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摄影家刘世昭:在骑行中“定格”运河 把流淌的故事讲给未来

2023-11-11 16:4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徐婧 杜燕)沿着运河,从北京骑自行车到杭州。1981年,摄影记者刘世昭从元代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白浮泉出发,与同事一行2人开启了骑行运河之旅。

1982年,江苏省常州市,大运河上运输的船队。刘世昭供图

  700多年前,为解决漕运难题,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提出白浮引水方案:修建白浮堰导入瓮山泊(颐和园昆明湖前身),再汇入积水潭,与南来的河道相接,成为惠及京师的通惠河。

  42年前,刘世昭是《人民中国》杂志社的摄影记者。当年,杂志社有一个很受欢迎的连载栏目,刊登过长江、丝绸之路等主题的连载故事。大运河在当时是一个尚未有全程报道的选题,因此受到刘世昭和同事的关注。

  确定行程后,把三台相机、九只镜头和一些换洗衣物装在后座,他就和同伴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采访和拍摄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运河本身,也包括运河沿岸的民俗风情。”在这次骑行中,刘世昭的主要任务是采访和拍照,编辑稿件和冲洗照片等工作都在返程抵达北京后完成。

  北京庆丰村的“二闸狮子会”、“鱼米之乡”无锡的米市、听书馆里的苏州评弹……在刘世昭的照片中,人是最重要的角色。据估算,他这次骑行共拍摄了约5000张照片,这些照片在《人民中国》杂志上连载了两三年。其间,海内外读者的反响热烈,甚至有日本读者组团到中国数次,沿着运河“打卡”骑行。

1982年,江苏省无锡市,大运河上使船的船民。刘世昭供图

  第一次骑行抵达终点杭州拱宸桥后,刘世昭和同伴约定,十年后重骑运河,“看似一句玩笑话,但从那以后,这事儿就成了一个心结。”

  解开这个心结,刘世昭用了35年。

  与运河“再续前缘”的起因是大运河申遗成功。2014年,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从工作一线退休的刘世昭又惦念起运河和生活在运河沿线的人们。

  “还骑得动,那就再骑一趟。”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他在2016年再次踏上了骑行运河的旅程。

  这一次,他携带的装备随着技术进步“升级”:第一次骑行光胶卷就要带几十斤,这次他邀朋友驾车同行,把行李、电脑等装在车上,自行车上只放三台相机,沿途随时都能拍。

  35年间,运河沿岸的生活发生了巨变。1981年,他看到一些南方的民众在船上居住,一家几口人吃饭睡觉都在船上。2016年,打渔的家庭搬到了岸上,以船为“家”的景象几乎看不到了。

1982年,高邮湖中的渔船人家。刘世昭供图

  行于河道两岸,刘世昭最喜欢记录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活片段。听书馆里常坐着满堂宾客,于是台下的光脚老人在照片中“登台”;在位于山东的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微山湖,当地百姓多以渔业为生,刘世昭就把镜头对准湖面,拍摄民众的湖上生活。

1982年,江苏省苏州市的说书场。刘世昭供图

  “食”在运河畔,天津河西务地区有一张让刘世昭印象深刻的“巨型”油饼。初见时,一张饼的直径约有80厘米。他在采访中得知,这是因为工人从事体力劳动消耗大,而油饼在高热量食物中价格相对便宜又美味。

  与运河“重逢”,刘世昭幸运地找到了当年炸油饼师傅的后代,看到了经过改良的油饼。35年后的油饼,样子变了,吃法也不一样了,可卷着肉菜食用。“或许这样的饮食会消失,我觉得把它拍下来就很有意义。”他说。

  记录运河历史的同时,刘世昭也想把河道两岸的故事讲给未来。近些年,他将第二次骑行时使用的自行车、头盔、手套等捐赠给位于杭州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2022年,为支持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建设,他又将千余张大运河题材照片的底片捐赠给首都博物馆。

2022年,刘世昭在京密引水渠沿岸采风。 徐婧  摄

  按照计划,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于今年年底前具备开放条件。目前,该馆展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希望这些照片作为影像资料留下来,让人们了解运河的一部分历史,也希望博物馆里能有越来越多关于运河文化的馆藏。”刘世昭满怀期待。(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冬季保供添“底气”!29.7亿、1.48亿、9.6亿……各地多措并举助力冬供

      央视网消息:近日,随着我国多地气温下降,有着天然气“粮仓”之称的储气库开始陆续供气。11月9日,我国最大的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开始了今冬的供气工作。  随着呼图壁储气库注采井采气阀门的开启,600万立方米清洁天然气进入管网,呼图壁储气库正式启动第11周期供气运行。  2023年,呼图壁储气库夏季...

    时间:11-11
  • 新疆启动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护航农民工安“薪”无忧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11日电 (王小军 涂泽宇)11月11日,记者从新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新疆与全国同步启动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开展四项行动任务,实施十项重要措施,旨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维护其合法劳动报酬权益。  10日,新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根治欠薪冬...

    时间:11-11
  • 河北乐亭在北京举办影像大展

      中新网北京11月11日电 初冬时节,“首届‘影像乐亭’影像大展”在北京市玉渊潭公园开幕,展出了10余名国内著名摄影家亲赴乐亭县行摄采风的近百张关于乐亭县风光、建筑、人文、历史等影像作品。2023年11月11日,“首届‘影像乐亭’影像大展”在北京市玉渊潭公园开幕。  乐亭,地处冀东,河北省唐山市辖...

    时间:11-11
  • 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带来“焕美生活”

      中新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点活动之一,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日前在全国农业展览馆盛大启幕。本届博览会以“焕美生活”为主题,涵盖“科技之美、舌尖之美、生活之美”三大特色单元,17000平方米展区集结了全球百余家展商的优质设计内容,汇聚了文旅...

    时间:11-11
  •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新社承德11月11日电 (记者 张桂芹)中国农业农村部网站11月11日发布消息称,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以板栗栽培为核心,作物、药材、家禽等合理配置的复合种养体系。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创...

    时间:11-11
  •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系列短片正式发布了!

      为切实履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职责,深入推进“护苗”专项行动,针对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用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中央网信办综治局、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厅、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共同策划...

    时间:11-11
  • 应对网络犯罪挑战 近3000名精英竞逐电子数据取证之巅

      中新网厦门11月11日电 (记者 杨伏山)“美亚杯”第九届全国电子数据取证竞赛暨网络安全执法新技术研讨会11日在厦门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等行政执法单位,各大研究所、专业机构、企业的近3000名取证精英,逾1000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以线上线下方式参赛。“美亚...

    时间:11-11
  • 云南持续排查山洪隐患见成效

      中新网昆明11月11日电 (罗婕)记者11日从云南省水利厅获悉,2023年云南省水利系统通过“1262”响应联动机制,先行先试开展“三道防线”雷达测雨预报预警,持续开展山洪灾害危险区隐患排查,全省山洪灾害防御取得显著成效,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降到历史最低。  今年以来,云南省持续开展山洪风险隐患排查整...

    时间:11-11
  • 沉浸式感受古都风貌 全国图书馆行业首个非遗主题文献馆落户大运河畔

      中新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徐婧)全国图书馆行业首个非遗主题文献馆、国内最大的机械书库……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的北京城市图书馆预计今年年底具备面向公众开放条件。对外开放后,将成为一个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图书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图片来源:首都图...

    时间:11-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