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应对气候变化路在何方?

2022-12-24 09:5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世界之问)应对气候变化路在何方?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应对气候变化路在何方?

  中新社记者 薄雯雯

  海平面急速上升几乎漫过自由女神像,滔天巨浪呼啸着涌入纽约街道,行人与车辆霎时间被裹挟吞没。

  2004年美国灾难大片《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中的场景至今看来仍令人倒吸一口凉气。近年来,气候变化引发的高温、干旱、暴雨、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无时无刻不在向人类发出警告——噩梦般的电影特效或许将在“明天之后”成为残酷现实。

  气候灾难:人类“下一个危机”?

  2022年,极端气候事件在全球愈发频繁与猛烈。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等欧洲多国遭遇历史性高温与热浪,2万多人因此丧生;巴基斯坦遭受多轮暴雨与洪涝灾害,超过30万人流离失所;肯尼亚、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正面临十年来最严重旱灾,预计约1500万人受到严重影响......

  必须承认,地球正在由于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变暖。相比于前工业化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约1.1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今年5月通报称,未来五年全球年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摄氏度的可能性为50%,这表明《巴黎协定》“争取1.5摄氏度”的全球温控目标可能在2026年前后就会被打破。

  全球持续变暖,不仅意味着旱灾与洪灾增多、山火更加肆虐、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加速等生态环境问题,更带来了粮食危机、“气候难民”激增、人类健康状况恶化等经济与社会问题。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警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后,“气候灾难将成为人类面临的下一个危机”。

  艰难之路:气候治理任重道远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长期愿景与短期目标、全球气候治理机制与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气候行动紧迫性与经济技术现实之间三重主要矛盾。多重挑战叠加之下,应对气候变化注定是漫长且坎坷的艰难之路。

  其一,达成减排目标难。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设立了碳中和目标,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难免受到短期内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2022年乌克兰危机以来,石油、天然气等大宗能源商品价格暴涨,欧洲地区能源供应十分紧张,许多国家不得不转向煤炭以弥补能源缺口,这无疑延缓了各国“减煤”行动的步伐。

  其二,落实国际合作难。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各国对减排责任与资金支出等方面的分歧不断增大,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复杂化、政治化,国际合作进程屡屡受挫。比如,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上态度消极,之前承诺的每年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仍未兑现,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行动造成了阻碍。

  其三,加速能源转型难。从历史来看,人类从依赖一种能源转向依赖另一种能源的过程往往需要持续几十年:1840年至1900年,煤在世界能源供应中的占比从5%上升到近50%;1930年至1990年,天然气占比从不足5%上升到20%。可再生能源代替煤炭同样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外,目前减排、零碳、负碳技术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程度。

  “共同落实”:气候行动刻不容缓

  西方有句谚语:“每朵乌云都镶着银边。”所幸,人类已意识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挑战,若我们的行动足够迅速,仍能够抓住窗口期,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避免气候灾难的到来。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南北合作。如果富裕国家只想着降低自己的排放量,而不是致力于让每个人都切实用上清洁技术,那么零排放的目标将永远不会实现。如比尔·盖茨所言,“除非印度的排放量停止增长,否则得克萨斯州的气温不会停止上升”。

  需要让科学来指导前进的方向。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的后果,电影《后天》中片尾总统的忏悔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应认真对待来自大自然与科学家的预警,充分利用工程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需要规划通往低碳未来的“公正转型”。应意识到能源转型对一些依赖当前能源体系的人来说影响巨大,许多人的生计直接或间接依赖相关产业,因此需要为转型过程中最脆弱群体和地区提供支撑。

  需要政策、技术和市场“三管齐下”。激励创新,加大关键领域的研发投资力度,同时利用专门制定的政策,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并寻找为技术公司提供支持的投资者和金融市场

  “共同落实”是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的口号。万句承诺不如实际行动,正如英国知名纪录片制片人戴维·阿滕伯勒今年在接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终身成就奖时所言:“我们深知眼前的问题都有哪些,我们也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所缺乏的只是统一的行动。”(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俄罗斯克麦罗沃养老院火灾死亡人数升至22人

      中新网12月24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当地时间24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南部城市克麦罗沃私人养老院火灾死亡人数已升至22人。  塔斯社援引俄联邦调查委员会消息称,在对火灾现场进行搜索时又发现了两具遇难者遗体,目前事故遇难者人数已达22人,另有6人受伤,其中2人伤情严重,已被送医治疗。  据此前报道,12月23日夜间至24日凌晨,位于克...

    时间:12-24
  •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5.4级地震 震源深度550千米

      中新网12月24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12月24日16时35分在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北纬28.40度,东经138.85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550千米。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博...

    时间:12-24
  • 南非一油罐车发生爆炸 已致8人死亡

      当地时间12月24日,一辆油罐车在南非豪登省东兰德的博克斯堡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当地灾难和紧急救助管理服务部门称,一辆载有液化石油气的油罐车在一座低洼桥下行驶时刮擦车顶,从而引发火灾。该部门发言人恩塔拉迪表示,消防员灭火时,油罐车发生了爆炸,造成8人死亡,另有数十人被送往附近医院急救,伤者中包括6名消...

    时间:12-24
  • 泰国“素可泰”号军舰沉没事故遇难者人数升至13人

      据泰国皇家海军当地时间24日下午发布的消息,海军当天又发现“素可泰”号军舰沉没事故中的6具遇难者遗体,遇难者人数升至13人,其中7人还需进行身份确认。截至目前仍有16人失联,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当地时间18日深夜,“素可泰”号军舰在泰国巴蜀府海域沉没,事发时舰上共105人,现有76人获救上岸。(总台记者 李敏)  (央视新闻...

    时间:12-24
  • 中企承建西非首条电气化轻轨竣工——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坐上整洁又现代化的轻轨,望向窗外十分拥堵的道路,尼日利亚拉各斯州州长巴巴吉德·桑沃—奥卢喜出望外:“这是我们交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这位州长乘坐的是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土木)承建的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当地时间12月21日,轻轨蓝线一期项目工程举行竣工仪式,来自中尼两国的嘉宾共同试乘列车,桑沃—奥...

    时间:12-24
  • 望海楼:为世界经济复苏持续注入中国动力

      “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作出重要判断,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世界经济可能面临滞胀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已连续3次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日前该机构最新预测显示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2%以...

    时间:12-24
  • “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大机遇”

      “中国推动全球发展的努力赢得国际社会赞誉和支持。”巴西商业领袖组织相关负责人小若泽·里卡多·卢斯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边场合阐明推动全球发展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再次表明中国汇聚各方合力,为破解全球发展困局...

    时间:12-24
  • 寒冬能否让欧洲清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重因素造成欧洲在今年冬天陷入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究其原因,有乌克兰危机及对俄制裁导致的能源供应大幅减少的突发因素;有犯险冒进的绿色能源转型政策引发的电力供应不足的中长期结构性问题;也有螺旋式相互推高的通胀与能源价格飙升带来的市场极端不确定性。种种此类,都在考验欧盟决策者的操盘能力,也...

    时间:12-24
  • 贝利女儿分享病床前拥抱父亲照片:“带着信念战斗”,“再在一起一晚”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当地时间12月23日晚,球王贝利的女儿凯莉·纳西门托在社交媒体发布自己在圣保罗医院病床前拥抱父亲照片。  “我们仍在这里,带着信念战斗下去,再在一起一晚。”纳西门托在当地时间23日晚11许在Instagram上发布了照片并这样配文。法新社等多家外媒都报道了贝利女儿发布的照片。照片中,纳西门托拥...

    时间:12-24
  • 综述:日本2023财年防卫预算大增引发担忧

      新华社东京12月24日电 综述:日本2023财年防卫预算大增引发担忧  新华社记者姜俏梅 郭丹  日本政府23日在内阁会议上通过2023财年政府预算草案,其中防卫预算大幅增加,达6.8219万亿日元(1日元约合0.053元人民币),是上一财年的1.26倍。分析人士指出,这是日本在新版安保三文件基础上制定的“军备扩张预算”,势必加重国民负担,加...

    时间:12-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