季期间本就繁忙的医疗系统再添重负。为此,英国政府劝导公众只有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才拨打999急救电话,并且避免做任何“冒险”的事情。

  对于大部分英国民众而言,圣诞和新年期间的出行困难大概是最头痛的问题。12月23日至31日,英国交通系统天天都有罢工活动,全面覆盖到国家公路、铁路及民航运输领域。英国广播公司称,英国铁路、海事和运输工人全国联盟本月将举行4天大罢工,参与者将达到4万人,这意味着“英国铁路系统的全面停摆”。

  此外,据欧洲新闻网报道,公共和商业服务工会组织的罢工,其参与者主要供职于英国希思罗、盖特威克、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等国际机场,他们的缺岗将大幅延误机场安检和行李托运等服务。业内分析认为,这场罢工将影响到1万架次航班,波及200万名旅客。

  三

  此次英国罢工潮的背后,固然有不同行业各自的特殊原因,但更根本的共同原因是持续通胀使得民众生活成本飙升,日子更加艰难。

  10月英国的通胀率高达11.1%,创近41年新高,11月虽回落至10.7%,但仍处于40年来的高位。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考虑到通胀等因素,明年英国的家庭收入将下跌7%,回落至2013年水平,是自1956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而公共部门员工则首当其冲,2022年中期,私营部门的平均工资增长6.9%,公共部门平均增长仅为2.7%。

  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引发英国通胀快速飙升的直接导火索。尤其是俄乌冲突以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大涨,重创了英国的家庭购买力和企业生产能力。

  另外,更早前发生的英国脱欧和新冠大流行也都进一步限制了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在多重压力下,英国政府试图摆脱延续十余年的财政紧缩政策,更加遭受掣肘,难上加难。

  英国《卫报》报道称,在公众看来,当前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无能”的体现。近年来英国政府高层持续动荡,该国在过去的六年内已经出现了五任首相,仅今年就有三位首相走马灯般来了又去,使得政府的经济与社会政策难以得到持续、稳健的推行。

  值得注意的是,通胀飙升、经济停滞的压力,并不是只有英国才有。由于通胀水平居高不下,法国近期同样不断上演各种罢工与抗议活动,美国今年发生的工人罢工次数则创下近17年来的新高。(工人日报 作者:梁凡)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美总统拜登签署1.7万亿美元联邦支出法案 避免政府停摆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当地时间12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1.7万亿美元的联邦支出法案,以解决一些政府优先事项,并避免政府停摆。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据报道,拜登表示,该法案将投资于医学研究、安全、退伍军人医疗保健、灾难恢复等,并向乌克兰提供关键援助。  美联社还称,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

    时间:12-30
  • 外媒:印度总理莫迪母亲去世 莫迪发文悼念

      中新网12月30日电 综合印度媒体报道,当地时间30凌晨,印度总理莫迪的母亲去世。图片来源: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截图  据报道,此前,莫迪的母亲在健康状况恶化后被送往艾哈迈达巴德一家医院,随后出院。原定访问西孟加拉邦的莫迪现已启程前往艾哈迈达巴德。  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莫迪在社交媒体上就母亲去世发文悼念。印度...

    时间:12-30
  • 美国会骚乱调查委员会撤回传票 特朗普:他们怕输官司

      中新网12月30日电 综合外媒29日报道,美国负责调查国会骚乱的众院特别委员会宣布,撤回对前总统特朗普的传票。资料图:特朗普。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众院特别委员会主席汤普森在给特朗普律师的信中说,该委员会已完成了听证会,发布了最终报告,但委员会的使命临近终结,调查即将结束,已无法再追查传票所涉及的内容。  特朗普...

    时间:12-30
  • 英国防大臣:英国明年将为乌克兰提供23亿英镑援助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30日报道,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日前表示,英国2023年将向乌克兰提供价值23亿英镑的援助。  英国国防部表示,这一数字与英国2022年为乌克兰提供的援助数额相当。  此外,英国防部称已向乌克兰提供了1000多个金属探测器及100套拆除爆炸装置的工具。...

    时间:12-30
  • 意大利人士看好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和中意中小企业合作前景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陈坚、张国成):意大利多位中小企业届代表与专家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加强中意两国中小企业合作有助于两国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不断增强,两国中小企业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面临着重要机遇。  意大利巴勒莫大学企业经济学教授萨尔瓦托雷·托马塞利表示,中意中小...

    时间:12-30
  •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发生5.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12月30日7时26分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南纬0.15度,东经97.45度)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博...

    时间:12-30
  • 3年内至少97名美国会议员或其亲属涉嫌违规买卖金融资产

      原标题:3年内至少有97名美国国会议员或其直系亲属涉嫌违规买卖金融资产。美媒认为——  内幕交易凸显美式民主虚伪本质(深度观察)  美国媒体近期调查发现,2019至2021年间,至少有97名美国国会议员在其个人或直系亲属买卖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时,涉嫌利用其在国会工作中得到的内幕信息。在美国政治中,从国会到行政机构,...

    时间:12-30
  • 82岁福奇将从美国政府退休 未来希望做这些事

      中新网12月30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2月31日是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作为联邦雇员的最后一天。他透露,未来希望做一些公开演讲,在大学里挂职,还打算写一本回忆录。资料图:福奇。 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摄  据报道,福奇曾在8月发声明宣布,将在12月从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和总统拜登的首席医疗顾问...

    时间:12-30
  • 博弈持续 美国最高法院暂不终止移民快速驱逐令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7日以5票赞成、4票反对的结果,决定暂不终止以防疫为由已实施两年的非法移民快速驱逐令。最高法院这一裁定受到在移民问题上持强硬立场的共和党人欢迎,而民主党政府则一直寻求终止快速驱逐令。  缓解危机的“唯一办法”?  华盛顿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埃米特·沙利文11月裁定,获称“42...

    时间:12-30
  • 美民调:近一半美国人认为美在全球影响力下降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当地时间12月28日报道,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近期一项民调显示,近一半的美国人认为,近年来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正在下降。  民调数据显示,47%的美国受访者认为,近年来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正在减弱,仅有19%的人认为美国的影响力“正在增强”,另有32%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的影响力“大致保持不变”。(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12-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