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京杭对话:一脉清水通南北 共绘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

2023-11-13 09:5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徐婧 杜燕)10月的尾声,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畔奏响《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以及《牧神午后前奏曲》《图画展览会》《火鸟》等经典乐曲。这是北京艺术中心迎来的首支国际大团,也是捷杰耶夫首次登台北京艺术中心。

  被誉为“文化粮仓”的北京艺术中心正对各类设施及服务进行测试,它与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共同组成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都将在今年年底具备面向公众开放条件。开放后,这里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率先建成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群,将丰富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民众的文化生活。

北京艺术中心外景。 记者 杨可佳 摄

  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的“三大建筑”,是京津冀三地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个缩影,是京津冀携手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新图景的缩影。

  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河北取消赴京津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北京以“交钥匙”方式支持建设的雄安北海幼儿园、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开学迎新,京津2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273所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北京3600余个政务事项延伸至北三县,179项“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超63%,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洳河等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旅游通航……九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地区域竞争力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协同创新越来越快、公众获得感越来越强。

资料图:2021年6月26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举行通航仪式。此次通航创造多项新的历史,包括北京市第一次出现航道和航运,第一次出现船闸等通航建筑物运行管理,第一次出现市内水路运输等。图为游船行驶在京杭大运河北京段航道上。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也是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022年,京津冀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交出亮眼成绩单。

  地跨八个省份的中国大运河,流淌千年,养育着沿岸的城市。沿着这条古老的运河向南,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部分地区通过深化地区合作,推动整个区域成为国际一流城市群和世界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在这片冲积平原上,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为全国经济的稳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最终都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

资料图:2023年11月4日,第十届中国大运河庙会在杭州举办,现场设有做茶饼、猜灯谜、投壶等活动及各式国风手作摊位,吸引游人前往观赏体验。图为几名身着汉服的游客与活动工作人员(左二)合影。记者 鲍梦妮 摄

  大运河流淌千年,至今仍泽被后世,不仅为沿岸民众带来了富足,更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2020年,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列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京津冀三地“一盘棋”,共同治理运河生态、推动旅游通航、修缮文物遗存,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共建共享。

  为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2022年11月25日、11月29日和12月1日,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召开会议,通过《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并均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让三地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有了法治保障

  三地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共同加强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古今汇合、类别融合、区域整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合理规划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深化北运河通航河段旅游合作,稳妥推进其他适宜河段旅游通航,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协同发展

  在北运河武清段,因运河而兴盛的天津市武清区,正在利用生态优势推进大运河畔文旅融合,带动全域旅游。考古研学、运河游学、行走运河……该区统筹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在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同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进北运河河段的旅游通航及大运河两岸的绿化提升。

在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沿线的北运河郊野公园与中草药文化园内,大片的板蓝根花盛开,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记者 佟郁 摄

  运河留下的不仅是种类丰富的文旅资源,还有分布密集的文化遗产。河北省衡水市文物保护部门近日公布,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衡水市、故城县文物保护部门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发现一处唐宋遗址群。该遗址群文化层内遗物丰富,以建筑构件和陶瓷器产品为大宗,还有少量陶窑业遗物、骨器加工遗物、铁器、铜钱币等。上述遗址的发现,为大运河沿途内陆航运城市、淤埋型城址、丝绸瓷器贸易转运型城市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将为推动大运河综合研究、利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与一般的河道水系治理管护有所不同,要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目标,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三地要统筹协调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多措并举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沿线地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水系资源条件,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用水。

资料图:2023年4月8日,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今年开园。图为公园内的白浮泉遗址-九龙池。 记者 富田 摄

  今年上半年,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这座公园基于白浮泉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园内设置的多个展览,通过科技手段讲述“运河源头”故事,展现白浮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

  时隔多年,白浮泉再次淌出汩汩清流,九龙池“龙泉漱玉”景观重现。“白浮之泉”碑亭的不远处,游人漫步在公园铺设的专用步道上,鹭影台不时有观鸟者前来拍摄。在新理念、新技术的加持下,运河以更加现代化的姿态融入城市生活,滋养周边百姓。

  悠悠千载,流淌着的大运河,串起一处处历史遗存和现代文化地标,讲述生生不息的运河故事。11月13日至14日,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活动将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以“传承运河文化 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主办。本届活动策划推出11项主题活动,邀请“五方合作机制”以及天津、河北等多方共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共同擦亮中国大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并推动运河沿岸城市在文脉流动中共建、在经济流通中共赢、在生活方式流行下共享。(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3年北京入冬时间为11月6日

      中新网11月13日电 据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13日消息,2023年北京入冬时间为11月6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判定,2023年北京观象台(北京地区气象观测代表站)入冬时间为11月6日,常年(1991-2020年平均)入冬时间为10月31日。图片来源: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

    时间:11-13
  • “橄榄之乡”甘肃武都City Walk:吃喝游购“玩转”油橄榄

      中新网兰州11月13日电(闫姣 王牧雨)在“中国油橄榄之乡”甘肃陇南市武都区City Walk会遇见什么?油橄榄体验店、油橄榄基地在这里必不可少,丰富的油橄榄产品令人大为惊叹。橄榄油锅巴、油橄榄果、油橄榄拌饭酱满足食客舌尖上的味蕾,油橄榄披肩、油橄榄护肤品、油橄榄配饰令人产生“买买买”的冲动。...

    时间:11-13
  • 平价的成人“夜校”课程,何妨再多一些

      评论员 孔雨童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日,一些地区推出的夜校课程,备受年轻人青睐。从非遗到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有的课程甚至“几十万人抢一个名额”“60秒内全部抢光”“出现黄牛倒卖”,引发关注。  “夜校”的热度与需求其实并不奇怪。当代年轻人对生活有了更多追求,在工作之余提升...

    时间:11-13
  • 续写千年运河古风今韵 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在京开幕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吕少威 徐婧 陈杭)13日,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活动(以下简称“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在位于北京通州的运河之畔开幕,传承运河文化,展现运河时代新风貌,续写运河千年风韵。11月13日至14日,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

    时间:11-13
  • 中央气象台:冷空气蓄势待发 15日起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中新网11月13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13日至15日,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有所回升。15日至17日,又将有一股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4~6℃,局地降温幅度可达8~10℃;陕西中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黑龙江东部等地局地有大到暴雪。 ...

    时间:11-13
  •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生涯教育成为很多省份高中的“必选项”。但生涯教育到底怎么做、谁来做,如何让学生在高考前能明晰“我擅长什么、我喜欢什么、我将来想要做什么”,仍是一个摆在不少中学校长面前的难题。  上海是全国最早启动“成建制”生涯教育探索的省份。早在2012年,上海市就发布了《...

    时间:11-13
  • 广西大学通报“院长信箱对着摄像头”:已进行彻底整改

      中新网11月13日电 广西大学12日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11月12日,有媒体反映广西大学个别学院一楼大厅内设置的书记、院长信箱对着摄像头,无法保护投信者隐私。针对此情况,广西大学立即开展了调查核实工作。  经查,摄像头为2013年统一安装,用于维护学院安全。书记、院长信箱于2023年安装,是学...

    时间:11-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