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沈阳化工大学毕业生扎根大漠 书写“化工报国”的无悔青春

2023-11-07 17:32: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沈阳11月7日电 题:沈阳化工大学毕业生扎根大漠 书写“化工报国”的无悔青春

  中新网记者 王景巍

  达日罕乌拉苏木,地处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腹地,这里人烟稀少,荒芜寂寥,冬夏温差可达80度。2009年,我国首个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落址于此,一批批沈阳化工大学毕业生也陆续扎根于此,他们远离家乡亲人,年复一年踏实苦干、勇于追梦,坚守在祖国北疆能源建设一线,践行着“化工报国”的无悔青春。

沈阳化工大学师生校友合影。沈阳化工大学供图

  开垦黄沙中的“南泥湾”

  “大风,沙尘暴,沙子打在脸上真是一个疼……”杨志勇在回忆第一次走进浑善达克沙地时,仍记忆犹新,“眼前的荒凉令人震撼,人困黄沙中,真有点开垦南泥湾的感觉。”

  杨志勇是沈阳化工大学96级毕业生,辽宁葫芦岛人。2009年,他毅然辞去离家更近的化工企业,成为大唐克旗公司的第一批员工。冬季的大漠,北风呼啸,寒冷异常,大雪没过膝盖。每次出现场,杨志勇和工友们裹着最厚的羽绒服也无济于事,“没想到这里这么冷,那个时候我甚至想到了铁人王进喜,既然来了就不能退缩,咬咬牙,坚持!”

  “有一次,厂里运煤的提升机坏了,上不去煤,就没办法取暖,我们几百人就靠着人力上煤,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夜里硬是坚持了三四个小时。”杨志勇说,那个时候环境非常艰苦,但是没人叫苦叫累,还都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学习工艺技术。越是艰苦,越是团结;越是艰苦,越要奋斗;这就是化工人的意志。

  锻造攻坚克难的“生力军”

  “我们的使命就是将劣质褐煤转化成清洁天然气,为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首都的天更蓝。”沈阳化工大学2010级毕业生刘洋刚到企业时满怀激情。

  甲烷化工艺是生产煤制天然气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刘洋到来之前,这项技术的成功实践还属于国内空白。为将甲烷化工艺吃透,刘洋一句一句翻译了英文设计文件,提出了多个技改优化项目,仅甲烷化催化剂升温还原优化就将原设计的45天,缩短到了29天,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2012年7月28日,甲烷化装置终于产出了合格天然气,标志着全国首套煤制天然气项目甲烷化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当时感到非常自豪,就像是赢了一场胜仗!毫不夸张地说,你问我的生日是几号,我可能想不起来,但是这些胜利时刻,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他们永葆激情、追求卓越

  在煤制天然气的生产流程中,甲烷化是最终工序,气化则是第一道工序。所谓气化,就是将原料投入到气化炉中生成粗煤气,以及焦油、氨水、氨气等附产品。

  冯志强,沈阳化工大学2011级毕业生,他高大魁梧,一脸的阳光。在气化中心的十多年里,他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动脑,“排放废气之前要利用氨气进行脱硫处理,过去需要采购氨气,现在气化中心可以将分离出的氨气回送到动力中心,不但节约了脱硫成本,还生产出硫酸铵产品。”冯志强兴奋地说,“化工处处都是宝,我的工作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寻宝’。”多年来,冯志强参与了气化中心每一项工艺流程的技术改造,为企业创价值、在国家能源建设一线留下自己的足迹,就是他最大的追求和幸福。

  “衣服被汗水浸透,混合着难闻的气味,但我们没时间考虑这些……”黄婷婷是沈阳化工大学2010级毕业生,她负责的是分析检测工作。为了保证数据的及时性,黄婷婷经常要守在生产一线。在气化中心试车阶段,她和同事在几百度高温的气化炉旁的分析室里奋战了一夜。

  由于是试车阶段,气化炉的运行并不稳定。一次取样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拧开了阀门后,一股煤气水喷涌而出,真是毫无准备,从安全帽到衣服,喷得到处是煤气水。”黄婷婷说,“那股味道,真是没法形容。”下班后,黄婷婷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洗去这一身难闻的气味,而是赶紧跑到食堂吃饭,“真是饿坏了,吃饱了就睡了。”这一年,黄婷婷才24岁,她稚嫩的身躯已然扛起了重担。

  2019年,大唐克旗公司黄婷婷带头开展创新工作工作,这是对她多年来全身心投入检测工作的肯定。“创新就是颠覆过去的方式,追求更大的卓越,这给了我很大压力,也让我始终保持斗志。”这两年,黄婷婷参与创新项目10余项,助力企业获得CNAS实验室认证。

  十四年来,这些来自沈阳化工大学的化工人筚路蓝缕、筑梦荒漠,用奉献与担当擦亮了“首都经济圈”绿色发展的底色,绘就了祖国新能源事业的广阔未来。他们散尽芳华,甘作“一块砖”,在黄沙中支撑起绿色能源保供的重任。(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宁夏警方破获部督毒品目标案件 缴获“笑气”7.2吨

      中新网银川11月7日电 (记者 杨迪)记者7日从宁夏吴忠市公安局获悉,近日,在公安部禁毒局、宁夏公安厅禁毒总队统一指挥和陕西、四川、重庆三地警方密切协作配合下,宁夏吴忠市公安禁毒部门历时近一年,侦破公安部“2022-202”号毒品目标案件,打掉了一个以同心籍犯罪嫌疑人苏某为首的向外省区贩运危险化学...

    时间:11-07
  • 呼和浩特30年前一起特大黄金盗窃案告破 嫌疑人已“漂白”身份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7日电 (记者 张林虎)30年前,呼和浩特市一金店工作人员盗窃店内价值40余万元的黄金后,人间蒸发。7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获悉,该局将潜逃30年之久的逃犯卢某抓获归案。  1993年12月17日,新城区内某银行金店价值40余万元黄金被盗。由于案情重大,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时间:11-07
  • 中国科协:推动科技社团更好地为全球科技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11月7日发布消息说,由中国科协、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世界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当天在福建厦门举行。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致辞表示,中国科协愿与全球同行一道,推动科技社团更好地为全球科技治理发挥积极...

    时间:11-07
  • 虹桥边检站为患病内地居民开通“紧急救助通道” 快速办理入境通关手续

      中新网上海11月7日电 (殷立勤 李沪)11月7日,上海虹桥边检站民警和医护人员共同接力,圆满完成一次医疗急救公务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为一名74岁患病内地居民回国治疗赢得宝贵时间。虹桥边检站为病重旅客开通紧急救助通道快速办理入境手续。秦毅卿 摄  11月6日,虹桥边检站指挥中心接到急救机入境计划...

    时间:11-07
  • 暴雪致铁路接触网覆冰 哈铁雪夜里开展“破冰行动”

      中新网牡丹江11月7日电 (宋石岩 冯璐)7日1时10分,当大多数人都沉浸在熟睡中时,伴随着漫天的雪花,在滨绥线牡丹江至爱河区间,数十名铁路接触网工正挥舞着手中的木棒,用力敲打着接触线,对接触网设备进行人工除冰作业,确保电力机车运行安全。  6日11时,受强冷空气影响,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

    时间:11-07
  • 浙江椒江“蓝色循环”项目如何成为“地球卫士”?

      中新网台州11月7日电(傅飞扬 徐梦缘)作为海洋废弃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塑料对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  面对海洋塑料治理这一全球性难题,在浙江,一场由渔民、船舶及企业共同参与的环保革命正先行先试——通过吸纳沿海民众加入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联合塑料应用企业设立“蓝色联...

    时间:11-07
  • 中国美术馆为优秀消防员代表塑像 致敬和平岁月里的逆行英雄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应妮)为迎接第32个全国消防日的到来,中国美术馆举办“为新时代人物塑像”119全国消防日专场活动,致敬和平岁月里以生命守护生命的逆行英雄。中国美术馆11月7日举办“为新时代人物塑像”119全国消防日专场活动。图为雕塑家和优秀消防员代表合影。 史春阳摄  活动邀请...

    时间:11-07
  • 国家卫健委:已有八千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李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司长毛群安7日在北京表示,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国家、省、市、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联通全覆盖,已有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在当天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毛群安介绍说,国家卫健委会同财政部、国家金融监督...

    时间:11-07
  • 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闭幕 取得务实收获

      中新网重庆11月7日电 (记者 钟旖)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7日在重庆闭幕。记者获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本届大会取得务实收获,包括共同构建高能级科技合作机制,启动4项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签署12项双边科技合作文件等。  重庆市副市长张安疆说,大会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为主题,围绕...

    时间:11-07
  • 换医院看病不用重复检查,医疗机构信息如何互通共享?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韦香惠) 重复检查检验一直是困扰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之一,如何推进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互通共享?如何实实在在提升老百姓看病便利和就医体验?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全国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举行发布会。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  2022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

    时间:11-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